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44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70篇
基础科学   59篇
  89篇
综合类   397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209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宁夏沙地葡萄栽培配套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宁夏沙地葡萄栽培中采用以根区挖沟换土的土壤改良技术,节水滴灌技术,以抗寒防冻为目的的建园和栽培技术,以生产绿色食品为标准的规范化树体管理技术等一整套新技术,使宁夏沙地葡萄生产达到了优质丰产的水平,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2.
为探明玉米超高产(≥13 500kg.hm-2)群体在本地的形成规律,以苏玉20为试材,通过不同的施氮水平及3:6:1的基肥、穗肥、粒肥施氮方案的试验,实现籽粒最高产量15 663.4kg.hm-2的目标。苏玉20超高产群体形成的规律为:促开花期有较大的LAI(达到7.0以上),并减缓灌浆期LAI下降速率,同时提高粒叶比;加大吐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灌浆前期干物质积累速率,以促使整个生育期内总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0 000kg.hm-2以上;减缓灌浆期净光合速率下降到40%以下。精确施氮可有效调节超高产群体质量,增加总粒数,进而提高产量。苏玉20籽粒产量(y)与施氮量(x)的关系为y=-0.472 1x2+430.79x-83 670(R2=0.985 6),其最佳施氮量、超高产施氮范围分别为456.2、407.9~504.6kg.hm-2。  相似文献   
83.
小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麦田杂草的危害是影响小麦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小麦拔节前后每667 m2施用25、50、100、150、300 g的骠马除草剂,测定喷药后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指标,旨在为在小麦田安全施用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拔节前、后喷施骠马,小麦挑旗期的倒二叶蒸腾速率随喷药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抽穗期和灌浆期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挑旗期、倒二叶期水分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抽穗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在灌浆期,倒二叶水分利用效率则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骠马浓度的升高和小麦生育期的推后,小麦倒二叶水分利用效率逐渐降低,并且拔节后喷药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拔节前喷药  相似文献   
84.
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发育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翠冠’和‘黄冠’梨为试材,分析比较了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梨果实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果实生长发育期分别比露地栽培的长5 d和13 d,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单果质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且成熟果实纵横径比露地果实的大,果实细胞大小与果实大小变化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可溶性总糖、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的;果实总酚含量较低,仅为露地栽培的54.8%和66.4%,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总酚含量一致。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和‘黄冠’果实硬度分别比露地栽培的低14.9%和13.7%。而大棚栽培的‘翠冠’和‘黄冠’梨维生素C含量比露地栽培的低。表明大棚栽培条件下的梨果实品质优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85.
吉林省水资源贫乏,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农业可继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因此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水分与产量效益关系,确定作物需水关键期、节水灌溉指标.实施节水灌溉,使吉林省粮食总产量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6.
试验采用二次回归饱和设计方法,研究了氮、钾、锰、硼肥和芸薹素内酯、乙烯利对甜菜根产量和含糖率的影响,建立了以根产量和合糖率为目标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氮、钾、锰、硼肥和芸薹素内酯、乙烯利的合理配合施用能使甜菜产量明显提高,品质得到显著改善。通过模拟寻优,决选出了根产量67704.46kg/hm2,含糖率22.3%以上的调控措施为:在施用P205150kg/hm2基础上,施纯N119.85kg/hm2,K20144.79kg/hm2,纯Mn5.26kg/hm2,纯B1.16kg/hm2;叶面喷施BIK和ETH,浓度分别为10.42mg/L和225.58mg/L。  相似文献   
87.
王鑫 《上海蔬菜》2012,(1):30-31
辣椒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沈阳市的辣椒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多年连作造成土传病害加重,尤其是疫病,轻则造成减产,重则绝产绝收。培育嫁接苗是克服连作障碍有效方法之一,现将辣椒嫁接育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8.
河北省冬小麦生育期蒸降差的时空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生育期蒸降差是制定灌溉计划的重要依据,了解其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可以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利用河北省冬麦区1965-2007年48个地面气象站资料,根据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分析了河北省冬小麦生育期蒸降差的时空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河北省冬小麦生育前、中、后期各站蒸降差均为正值,表明全生育期水分亏缺;生育中期的水分亏缺最严重,且变率较小;水分亏缺最大的区域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区。随着气候变化,各生育期蒸降差均为减少趋势,其中全生育期和后期的减少趋势明显(P0.01),前期和中期的减少趋势不显著;全生育期蒸降差的变率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引起冬小麦全生育期蒸降差减少的气象原因主要是日照时数减少和风速下降,最低气温对其有一定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9.
利用8种不同佐剂制备了16种H9N2亚型禽流感(SS株)灭活疫苗,对疫苗的物理性状、安全性、免疫效力及疫苗吸收情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疫苗外观、剂型、黏度均符合国家标准,物理性状稳定;接种SPF鸡后3周,16种疫苗HI抗体效价均超过11log2;剖检显示,大多数疫苗残留较少.  相似文献   
90.
为研究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变化,进而探明不同品种小麦抗旱性差异,采用15% PEG-6000渗透胁迫,检测20个小麦品种幼苗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不同品种小麦幼苗蛋白质含量对照组均高于15% PEG处理组,品种间蛋白质含量变化率差异较大;不同品种小麦幼苗处理组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品种间脯氨酸含量变化率差异也较大;不同品种间处理组与对照组小麦幼苗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差异均极显著;20个小麦品种中金麦8号、淮麦21和淮麦22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