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7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80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对于饲料质量低劣,品种单一,膘情差,营养不良的牛要加强营养,喂给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全价的平衡日粮。使其增重10%-12%,多喂青草或放牧,补充胡萝卜、大麦芽、VE和动物性蛋白质鱼粉、骨肉粉等,以满足营养需要,加强运动和日照,促进发情。  相似文献   
42.
60只AA雏鸡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5只。A组只应用中药,B组在应用中药的同时,使用氢化可的松,C组只使用氢化可的松,D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氢化可的松可使鸡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水平下降,而中药可使此抑制作用逆转。  相似文献   
43.
44.
澳大利亚科学研究人员,现在正成功地试验一种剪羊毛的新方法。他们采用轻便的激光装置产生的光束代替剪刀。试验表明激光束可在短暂的一瞬间,把一层羊毛贴根烧断。经测定采用激光剪  相似文献   
45.
<正> 仔猪发烧,常引起养猪户不安,有些养殖户便急于打针退热,这是操之过急和不必要的。发烧,标志着疾病的存在。但仔猪发烧的原因复杂,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发烧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又多为病毒所致。为抵抗病毒的繁殖,畜体内的细胞就要复制出"抗病毒蛋白",它有对抗病毒危害  相似文献   
46.
从山东地区32个猪场发生多发性关节炎的仔猪体内分离到15株病原菌。通过对分离菌株的形态染色、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及种特异性基因的PCR扩增等方法鉴定菌株,结果显示4株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7株为猪链球菌,2株为化脓隐秘杆菌,1株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株为猪丹毒杆菌。15株分离菌均对昆明小鼠有较强的致病力,且对先锋霉素类抗生素高度敏感,大多数菌株还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Ⅲ类、氟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壮观霉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该试验表明山东地区猪场仔猪多发性关节炎的病原菌主要是副猪嗜血杆菌和猪链球菌,可交替使用上述敏感抗生素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47.
多数猪场为减少贮备饲料粮的鼠害损失,多采取养猫灭鼠的传统做法。殊不知,养猫有养猫灭鼠的好处,但同时养猫也会带来危害养猪的的负面影响。因此,养猪场还是禁止养猫好。因为猪的弓形体病,系猫的弓形体感染猪引起的。现已证实,猫是弓形体原虫的真正宿主。猪等其它动物都是猫的这种原虫无性繁殖的寄生对象。这种原虫在猫小肠中进行球虫性发育繁殖过程形成卵巢排出后遇到适合的条件,经过数天发育成具有传染性的孢子。当猪吃了即感染发病,母猪食入后能从胎盘、子宫、产道和初乳垂直感染仔猪。健康的仔猪也可经呼吸道黏膜或吃了病猫污染的饲料或…  相似文献   
48.
49.
正早就听说医圣张仲景少年时代就大有志向,是个人才,跟人学医高就有成。笔者经查找资料才知道他跟同乡医师张伯祖拜师学医时就显露出他聪明博学过人和高超的医术。一天,来了一位口干舌燥、高烧不退、打不起精神的虚弱病人来求医,老师张伯祖断病为"热邪伤津,体虚便秘"而导致发病。需要使用泻药排出干硬的结便来,他想虽然常用的泻药大黄等排便劲大,效果好,又来的快,但病人体质极度虚弱,不敢用,怕病人受不了,出现意外,须慎之又慎,不可大意。一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分别以芽孢菌类、酵母菌类、乳酸菌类为主,对豆粕进行不同类型的发酵,观察不同种类微生物对豆粕发酵效果的差异。嗜酸乳杆菌进行现场预发酵,发酵液调制到活性菌体数为10~9CFU/mL,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直接用水调制到同样的菌体浓度。豆粕按料水比2:1进行调制,分别在20℃和37℃条件下接种上述微生物进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接种芽孢类微生物的发酵豆粕小分子蛋白质含量最高,发酵程度最好,但存在霉菌超标风险;接种乳酸菌类微生物则使发酵豆粕具有特殊的酸香味,有助于提高动物采食量;接种酵母类微生物时需特别注意发酵时间和温度的控制,以免发酵后豆粕酒味过浓,影响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综合试验结果,养殖场现场发酵饲料时应根据固态发酵目的,尽量复配多种益生的微生物,并根据季节和气温条件,严格控制发酵时间,以获取最佳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