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山西省一大型奶牛场近800头泌乳牛抽样进行清洁度评分和乳头评分,表明全群的泌乳牛乳房和腿部清洁度处于良好状态.乳房清洁度评分平均为2.5,1~3分所占比例为82.9%;腿部清洁度评分平均为3.9,1~3分所占比例为49.8%,乳房清洁度好于腿部.乳头评分(1~4分)越高,表示乳头括约肌的损伤越大、乳头末端越粗糙.该群体评分1~2分所占的比例为89.0%,且3分和4分的比例分别小于20%、5%,表明奶牛乳头健康状况良好.经分析,平均日产奶量与平均乳房清洁度评分、腿部清洁度评分、乳头评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P<0.01)、-0.71 (P<0.05)和-0.03(P>0.05).日产奶量与乳房清洁度评分的显著负相关及与平均乳头评分的负相关说明其在奶牛生产管理中需要关注,建议在生产中应用简单易行的清洁度评分和乳头评分辅助管理生产.  相似文献   
12.
美国肉牛胴体评估及胴体竞赛程序概述王雅春编译(北京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100094)前言胴体评估是提高肉牛胴体质量的第一步。本文介绍的胴体评估过程是总结了大量评估的例子后得出的结论,是建立胴体评估程序的必备指南。本文介绍的胴体评估程序包括了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试验旨在揭示北京地区荷斯坦泌乳牛鼓膜温度的群体特征及其随昼夜和环境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的变化规律,探究中度热应激下泌乳牛鼓膜温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直肠温度的关系。【方法】 2021年8月对北京地区某规模化牧场638头荷斯坦泌乳牛的鼓膜温度、直肠温度及环境温湿度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对161头荷斯坦泌乳牛6 h鼓膜温度和直肠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THI、测定时间、胎次、泌乳阶段和繁殖状态等因素对鼓膜温度和直肠温度的影响。【结果】 北京地区荷斯坦泌乳牛夏季鼓膜平均温度为(39.01±0.40)℃;测定时间内THI为76.11~83.18,此时泌乳牛处于中度热应激。泌乳牛鼓膜温度昼夜变化较大,昼夜节律表现为上午低、下午和傍晚均较高且在早晨和下午出现不正常峰值,鼓膜温度的变化滞后于THI变化。鼓膜温度与直肠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0.35),且两种体温均随着THI的升高而升高,回归系数分别为0.09(P<0.05,R2=0.09)和0.10(P<0.05,R2=0.08)。测定时间和胎次对泌乳牛鼓膜温度有显著影响(P<0.05),胎次和泌乳阶段对泌乳牛直肠温度有显著影响(P<0.05),且THI对两部位温度的回归均显著(P<0.05)。【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奶牛体温的节律变化和影响因素,鼓膜温度可有效反映奶牛实时体温,可为精细化管理牛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β(PIK3C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和产奶性状的关系。【方法】 通过混池测序对中国荷斯坦牛PIK3CB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筛选,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KASP)技术在1 160头健康泌乳中国荷斯坦牛中进行SNP分型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采用线性模型进行SNP与11个繁殖和产奶性状基于单位点和单倍型组合的关联分析。【结果】 在PIK3CB基因中共检测到了17个SNPs,筛选出7个SNPs用于后续分析。关联分析发现,7个SNPs与多个目标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关联(P<0.05;P<0.01);位于外显子区域的g.130433743 A>G位点AA基因型个体和位于可变剪接区域的g.130448069 G>A位点GG基因型个体,其经产牛首末次配种间隔、产奶量、乳蛋白量和乳脂量最低,体细胞评分最高,上述基因型个体具有较短的首末次配种间隔,而产奶性能相对较差;g.130387717 G>A位点AA基因型个体,其初配日龄和青年牛首末次配种间隔最低,产奶量、乳蛋白量和乳脂量最高,该基因型个体的繁殖和产奶性能均较好,上述3个SNPs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和产奶性状的候选位点重点关注。单倍型分析发现,PIK3CB基因的g.130387717 G>A、g.130430832 A>-、g.130433743 A>G、g.130433982 C>T、g.130446073 C>T和g.130448069 G>A 6个SNPs紧密连锁形成一个单倍型块,且与多个目标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5;P<0.01),其中H2H3和H2H4单倍型组合个体的繁殖和产奶性能较好,为优势单倍型组合。【结论】 中国荷斯坦牛PIK3CB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多态性与繁殖和产奶性状存在关联,g.130433743 A>G、g.130448069 G>A和g.130387717 G>A位点可作为潜在分子标记,为中国荷斯坦牛的平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荷斯坦牛初产日龄遗传评估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高通量SNPs测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奶牛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探索提供了契机。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测序芯片的结果,通过DMU(v 6.0)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的动物模型对北京地区2001-2011年10年间19 111头中国荷斯坦母牛初产日龄记录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并应用PLINK(v 1.07)将大群估计的2 172头中国荷斯坦母牛初产日龄性状的育种值(EBV)作为表型值,进行基于无关群体设计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全基因组水平的Bonferroni校正,共检测到1 700个SNPs与初产日龄显著相关。选取P值达到10-15的43个SNPs进行初步分析,其中12个位于X染色体上。显著SNPs上下游200kb范围内存在KLHL4、TRAM1、TRAM2、ZNF438、MATK等繁殖障碍疾病相关基因。7号染色体1 Mb(20.42~21.52 Mb)区域内多个SNPs位点与初产日龄显著相关。这些基因和区域可以作为影响初产日龄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和区域,为揭示奶牛繁殖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积累了素材。  相似文献   
16.
依靠科技进步是振兴水产事业的根本出路,也是渔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科技兴渔”发展战略?关键的基础工程就是要强化水产科技推广和应用,以加快水产科学技术向现实的渔业生产力的转化速度。  相似文献   
17.
我省稻田养鱼自1984年在绥化市拉开序幕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已由简单生产转向规范化生产;由小面积试点、示范转向大面积推广应用;由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已逐渐成为水稻产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省发展稻田养鱼现状、潜力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今后发展的初步规划和设想,供各地在规划、开发水田资源,发展稻田养鱼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测定了60头西门塔尔牛血清中AKP、Ca和P含量,发现群体内具有较大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66%、19%和27%,且都服从正态分布(P>0.05),偏度分别为0.81、0.57和0.59,峭度分别为0.14、1.57和0.83,均不显著(P<0.05),表明西门塔尔牛血清中AKP、Ca和P的统计分析可以按照正态分布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水产技术考察团赴北海道考察报告金光铉,刘国兴,王雅春(宁安市虹鳟鱼开发总公司)(黑龙江省水产局科技处)根据黑龙江省与日本北海道之间的水产技术交流计划,为进一步学习考察日本虹鳟鱼三倍体育种新技术及鲑鳟鱼加工技术,我们主人组成黑龙江水产技术考察团...  相似文献   
20.
蜘蛛腿综合征(Arachnomelia syndrome,AS)是一种牛的先天性致死性骨骼畸形遗传病。在瑞士褐牛群体中该病是由位于BTA5上编码亚硫酸盐氧化酶的SUOX基因外显子4上的一个G碱基的插入所致,插入突变c.363-364insG会导致SUOX蛋白编码提前终止,从而导致犊牛患病。鉴于我国新疆褐牛含有瑞士褐牛血液,本研究对我国新疆地区广泛使用的55头褐牛公牛AS致病位点c.363-364insG进行了筛查。结果显示被检的55头公牛在SUOX基因该突变位点全部为纯合子,不含G碱基插入位点,表明目前经常使用的褐牛公牛不含有致病位点,不存在传播AS疾病的风险,但未来仍需要对其他褐牛公牛及母牛群体开展检测工作,进而排除AS在中国牛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