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8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71篇
  27篇
综合类   31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216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仁 《农村百事通》2007,(13):17-17
武汉一位腿有残疾的人下岗后,在临街摆了一个简易报摊谋生。卖报这行本小利薄,1份报赚1毛钱,卖杂志的利润虽稍微多一点,但受制于发行单位的规定,不能用降价、多买多送等办法来促销。还有来自同行的竞争,离他仅50g的公交车站就有一中年妇女摆的报刊摊。为使生意好起来,他想了很多办法。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细长类零件的工艺性分析,讨论了多工序组合安排的问题,进行了多工序弯曲模的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33.
葡萄糖氧化酶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糖氧化酶属于氧化还原酶,在医药和工业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其可发挥抗氧化剂、酸化剂、益生素的作用,但目前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较少。研究葡萄糖氧化酶制剂在畜牧业中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具有现实意义,能为生产无毒副作用、不污染环境、低药物残留的绿色饲料添加剂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4.
浅析近期肉鸡市场与后期行情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元旦至今,以本地肉鸡的当家品种罗斯308、AA 为代表的白羽商品肉鸡及其雏鸡分别从年初的平均7.40元/kg、2.10元/只上升到目前的10.40元/kg、5.80  相似文献   
35.
提出用水-羽毛接触点密度(Dp)的指标来描述鸟类廓羽表面的防水性能。29种鸟类胸部廓羽的检测表明,除了极少数物种以外,陆禽的Dp较小,涉禽和潜水鸟类的Dp居中,而游禽的Dp较大。这表明鸟类通过羽毛微观结构的变化来使羽毛具有相应水平的防水性能。因此,Dp是一个连接羽毛结构和功能的指标,对鸟类的适应性进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图3表1参9。  相似文献   
36.
37.
为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双因素(污水浓度与绿藻种类)试验,研究蛋白核小球藻、四尾栅藻、短带鞘藻和刚毛藻4种藻类在不同污染负荷污水中的生长状况及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污染负荷下,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的增长率高于其他藻种(处理第8天除外),短带鞘藻和刚毛藻在培养4 d后叶绿素a含量较大幅度增长。蛋白核小球藻处理第4天,TP去除率达95.1%,出水TP达一级A排放标准。第8天时四尾栅藻和短带鞘藻对TN、NH4+-N去除率分别达83.6%、77.0%和75.7%、76.3%。在高污染负荷下,四尾栅藻生长稳定,而蛋白核小球藻、短带鞘藻和刚毛藻在处理初期需短暂适应,第4天后蛋白核小球藻生长速度较快;第8天时蛋白核小球藻去除TP效果最好,去除率达73.6%,四尾栅藻对TN和NH4+-N控制效果明显,去除率分别达88.7%和75.4%。  相似文献   
38.
秸秆还田机是将农作物秸秆切碎抛撒还田的常用机械,其作业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秸秆还田效果,针对目前还田机抛撒装置普遍存在的调节功能单一、可调角度小及操作繁琐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还田机抛撒装置。在简述其结构与原理基础上,对抛撒装置零件进行了结构与参数设计,其中导向叶片宽×厚设计为30 mm×2 mm,其后端内、外弧半径为300 mm×330 mm,推杆长×宽设计为863 mm×30 mm,其上相邻孔距为194.5 mm,凸轮长、短半轴长度为145 mm、45 mm,调节轴、套相对可调长度为46.3 mm。应用Solidworks建立了抛撒装置零件模型,根据零件间对应关系进行了虚拟装配,得到了抛撒装置仿真模型,应用ANSYS对导向叶片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导向叶片所受最大应力远小于其材料的屈服强度。通过对步进电机输出轴添加虚拟马达、对调节套施加旋转力,实现了抛撒装置左右与上下调节机构的运动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抛撒装置零件间无运动干涉,导向叶片左右摆动周期为10.2 s、摆角为+30°~-30°,导流板上下摆动周期为9.9 s、摆角为-15°~+15°,与设计值比较一致,经田间试验可得,秸秆抛撒幅宽、距离的可调范围分别为0~0.69 m、0~0.18 m,所有2因素3水平下的秸秆抛撒不均匀度均小于等于20.26%,符合国标中不高于30%的规定要求,这表明设计的秸秆抛撒装置能够根据作业需要适时调整秸秆抛撒幅宽与距离,进而为类似装置设计与试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9.
在已构建致仔猪水肿病大肠杆菌S451521菌株的2个毒素敲除菌株(F1、F2)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其毒力及在仔猪肠道内的繁殖能力。选择30日龄的ICR小鼠并随机分成4组,A、B、C试验组分别灌胃接种不同浓度的野生菌株S451521及其毒素敲除菌株F1、F2,D组以灭菌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结果表明减毒菌株F1和F2毒力均比野生菌株弱,其中F1株减弱了60.73%、F2株减弱了84.38%。选择24日龄未经仔猪水肿病疫苗免疫过的仔猪共14头,并随机分为2组;第1组口服接种减毒菌株F2,第2组以灭菌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定期采集仔猪粪样并进行细菌监测;结果显示,仔猪排出减毒菌株F2的数量随时间不断增多,在接种后28d可达到每克粪样含目的菌约70 000cfu。这说明减毒菌株F2能够在仔猪体内定植并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40.
绿帝1号沙打旺是通过远缘杂交育种,父本膜荚黄芪,母本斜颈黄芪.F1代后经多代集团选择选育而成.选择标准是植株高、分枝多、叶量大、花序多、开花期早、成熟穗多,茎秆黄绿色的直立型白色花株群体.选育的新品种与对照沙打旺比较在牧草产量上增产10%以上,牧草品质上有大幅提高;种子成熟早,种子增产300%以上,新品种根可替代黄芪入药.在耐瘠薄、耐干旱、耐严寒、抗风沙等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等于或高于对照沙打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