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5篇
  1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冉洪芋  叶馨  朱晓艳  王钢  朱堃 《土壤》2021,53(5):916-928
传统的土壤理化特性研究往往依赖于异位取样测定方法,样品采集过程通常会破坏土壤的原有结构,忽略了土壤的微观异质性,无法真实地反应土壤实时环境的高度异质性特点。近年来,具有微米级高分辨率的平面光极技术(Planar Optode)因兼具低扰动和实时原位监测等特性,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相关研究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平面光极基于发光传感原理,将特异性发光指示剂包埋在基质中制成传感膜,利用数字成像技术记录其二维特征发射光谱,通过指示剂发光信号的改变来实时反映溶质的动力学特征,该技术具有实时、原位检测、高分辨率、灵敏度高且仪器设备相对简单的特点,实现了对土壤O2、pH、CO2、NH4+等相关理化参数的实时动态监测。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详细阐述了平面光极的系统组成、成像定量方法与特点及其局限,重点总结了平面光极在土壤微观异质性研究中的主要应用,最后对平面光极的发展方向及其在土壤学、农业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提出展望,旨在为土壤学前沿研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2.
唐艺文  陈谦  王钢  付孟  黄敏  王丹  高鹏 《核农学报》2023,(5):962-970
为探究高能电子束辐照对川产道地中药材杜仲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0、2、4、6、8 kGy)的高能电子束辐照对杜仲叶中的微生物含量、活性物质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色泽、水分和浸出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子束辐照能有效降低杜仲叶中需氧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HPLC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辐照剂量对杜仲叶中的活性成分绿原酸、芦丁的影响不大,其含量变化与辐照剂量均无极显著线性相关性(P>0.01);此外,不同电子束辐照剂量处理的杜仲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杜仲叶色泽呈现先变浅再变深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b*值先减小后增大;各辐照剂量下杜仲叶的水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符合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同时,2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能有效降低杜仲叶微生物数量,且对活性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无显著影响。综上,2 kGy的电子束辐照剂量既能使杜仲叶微生物数量明显降低,又能够保障其品质。本研究结果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杜仲叶贮藏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3.
为分析凡纳滨对虾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以天津地区常见的3个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土苗、科海、日夜快)为试验材料,测量25个生长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2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在3个群体中,24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972~0.982)。第6腹节宽、第2腹节长、全长和第2腹节宽对土苗群体体质量影响显著,体长、头胸甲高、第3腹节长对科海群体体质量影响显著,体长、第5腹节宽、头胸甲高对日夜快群体体质量影响显著。3个群体的决定系数总和为0.973~0.987,均大于0.85。以体质量为因变量,3个群体中对体质量影响显著的性状为自变量,建立了3个群体的最优多元回归方程。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和多元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结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本研究可为凡纳滨对虾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王钢 《世界农业》2023,(2):48-59
本文围绕国际原油、国际燃料乙醇以及国内玉米这三个市场,一方面理论分析了多元市场间的价格溢出机制,另一方面实证检验了国内玉米市场和国际能源市场间的价格溢出效应,以此考察国内玉米市场的外部能源价格波动风险敞口。研究发现: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内玉米市场间存在显著的价格相关区制转移变化特性;国际原油市场和国内玉米市场之间存在价格波动的双向溢出效应,且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相对更大;国际燃料乙醇市场对国内玉米市场存在单向性价格溢出效应;滞后1期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的影响存在增强趋势。对此,增强国内粮食供给,限定农业生产能源价格,推动非粮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将有助于缓解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的价格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