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81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35篇
  38篇
综合类   281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转基因741杨抗虫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用转基因741杨叶片连续饲养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以探讨转基因741杨对不同世代昆虫的影响及昆虫种群的持续效应.转基因741杨对连续两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抗虫性高于只第一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只第一代幼虫取食转基因741杨叶片而下一代取食CK的幼虫,其死亡率高于两代均取食CK的幼虫.另外,连续两代取食转基因741杨叶片的幼虫蜕皮指数、排粪量、化蛹率及羽化率都低于仅一代取食转基因741杨的幼虫,且二者均低于取食对照的幼虫.结果表明转基因741杨的抗虫性具有持续性,可以影响到下一代幼虫的生长发育,使下一代幼虫的死亡率升高,生长发育减慢,降低下一代幼虫虫口密度,进而影响到未来种群的发生与发展,达到很好的抗虫效果.  相似文献   
102.
随着退耕还林(草)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即将拉开的"西繁东育"工程,饲草的需求量也越来越紧迫,我县的农民利用在退耕地上种植大量的鲁梅克斯(K-1)优质牧草,用来贩运育肥,并以此饲喂牛、猪、羊等已取得满意的效果.为了进一步鲁梅克斯(K-1)优质牧草对肉鸡的育肥效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此项实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李志勇  王进  蒋云飞 《蜜蜂杂志》2009,29(10):14-14
国家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2月25日联合发布第1157号公告,鉴于氟虫腈对甲壳类水生生物和蜜蜂有高风险,在水和土壤里降解慢,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作出公告:①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停止受理和批准含氟虫腈成分农药制剂的田间试验、农药登记(包括正式登记、临时登记、分装登记)和牛产批准证书.  相似文献   
104.
山地李园树盘覆盖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山地李果园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条件下,对土壤水热变化规律、土壤理化性状、树体生长结果的影响。3a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提高了果园各层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改善了果园土壤的结构和性状、增加了植株根系数量和根系活力。对叶片数量、质量、叶片大小以及枝条抽生数量、质量和树冠大小、叶面积系数等指标均有良好的优化作用。秸秆覆盖有降低生长季节土温和增加冬季低温的作用,地膜覆盖有增加土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转双抗虫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抗虫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过6年田间栽植的转双抗虫基因(Bt cry1Ac和API)三倍体毛白杨部分系号再次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在杨树基因组中稳定存在。同时以成树转基因系号叶片对杨扇舟蛾(Lymantria disparL.)和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幼虫进行室内饲虫试验,并对幼虫致死率及树木生长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19个转基因系号,对两种昆虫均表现出抗虫性,分别有63.15%和31.58%的系号对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表现出高抗性(校正致死率超过80%),且不同系号对两种昆虫抗性大小是一致的,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转基因系号对两种昆虫致死率与幼树相比均已明显下降;转基因明显抑制存活幼虫生长发育,且以不同系号所饲养幼虫的发育存在显著差异;转基因系号对幼虫致死率与其生长情况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外源基因转入时对生长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6.
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持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贵云  王进  戴晓勇 《农技服务》2009,26(10):79-80,109
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区包括乌江、赤水河、清水江3个流域内的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黔南、黔东南、铜仁、毕节等8个市(州、地)的70个县(市、区、特区)和8个贵州省林业厅直属单位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25.6万hm2。共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杂竹林7个森林类型。就以上森林类型的土壤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得出:土壤容重:灌木林>竹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土壤孔隙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灌木林;土壤持水性能: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灌木林。各森林类型的土壤持水性能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孔隙度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则反之。  相似文献   
107.
UV-B辐射增强对棉花根系特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在大田栽培和自然光照条件下,人工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20 nm)增加对棉花生物性状、根系生长、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影响.[方法]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增加对棉花UV-B辐射,设置4个处理,每个处理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R0)、0.5(R1)、1(R2)和1.5 w/m~2(R3).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棉花生物性状指标,如叶片表观伤害、株高、茎粗、叶面积等以及根系生长指标特征参数、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和辐射剂量的增强,棉花叶片可见伤害症状越来越严重,R1、R2和R3处理棉花的株高和茎粗与对照R0相比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各个处理之间叶面积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单株干质量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与对照相比根系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R1、R2和R3处理分别比对照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密度和根体积都有所减小;各个处理的棉花产量和品质显著低于对照.[结论]UV-B辐射增强使棉花地上部分和根系之间存在密切的直接关系,UV-B辐射强度越大对棉花的影响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8.
广适丰产型杂交玉米新品种黔玉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玉5号为外引自交系53与自育系4011杂交获得单交种,再与外引自交系交51杂交获得三交种(黔412)的组合,于2009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2004-2007年贵州省高寒山区特殊生态组2年区试中平均单产548.99 kg/667m2,比对照毕单10号和盘玉5号分别增产13.3%和14.98...  相似文献   
109.
以4年生转双抗虫基因741杨试验林为对象,研究了土壤中Bt毒蛋白的分布,及其在生长季节中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林土壤中发现了毒蛋白的存在,在转基因植株根围含量最高,距根系越远,含量逐渐降低.其毒蛋白分布趋势是根组织>根际土壤>根围土壤>地表土,其浓度一般呈10倍的等级降低,在非转基因对照植株根系周围未...  相似文献   
110.
新疆农八师垦区气候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摘要:为了新疆农八师垦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使用该地区气象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气候趋势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的同时探讨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349 ℃/10a,其中冬半年倾向率为0.446 ℃/10a,夏半年倾向率为0.293 ℃/10a;降水量存在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倾向率为15.227 mm/10a,其中作物生长季平均降水量倾向率为9.186 mm/10a,冬季降水量倾向率为4.716 mm/10a;日照时数有微弱增加趋势,年日照总量倾向率为24.861 h/10a,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倾向率为24.035 h/10a;春季倾向率为18.141 h/10a。气候变暖增加了该地区热量资源使棉花栽培界限西进北移扩大了种植面积,同时极端气候事件的不稳定性及病虫害加重现状增加了农业对防灾的投入,所以掌握气候变化规律,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生产,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是丰产丰收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