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6篇
  3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螺旋藻(Spirulina)是一种有希望的蛋白质新资源。从开发利用的目的出发,对螺旋藻要求最佳生长条件:光照强度、温度、pH 值、通气和接种量等因素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研究。并对螺旋藻干粉所含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分析。提供的数据为大面积培养提供了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62.
本就高校学位论档案利用中存在的学位论档案开放、限制利用、研究生权益保护和满足利用请求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3.
又称青杨天牛,危害杨树及柳树,以幼虫蛀食枝干,特别是枝梢部分;被害处成纺锤状瘿瘤,阻碍养分的正常运输,使枝梢干枯,易遭风折,或造成树干畸形,呈秃头状,影响成材。如在幼树主干髓部危害,可使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64.
以1982年从加拿大引进的偃伏梾木种子为材料,经9a的引种栽培,并与同属的乡土树种红瑞木进行对照试验,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及繁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偃伏梾木生长快、耐寒、抗旱、易繁殖、无病虫害。且树形优美,枝条艳丽,花期长,果宿存,整体观赏效果显著优于红瑞木,确属优良绿化树种。技条可供编织用,并且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现已推广近万株,分布在6省11个市的30多个单位,深受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明秋耕处理模式对北疆季节性冻融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翻耕(FG)、免耕(MG)、垄沟(LG)、翻耕秸秆覆盖(FJ)、翻耕活性炭覆盖(FH)5种秋耕处理下土壤温度、含水率和电导率时空变化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秋耕处理改变了土壤的冻结、融化过程,维持冻融期土壤温度序列稳定的能力FJ>FH>LG>MG>FG.冻融期前后,FJ、FH和LG处理明显增加了耕作层0~60 cm土层的含水率,同时土壤电导率也明显下降,蓄水能力FJ>FH>LG,抑盐能力FH>FJ>LG.冻结过程使各处理对土壤水热盐运移的影响趋于一致,土壤温度、含水率、电导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融化期间,FJ和FH处理土壤温度、含水率、电导率相互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FG、MG和LG处理3者间无明显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证明了通过秋耕处理调控冻融期土壤墒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1989年从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引进1年生实生苗,经过17a引种栽培,并与同属的乡土树种红瑞木进行对照试验,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及繁殖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偃伏梾木生长快、耐寒、抗旱、易繁殖、无病虫害,且树形优美、枝条艳丽、花期长,整体观赏效果优于红瑞木.  相似文献   
67.
阐述了岱岳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包括政府出台政策、农业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加强认证与检测、建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等;在分析了现行监管手段和成效的基础上,对下一步监管措施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8.
浙西棚栽辣椒品种的种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浙西地区11个辣椒品种的大棚栽培及3个辣椒品种的露地种植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69.
随着智慧教育在国内外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文基于"SPOC+雨课堂"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操作系统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并介绍了混合式课堂的设计和教学效果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掌握操作系统实验知识点,可同时为其他工科课程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0.
本试验将16只成年健康猫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公母各半),采用单剂量随机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分别单剂量(4 mg/kg体重,以米尔贝肟计)经口内服国产(受试品)和进口(对照品)米尔贝肟吡喹酮片,进行其在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给药后按预定时间采集血样,采用HPLC法进行血浆中米尔贝肟和吡喹酮含量的测定,实测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Winnonlin 5.2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米尔贝肟吡喹酮片对照品单剂量内服后,米尔贝肟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20.08±7.57)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6.00 h和(764.43±251.40)ng/mL,平均曲线下面积(AUC)为(15.00±5.05)ng/(L·h),平均滞留时间(MRT)(18.60±1.52)h;吡喹酮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6.27±5.26)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3.88±0.35)h和(1018.25±200.19)ng/mL,平均曲线下面积(AUC)为(8.69±2.07)ng/(L·h),平均滞留时间(MRT)(6.56±1.07)h.米尔贝肟吡喹酮片受试品单剂量内服后,米尔贝肟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15.07±4.05)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5.25±1.04)h和(806.65±299.01)ng/mL,平均曲线下面积(AUC)为(15.18±5.97)ng/(L·h),平均滞留时间(MRT)(17.47±1.97)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20%;吡喹酮的消除半衰期(T1/2β)为(11.11±4.62)h,达峰时间(Tmax)和峰值浓度(Cmax)分别为(5.25±1.04)h和(880.47±241.27)ng/mL,平均曲线下面积(AUC)为(9.64±2.76)ng/(L·h),平均滞留时间(MRT)(10.52±1.52)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9.16%.与对照品相比,受试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中除米尔贝肟的消除半衰期显著缩短、吡喹酮的达峰时间显著延迟外(P<0.05),其他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猫经口内服米尔贝肟吡喹酮片受试品与对照品后具有相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