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1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广西柳城县成立防疫合作社后,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对村级动物防疫组织建设和防疫工作大胆改革,有益尝试,值得借鉴。2010年4月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成立了动物防疫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防疫合作社)。2011年2月26日,笔者专程前往柳城县对防疫合作社的运转、未来发展等情况开展  相似文献   
52.
犬瘟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3.
用本研究室研制的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采用夹心ELISA原理,研制成功了犬细小病毒快速诊断试剂盒。对从临床病例中收集获得的47份粪便样品分别用血凝试验和试剂盒进行了检测。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1.5%,对于明显阳性和阴性样品,两种方法符合率为100%。试剂盒具有简便、快速、特异的优点。在30分钟即可用肉眼判定结果。与CDV、ICHV、FPV、MEV没有交叉反应。在4℃可保存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54.
<正>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于1987年在美国首次发现,2006年我国部分省市猪群暴发高致病性蓝耳病,让猪场面临的蓝耳病问题变得更加不可端倪。目前,国内可以将蓝耳病控制得很好的猪场还是少数,不少猪场对该病形成了恐惧心理,"谈蓝色变"的局面一时无法打破。因此,本刊编辑部就猪病专家针对蓝耳病的一些答疑汇编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5.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猪细小病毒(PPV)VP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HN-2011河南分离株的VP2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N-2011分离株VP2基因长度为1 740 bp,编码580个氨基酸.利用MAGE 5.0软件绘制PPV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PPV毒株可以划分为4组,我国的PPV毒株主要集中在A和B两组,仅JY毒株位于C组;PPV VP2蛋白3维结构显示,氨基酸变异的多态性位点主要集中在病毒衣壳蛋白的表面.以上遗传进化关系表明,PPV HN-2011株是我国PPV的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56.
为调查规模猪场猪瘟的免疫效果,选取北京市3个规模猪场,每场随机抽取10头仔猪分别在25、60日龄和90日龄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猪瘟抗体.A、B、C3个猪场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50%,0%;2次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0%,90%.由于猪场A猪瘟免疫失败,对其免疫程序进行了优化,将首免时间推迟至50日龄.优化免疫程序后2次免疫后抗体阳性率达到70%.结果表明,母源抗体阳性率直接影响猪瘟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仔猪母源抗体降至50%左右进行猪瘟免疫可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本研究为规模猪场结合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制定合理猪瘟免疫方案提供了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57.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VP1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为研究AsiaⅠ型FMDV VP1蛋白功能及建立AsiaⅠ型FMDV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采用PCR方法从pGEM-T-Easy-AsiaⅠ型VP1质粒中扩增VP1基因,将其插入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HTA,构建的重组质粒pFastBacHTA-VP1再转入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三重抗性与蓝白斑筛选,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cmid-VP 1,然后转染Sf9昆虫细胞。PCR鉴定证实VP1基因正确地插入到Bacmid中,成功构建了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cmid-VP1,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VP1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出约26.5 ku的VP1蛋白。将可溶性表达的融合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方法进行纯化,通过ELISA分析,能特异性地检测出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AsiaⅠ型FMDV VP1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成功表达为AsiaⅠ型FMDV VP1蛋白的抗原性及血清学抗体水平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8.
犬瘟热病毒的分离鉴定、致病特点和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 Canine Distem per Virus, C D V)引起的犬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军、警犬、实验用犬和宠物犬饲养量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异地交流的增多,犬瘟热在我国犬群中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有升高的趋势,而且临床表现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分析原因,除母源抗体干扰、疫苗效价低及使用不当外,犬群中是否出现了 C D V 新毒株亟待研究证实。本研究在从国内病犬分离到 C D V 的基础上,进行了 C D V 理化特性、致病特点、回归动物试验以及研制成功分泌抗 C D V 单克隆抗体,并进行了初步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研究结果。在研究中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病原检查,证实可很好地解决以往病理观察中无法进行病毒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的问题。1)采用免疫组化间接 B A 法,对临诊疑似犬瘟热病犬脏器组织进行了 C D V 抗原定位检查及系统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发病犬大脑、小脑、心、肺、肝、脾、肠、肾、肾上腺、淋巴结、膀胱等组织细胞及血管内皮、支气管上皮细胞胞浆内均可见抗原阳性反应。同时,抗原阳性反应组织、器官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2)从病死犬肺、肝和淋巴结分离到 2株 C D V,即 C D V93039 和   相似文献   
59.
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犬细小病毒2型(CPV2)是引起犬急性出血性胃肠炎和幼犬急性心肌炎的病原,主要危害幼犬,特别是2~6月龄小犬。该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危害严重。自Eugster(1977)[1]在美国报道以来,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和流行[2]。梁士哲等...  相似文献   
60.
多聚酶链反应在实验动物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田克恭(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北京丰台100071)多聚酶链反应(PCR)是一种体外酶促扩增DNA新技术,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高,快速高效等优点。自Saiki等人(1985)[1]报道以来,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