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篇
  16篇
综合类   109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11.
水稻白叶枯病菌内源过氧化氢的产生及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酚红法定量检测病原菌细胞内源过氧化氢的产生,并通过组织化学法观察细胞中过氧化氢积累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酚红法及组织化学染色法均检测到水稻白叶枯病菌内源过氧化氢的产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和辣根过氧化物酶-酚红法定量检测结果均显示,过氧化氢在水稻白叶枯病菌细胞中普遍存在,不同病原菌内源过氧化氢的水平有极显著差异.病原菌细胞中过氧化氢的积累主要定位在细胞壁.  相似文献   
112.
水稻与白叶枯病菌互作中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水稻与白叶枯病菌互作过程中水稻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亲和互作中,4种多肽诱导产生,9种增强,1种减弱。其中,e,β,b,c,Ⅱ,a6种多肽的变化分别出现在2种组合类型的不亲和互作中。在亲和互作中,7种多肽增强,1种诱导产生。其中,b,c,c′,Ⅱ,a5种多肽的变化分别出现在2种组合类型的亲和互作中。7种多肽在亲和与不亲和互作中变化一致。其中,b,c,Ⅱ,a4种多肽分别出现在2种组合类型中,在水稻与白叶枯病菌互作中可能具有普遍意义。多肽c′在成株期IR26与JXOⅢ亲和互作中增强,多肽F在苗期IR26与XooM5203亲和互作中增强。这2种多肽在对应的不亲和互作中未见变化。在不亲和互作中,i,i,ii,iv4种多肽诱导产生,C,e,β3种多肽增强,这7种多肽的变化在对应的亲和互作中未见变化,但其中e,i2种多肽在其它组合类型的亲和互作中的变化一致。i,ii,iv3种多肽可能与抗病性有关,但在其它3个组合类型中未见这种变化。试验中未发现4种组合类型中一致变化的多肽。  相似文献   
113.
对来自15种寄主植物的135个青枯菌株(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产细菌素能力进行了测定,3种指示菌分别为对番茄、烟草和桑树有强致病力的青枯菌株Tm46、Tb32和M1。测定结果表明,在135个试验菌株中,能产生细菌素的菌株有59个,占总数的43.7%.这些菌株产生的细菌素的专化性不同,它们分别对3种、2种和1种指示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4.
野油菜黄单胞菌重组克隆pIXU9278对黄原胶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PIJ3200作为载体,构建了包含1562个重组克隆野生型野油菜黄单胞菌的粘粒文库,通过三亲交配法,基因文库中的重组克隆可以在PRK2013的帮助下,从E.codi中以XCCNAU-92中,绝大多数重线克隆对黄原胶合成无影响,但导致菌株生长缓慢,工程菌株XCCNAU-9278(PIXU9278)在28℃、120t/min条件下发酵72h,产量达37.50g/kg,发酵液度力为14600mPa.s  相似文献   
115.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综述了分子植物病理学科组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基因的研究结果和进展,介绍了病菌致病基因研究中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报道了病菌毒性基因、无毒基因和受寄主诱导基因的特征和功能,阐述了致病基因对致病性、致病生化因子可能的调控关系,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6.
夏季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研究总结出一套香菇夏季栽培模式,包括选用高温品种;改变培养料配方;高搭凉棚和加大遮阳力度;人为加大温差刺激,创造一个能在夏季出菇的小气候.该项技术推广后,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7.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子遗传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水稻-白叶枯病原菌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关系,是研究禾本科植物-病原菌互作的理想模式系统。目前已鉴定和克隆出许多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其它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细菌致病性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为揭示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子机理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其中以发掘TTSS效应分子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将对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子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的功能基因组学提供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118.
119.
短枝型红富士苹果生长结果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枝型红富士系红富士苹果变异,于1989年10月通过山东省技术鉴定。现将该品种生长结果习性,简介如下。 一 生长习性 1.树体矮小,树姿较直立。定植后2年内与普通型同样生长旺盛,扩冠快,但随着树龄的增长,生长量变小。据调查:在以怀莱海棠为砧木的条件下,4年生短枝型富士干周为31.4cm,冠径为279,5cm,树高267cm,分别为同龄富士的92.4%、74.5%、86.7%。枝条分枝角度为40度左右。 2.枝条粗壮,节间短,萌芽率高,成枝力低。短枝型红富士的尖削度为1.43%,平均节间长1.95cm,而普通型富士的尖削度为1.14%,平均节间长为2.25cm,因而,在单位技段上短枝型…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