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79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85篇
  33篇
综合类   413篇
农作物   81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270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5 毫秒
51.
“虫者”精明灵动,辛苦劳作,走出的路线别致而曲折。下岗职工谢明起从当初借钱养花到现在拥资数十万,他走出的是一条怎样的成功路线呢?请看:  相似文献   
52.
陕西省洛川县石头乡半坡村樊虎平1989年旱地制种中单2号4.3亩,在玉米生育期降水仅330毫米的条件下,交售经过精选加工的种子1591公斤,创全县旱地制种平均亩产370公斤的高产纪录。现将他的技术措施分析如下: 一、增加投入,巧用肥料,以肥调水 1.重施基肥,培肥地力。虎平制种的这块地,每  相似文献   
53.
54.
中国林蛙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价值的经济动物之一。其林蛙油是我国名贵药材,蛙肉细嫩,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但是,当前农村养殖林蛙,大部分采用半人工养殖,其缺点是蛙回收率低。该介绍了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场地选择;种蛙选择;蛙卵采集;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管理;变态期的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冬眠和越冬管理;林蛙的敌害;林蛙的病害;活饵料繁殖法等。  相似文献   
55.
紫椴不同造林密度的生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龄20年生6种造林密度的紫椴人工林固定试验样地调查数据分析表明,造林密度对保存率、树高、直径、直径分布、材积、蓄积均有明显影响。相同造林方式中,1.5m×1.5m株行距的中等密度保存率均高于其它两种密度,林分蓄积最大。研究结果表明,1.5m×1.5m株行距单株栽植是适宜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56.
针对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在北方地区进行无土栽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同时提出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的无土栽培红掌方法,即从基质、栽培时间及管理方法、营养液配制等方面作以论述,栽培后的观赏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57.
为明确土壤C、N配施调控旱地谷子根系形态构建及产量形成的关联机制,研究以晋谷21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处理小区面积30 m2),设置不同C/N调控处理:CK(N 21.7 kg/hm2);A(N 21.7 kg/hm2, C 6.7 kg/hm2);B(N 32.7 kg/hm2, C 6.7 kg/hm2);C(N 43.3 kg/hm2, C 6.7 kg/hm2);D(N 54.3 kg/hm2, C 6.7 kg/hm2),N为含量为46%的尿素,C为玉米秸秆生物炭,系统调查了谷子根系形态指标体系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土壤CN合理配施可以有效增加谷子的产量,增产效果以处理C最为显著,较CK 处理显著增加44.9%;②同等生物炭施用水平下,充足或过量的N会抑制根系伸长下扎,但有助于根系的横向生长和体积膨大,处理B对根系总长、总表面积、总体积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提升4.75%、13.92%、17.02%。③同等生物炭施用水平下,增施氮肥会减少土壤含水量,其中B处理较CK处理土壤水分含量显著降低4.2%;④增加氮素的施用可以有效促进谷子在抽穗期和灌浆期的根系生长发育,促进根系干物质的积累,与CK处理相比,A、B、C三个处理抽穗期和灌浆期谷子根系的干物质都显著性增加,增幅分别为28.13%、35.93%和24.75%,灌浆期增幅分别为36.83%、46.35%、49.52%;⑤配施生物炭可有效调控土壤电导率和土壤温度随作物生育期和气候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CK相比,B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19.5%,D处理显著提升了3%的土壤温度,对根系形态发育和功能发挥具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合理的CN配施调控可以通过改善土壤水肥环境,优化根系空间分布格局和功能,实现谷子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58.
【目的】量化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差及氮肥利用效率差,分析产量差和效率差之间的关系,明确环境、栽培条件及生理因素对产量差的贡献,探讨协同缩差增效的可能途径,为冬小麦产量差缩减和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6—2020年在山东济宁、德州、烟台和淄博4市进行,综合肥料投入、播种密度和灌溉水平等管理措施,设置了超高产水平(SH)、高产高效水平(HH)、农户水平(FP)和基础产量水平(ISP)4种模式,定量分析不同产量水平冬小麦产量差和氮肥利用效率差,分析产量差和效率差之间关系,讨论产量差和效率差形成的影响因素及缩差增效的可能途径。【结果】当前山东冬小麦高产纪录与SH、SH与HH、HH与FP以及FP与ISP之间的产量差分别为2 729.1、674.3、1 042.9和4 349.8 kg·hm-2,SH与HH、HH与FP之间的氮肥偏生产力差分别为-13.54和15.67 kg·kg-1;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二次抛物线关系。当前降水、光温等不可控因素和肥水投入等可控因素对产量差的贡献率分别为31.16%和68.84%。结果显示,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平均净同化率(MNAR)、单位面积穗数(EN)和粒重(GW)差与SH和HH之间的产量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收获指数(HI)、穗粒数(GN)和粒重(GW)差与HH和FP之间的产量差呈显著正相关。SH和HH处理较FP处理有更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单株分蘖数以及分蘖成穗率。【结论】当前山东省冬小麦农户产量只实现了最高纪录产量的64.34%,通过优化水肥投入量、提高追肥比例、增施有机肥和锌肥等栽培措施可使冬小麦产量差缩减23.46%,氮肥偏生产力提高56.99%。花后物质生产能力仍然是小麦产量提升的限制因素,在保证花后光合同化的同时,提高花前物质的再转运以提高收获指数是农户模式向高产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9.
【目的】土壤盐渍化是限制新疆南部棉花高产的主要因子,准确获取区域尺度土壤剖面盐分信息。【方法】以南疆阿拉尔垦区为研究区,以田间尺度采集的30个不同盐渍化程度棉田的540个样点的0~0.375、0~0.750、0~1.000 m的土壤剖面电导率数据和对应的电磁感应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分别构建了田间尺度和区域尺度的土壤剖面电导率的电磁感应反演模型,并采用缩减建模样本量方法进一步检验了区域尺度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多元线性回归(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主成分回归(PCR)建模方法的田间尺度模型R2在0.88~0.95,而对应的区域尺度模型R2在0.34~0.53。基于随机森林(RF)、神经网络(NN)和支持向量机(SVM)非线性建模方法构建的土壤剖面电导率的区域尺度电磁感应反演模型R2在0.60~0.85,其中RF模型的精度最高。0~0.375、0~0.750、0~1.000 m土壤剖面电导率的RF反演模型R2分别为0.80、0.85和0.84,相较于线性建模方法的区域尺度模型精度有明显的提高。RF区域尺度模型的样本数量由540个缩减到240个,模型精度没有明显变化,表明采用区域尺度模型,可大幅度降低土壤剖面样本采集数量,从而可显著提高采样效率和降低采样成本。【结论】区域尺度下构建土壤剖面电导率反演模型时,随机森林建模方法效果较优,模型预测能力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0.
兔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又名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多型性、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细菌性传染病[1]。由于病菌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病程长短不同,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同,主要有全身败血病、传染性鼻炎、地方流行性肺炎、结膜炎、中耳炎、生殖器官感染和脓肿[2]。家兔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十分敏感,发病率高达60%以上,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易引起兔大量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