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0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41.
为评估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抗性及对非靶标害虫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斜纹夜蛾S.litura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室内生测法测定其对棉铃虫的抗性及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存活率、营养代谢及中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对棉铃虫第2代幼虫的抗性程度最高,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1.33%,但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抗性程度较低,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5.33%和13.33%。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各龄期幼虫取食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后,其存活率与取食常规棉花对照无显著差异;甜菜夜蛾对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叶片的相对取食量、近似消化率分别为16.68和93.12%,均高于取食常规棉花对照的10.72和92.00%,但差异不显著,而斜纹夜蛾取食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均低于取食常规棉花对照,差异也不显著。取食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后,甜菜夜蛾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为0.02 U/mg prot,显著低于取食常规棉花的0.05 U/mg prot;斜纹夜蛾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为0.15 U/mg prot,高于取食常规棉花的0.10 U/mg prot,但差异不显著,其它中肠酶活性均低于对照,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42.
为明确棉酚和芸香苷2种植物次生物质对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体内3种保护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3种解毒酶——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影响,通过在人工饲料中添加棉酚和芸香苷饲喂不同龄期绿盲蝽若虫,分别在24、48、72 h后测定若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同一龄期的绿盲蝽若虫取食不同浓度的同种外源次生物质后,随着次生物质浓度的升高,3种保护酶活性分别在不同浓度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如1龄若虫其CAT活性在0.4 mg/mL棉酚胁迫下达到最大,为72.8 U/mg protein,SOD和POD活性分别在0.8 mg/mL棉酚胁迫下达到最大,为59.8、23.0 U/mg protein,而3种解毒酶ACP、AKP和GST活性则均在0.4 mg/mL棉酚胁迫下达到最大,分别为26.9、29.5、66.8 U/mg protein,即绿盲蝽受到不同浓度外源次生物质胁迫后,体内的保护酶和解毒酶被激活的程度不同。同一龄期若虫取食不同种类的次生物质后,体内同一种保护酶的活性变化也不尽相同,如3龄若虫其SOD活性在1.0 mg/mL棉酚或0.04 mg/mL芸香苷胁迫48 h后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8.0 U/mg protein或61.1 U/mg protein,且显著高于其它浓度胁迫,即不同种类次生物质诱导绿盲蝽同一种保护酶达到最大值所需浓度不同。表明绿盲蝽受到不同种类外源次生物质或者不同浓度同种外源次生物质胁迫后,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不同酶的变化处于一种协调状态,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243.
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中、高3种施氮肥水平处理条件下,随着棉田施氮量的增加,转Bt基因棉棉铃虫落卵量和幼虫数量增加,棉苗蚜、伏蚜、棉叶螨种群数量减少,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44.
为探寻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的适宜投饵率,在水温为18-19℃、pH为8.0和溶氧为6.0 mg/L的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用鲜饵分别投喂了2、3、4和5龄大鲵各60 d.比较了各实验组体重增加量、全长增加量、饵料系数、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转化率等生长指标.结果显示,2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0%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7%、2.6%、2.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3%、2.6%、2.9%的组,其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6%的组(P<0.05);3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2%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9%、2.5%、2.8%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6%、1.9%、2.5%、2.8%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2.5%、2.8%的组(P<0.05);4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3%时,其饵料系数均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7%、2.0%、2.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0%、2.9%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7%、2.9%的组(P<0.05);5龄大鲵的投饵率为2.5%时,其饵料系数显著低于投饵率为1.9%的组,其平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1.9%、2.2%、2.8%、3.1%的组,其饵料转化率均显著高于投饵率为2.2%、2.8%、3.1%的组(P<0.05).为使大鲵的饵料系数较低,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转化率较高,研究表明,2、3、4和5龄大鲵的适宜投饵率分别为2.0%、2.2%、2.3%、2.5%;随着大鲵年龄的增加,适宜投饵率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关系式为y=0.000212x+2.07 (r2=0.8797).  相似文献   
245.
比较研究了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转双价基因(Bt CpTI)棉、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喂饲的棉铃虫幼虫和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4种捕食性天敌对用两种转基因棉处理的棉铃虫捕食量明显高于常规棉,捕食功能反应仍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与常规棉相比,用两种转基因棉处理的棉铃虫或棉蚜的功能系数(即瞬间攻击率)有增有降,但日最大捕食量及处理一头棉铃虫或棉蚜所用的时间均短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246.
为筛选可用于防治由稻瘟病菌所致水稻稻瘟病的生防菌株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感病水稻品种湘早籼24号的健康植株茎叶中分离获得了1株拮抗细菌JN-369,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菌种进行了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了JN-369菌株的抑菌谱,并初步测定了JN-369中挥发性有机物 (VOCs)、蛋白类粗提物及脂肽类粗提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JN-369菌株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其对稻瘟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80.46% ± 0.83%;同时该菌株对供试的辣椒胶孢炭疽菌、烟草赤星病菌及黄瓜疫病菌等植物病原真菌和卵菌均有抑制作用;但对供试病原细菌则均无抑制作用;1 × 108 cfu/mL 的 JN-369菌悬液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强,抑制率达72.92% ± 3.01%,1.454 mg/mL的蛋白类提取物和1.026 mg/mL 的脂肽类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24.68% ± 0.80%和14.34% ± 1.08%。研究表明,菌株JN-369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47.
为提高临泽小枣根蘖苗移栽成效,开展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的根蘖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30 mg·kg-1的GGR6号对临泽小枣根蘖苗浸根2 h处理,其根蘖苗移栽的成活率比保水剂处理和对照分别提高26.8和33.3个百分点,新梢生长量分别提高65.7%和96.1%,新生根数分别增加51.92%和64.58%,根长分别增加了13.8 cm和18.7 cm。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提高临泽小枣根蘖苗移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48.
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小岗村红色旅游业与现代农业为起点,构建了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两种产业的相互依存程度,研究表明2011-2019年小岗村两种产业由最初的挤压状态慢慢转化为现在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状态,两种产业的协调程度越来越高,相互依存程度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249.
香型粳稻新品种通院香518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稻瘟病、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在吉林省水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大面积试验示范中表现优异,深受稻农欢迎。  相似文献   
250.
目的 通过建立H22移植瘤小鼠模型,探讨鲜人参膏(Fresh ginseng paste,FGP)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将ICR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环磷酰胺,CTX)、FGP低剂量组(300 mg/kg)和高剂量组(600 mg/kg),连续给药15d后,计算抑瘤率和脏器指数,检测血清中谷丙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