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193篇
农学   170篇
基础科学   114篇
  186篇
综合类   1130篇
农作物   112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484篇
园艺   134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银北盐碱地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水稻秸秆不施腐熟剂为对照和水稻秸秆配施"沃土天地"、"鸿生源"、"谷霖"、"君德"、"农富康"等品牌秸秆腐熟剂为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水稻生育进程及群体结构、产量及其构成、水稻品质以及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果显示:(1)秸秆还田配施不同秸秆腐熟剂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水稻的出苗率和保苗率,以"君德"牌秸秆腐熟剂出苗率和保苗率最高;(2)"君德"牌秸秆腐熟剂处理结实率最高,达到77.3%;(3)还田秸秆腐熟配施秸秆腐熟剂可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秸秆还田+"君德"牌秸秆腐熟剂处理中明显高于对照。(4)施用秸秆腐熟剂后土壤0.25 mm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含量均达46.18%以上;以秸秆还田+"沃土天地"牌有机物料处理容重最低,为1.46 g·cm~(-3),比对照下降了7.6%;并提高了土壤含水量1.88%~10.8%;(5)施用不同秸秆腐熟剂不同程度的增加了水稻产量,最高增幅为4.64%;(6)不同处理的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都有所提高,而垩白率、垩白度都有所降低,但不同腐熟剂处理对稻米品质等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评价盐碱地水稻秸秆还田及配施不同品牌秸秆腐熟剂对盐碱地种植水稻的影响,以"君德"牌秸秆腐熟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82.
东北三省春玉米产量差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随着人口增加、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粮食生产能力及粮食安全受到广泛重视。然而,目前中国粮食产量远远低于作物潜在产量,如何利用有限耕地生产更多粮食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区,其春玉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9%,该区玉米产量提升对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论文以东北三省春玉米种植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61—2010年气候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作物资料和统计资料,利用农业生产系统模拟模型(APSIM-Maize)和数理统计方法,解析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区域春玉米潜在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差及各级产量差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提升东北三省春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结果】东北三省春玉米潜在产量与农户实际产量之间产量差(总产量差)呈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分布(P0.01),即由南向北递减,由西向东递减,且地区间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4.8—11.9 t·hm~(-2)。春玉米潜在产量与可获得产量之间的产量差(产量差1)、可获得产量与农户潜在产量之间的产量差(产量差2)均呈现随经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这与春玉米生长季内降水量分布有关。产量差1变化范围在0.06—3.2 t·hm~(-2)之间,产量差2地区间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1.7—8.0 t·hm~(-2),主要是由于栽培管理措施的差异造成的。从全区50年平均来看,春玉米潜在产量与实际产量间的产量差为64%,其中由于不可转化的技术因素、农学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限制的产量差分别为8%、40%和16%。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过去50年(1961—2010)研究区域春玉米各级产量差均呈现减小的趋势,其中总产量差和产量差3呈显著缩小趋势(P0.01),每10年分别缩小1.55 t·hm~(-2)和1.40 t·hm~(-2),但产量差1和产量差2变化趋势并不显著。【结论】东北三省春玉米潜在产量与农户实际产量之间的产量差呈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分布,即由南向北递减,由西向东递减。农学因素是限制当地玉米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通过改善农学因素,如提高栽培管理措施、改善土壤条件和更换高产品种可有效缩小产量差达40%。  相似文献   
983.
【目的】了解云南省红河流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及水质季节动态.【方法】以云南省红河流域为例,连续2a采用定点实地调查和水质采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水质变化(全氮TN、全磷TP、生物耗氧量BOD5和化学耗氧量CODcr)及浮游植物多样性分布状况.【结果】(1)红河流域主要浮游植物种类为绿藻门和硅藻门,不同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丰度随季节均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夏季和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局部有所波动.(2)红河流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P)、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随季节呈"V"字型变化规律,在春季和冬季达到最高,夏季和秋季较低;不同指数所判定的污染类型不相一致.(3)红河流域水质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水体透明度、水温、pH,TN,TP,BOD5和CODcr质量浓度呈一致的变化规律,在夏季和秋季最高,春季和冬季较低.(4)应用灰关联分析评价红河流域水质类别,呈现不同季节水质与《标准》中的Ⅰ类水质的关联度最大,分别为0.725,0.836,0.814,0.781,在不同季节里水质等级均为Ⅰ类.【结论】不同季节红河流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均与水体透明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影响春季和冬季浮游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TN质量浓度、TP质量浓度,影响夏季和秋季浮游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为TN质量浓度、TP质量浓度、BOD5浓度和CODcr浓度.综合分析表明:红河流域春季和冬季水质状况较好,夏季和秋季水质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984.
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虽然相关部门对水土保持工作较为重视,但因其建设周期过长,涉及的挖填作业面多,往往存在过程管控不力的现象。目前,国家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而水土保持工作作为践行生态文明战略的主要抓手,其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严格落实是水电站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初步探讨了新形势下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咨询的思路和想法,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只有以全局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做好水土保持设计咨询工作,将水土保持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使水电开发由"重开发"向"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建设与生态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并行"转变,才能推动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绿色水电站。  相似文献   
985.
通过盆栽模拟试验,验证日本楤木(Arlia elata var.inermis)对重金属Cd污染土壤是否有修复效果及重金属Cd在植物体内的累积转移是否影响其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日本楤木对重金属Cd的富集能力较强且转运系数较大,且地上部的富集系数高于地下部的富集系数。日本楤木根、茎、叶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了国家无公害绿色蔬菜标准,不符合食用标准。通过日本楤木对重金属Cd污染的修复效率来看,日本楤木对低浓度重金属Cd污染的土壤修复效率达到最大,为60%,随着重金属Cd胁迫浓度的增加,日本楤木的修复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在重金属Cd污染的农田土壤中,日本楤木可作为抗污染植物,但体内的重金属Cd的含量表明不宜直接食用。  相似文献   
986.
为了解从抗条锈病小麦-黑麦渗入系148与优质小麦-偃麦部分双二倍体BE-1有限回交获得的一批抗病优质小麦种质材料的条锈病抗性遗传特点,应用连续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sequent C-banding-GISH)和分子标记技术对这些抗性材料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抗性后代属1BL/1RS易位系。对O-46-1(BC2F3)进行条锈病分小种鉴定表明,其对小种CYR33和CRY32表现为抗感分离,对CYR33的抗性由位于1RS上一单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抗当前我国所有的流行小种,鉴于目前1BL/1RS上抗性基因Yr9抗性已丧失,推测该基因很可能是不同于Yr9的新基因或者是其等位基因,暂将其命名为YrGW。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抗性系在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Zeleny沉淀值等品质性状方面都得到显著改良。  相似文献   
987.
影响马铃薯块茎品质性状的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品质主要取决于块茎成分及其含量,包括淀粉、蛋白质、糖和维生素等。块茎内各成分的含量除受遗传基础和生理特性控制外,还主要因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人为栽培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文主要介绍了影响马铃薯品质性状的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特性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以及种植密度、肥料、病虫害等人为栽培因素。通过对影响马铃薯块茎品质性状的生态条件和栽培因素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块茎品质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为马铃薯引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8.
以2个木薯主栽品种(SC124、SC8)为材料,自盛暑期开始遮荫(植后70 d至植后160 d),对植后160 d木薯块根进行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分析,结合扫描电镜观察遮荫处理与正常光照下木薯块根淀粉结构的变化,探讨弱光对木薯贮藏淀粉含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荫处理改变了木薯光合产物在"源"与"库"之间的分配,造成茎叶变长,茎干细弱,块根减重,根冠比显著降低。弱光显著影响淀粉含量及其组成,遮荫处理提高或显著提高了SC124和SC8块根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2个品种块根的总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以及支链淀粉与直支链淀粉的比率。遮荫处理后木薯块根AGPase活性均降低;GBSS活性增加(SC8)或无显著变化(SC124);而遮荫处理对SSS和SBE活性影响不一致。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遮荫处理形成许多直径较小的淀粉粒,影响淀粉充实程度而造成淀粉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989.
优质籼型恢复系渝恢135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恢1351是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生物技术诱变与系统选择相结合育成的籼型恢复系,具有优质、抗病、配合力强、制种产量高等特点;与多种不同类型不育系配组,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其中优质杂交稻新组合渝优11号、渝优35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90.
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种植沙枣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脱硫废弃物改良宁夏银北地区不同类型盐碱地种植沙枣的效果。结果表明: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第3年后土壤全盐、碱化度、pH分别降低了46.43%、42.63%和17.20%,改良后种植沙枣的成活率提高了104.64%,改良前后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土第3年后土壤全盐、碱化度、pH分别降低了38.96%、25.71%和7.95%,改良后种植沙枣的成活率提高了91.36%。同时,发现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较改良盐碱土种植沙枣效果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