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热应激对肉用种公牛精液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利木赞种公牛和夏洛来种公牛各5头为试验牛,研究了热应激对其精液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夏季热应激期原精活力、冻精活力、活精子百分数、顶体完整率均处于最低水平;(2)夏季肉用种公牛的血清睾酮、T3、LH、皮质醇的含量分别为4.15pg/mL、1.11pg/mL,48.12pg/mL,4.89pg/mL,极显著低于春、秋、冬3个非热应激季节(P<0.01);(3)肉用种公牛夏季血糖含量最低,与春、秋、冬3个非热应激季节相比分别下降38.3%(P<0.01)、12.1%(P<0.01)、19.9%(P<0.01);(4)夏季热应激期肉用种公牛血清钠、钾、钙、镁均处于最低水平,显著低于非热应激季节;(5)肉牛种公牛夏季血清GPT、GOT活性最高,分别为33.55U/L和75.39U/L,而血清CK则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72.
旨在揭示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的多态性及遗传学规律,探讨将BMPR-IB基因第746位碱基发生的A→G突变(FecB突变)作为分子标记进行绵羊多胎品种选育的科学性。本研究对寒泊羊育种核心群的健康种公羊、繁殖母羊、羔羊共计1 267只绵羊个体进行采血,利用PCR-RFLP方法判定个体BMPR-IB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对繁殖母羊共计980胎次的产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FecB突变、胎次及产羔季节对胎产羔数性状的影响。统计所设计杂交组合后代共计167只健康羔羊的基因型比例。结果表明,BMPR-IB基因在寒泊羊种群中有BB、B+和++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97%、73.40%和24.63%,等位基因B和+的频率分别为38.67%、61.33%;BB、B+和++基因型繁殖母羊的平均胎产羔数分别为2.69、1.91、1.57只,目前寒泊羊种群的胎产羔数平均为1.85只;若经过品种选育使寒泊羊个体中增加一个B基因拷贝,胎产羔数预期增加0.44只;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的后代中B+和++基因型的比例为1.11:1,父母本杂交组合为B+×BB的后代中BB和B+基因型的比例为0.82:1,均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预测经过6个世代的选育,可使寒泊羊种群母羊基本实现胎产羔数2只的育种目标。本研究结果为绵羊育种实践中制定选种和选配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3.
为了探讨BMPR1B(A746G)基因在寒泊肉羊世代选育中的遗传变异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本试验分析了不同选育世代寒泊肉羊BMPR1B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基因型对不同世代母羊产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BMPR1B基因突变纯合型BB个体从第一世代就开始出现,BB基因型频率随选育世代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从G1到G2世代,BB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G1世代B+基因型母羊产羔数高于++基因型,但差异不显著。G2世代BB基因型母羊产羔数达到3.0,显著大于B+(1.89)和++(1.24)基因型个体(P0.01)。G1和G2世代BMPR1B基因型母羊对初产日龄和产羔间隔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BMPR1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可显著提高寒泊肉羊新种群母羊产羔数。  相似文献   
74.
正河北省肉羊生产处于稳定增长态势,2011年生产羊肉29万吨,仅次于内蒙古(89万吨)、新疆(47万吨)和山东(33万吨),位居全国羊肉总量第四位。羊肉价格持续攀升,并有明显持续增长的趋势。上述因素推动了肉羊养殖由放牧和半放牧向完全舍饲的饲养方式转变,并逐步向模化养羊方向迈进,目前全省规模养羊的数量占到三分之一以上。然而,由于肉羊养殖户对  相似文献   
75.
本实验利用qPCR检测成年绵羊单卵体外成熟过程中空白对照组和E-64添加组0(GV)、8、16、24 h(MII)4个时间点CTSB、CTSS及GAPDH的cDNA数量。结果表明:CTSB及CTSS的mR NA相对数量在成熟过程中呈现上升变化趋势,并且E-64可有效降低CTSB及CTSS的mR NA数量。细胞凋亡基因CTSB及CTSSmR NA的减少,对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供体细胞周期同步化是影响体细胞核移植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分别对绵羊卵丘细胞采用血清饥饿和接触抑制的方法进行细胞周期同步化处理,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卵丘细胞经血清饥饿24~72 h后,显著地增加了G0/G1期细胞的百分比(P <0.05);接触抑制24~72 h,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与血清饥饿组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用经血清饥饿与接触抑制的供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后,重构胚卵裂率、桑椹胚率和囊胚率差异不显著(P >0.05),但二者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上述结果证实,血清饥饿和接触抑制均能使绵羊卵丘细胞周期同步化至G0/G1,均可用作绵羊体细胞核移植的供体细胞细胞周期同步化处理.  相似文献   
77.
探讨BMPR-IB编码特点可为提高外源基因在受体物种中稳定、高效表达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运用CHIPS、CUPS和CodonW分析绵羊BMPR-IB基因序列,与不同物种BMPR-IB、模式生物基因组及其他多胎主效基因比较,构建进化树后,利用PAML分析BMPR-IB对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绵羊BMPR-IB基因与多胎性状相关的主效基因及除人类、倭黑猩猩和家犬外的不同物种CDS序列中大部分偏好使用G/C结尾密码子,对17种密码子具有偏好性,偏好性较强的密码子为GTG(2.02);绵羊多胎性状相关的BMP-15、GDF-9主效基因,对27种密码子具有偏好性,使用频率最高的为TGT(2.79)。密码子偏好性的聚类结果类似于进化结果,且不同物种的BMPR-IB基因中性选择的作用比例较高;绵羊与3种模式生物基因组密码子使用频率比较发现,小鼠基因组优于酵母和大肠杆菌。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绵羊新基因的发现、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8.
组织蛋白酶(cathepsin,CTS)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主要成员,包括组织蛋白酶B(CTSB)、组织蛋白酶S(CTSS)和组织蛋白酶C(CTSC)等,它们是一类主要存在于溶酶体中的细胞内肽键水解酶.对组织蛋白酶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上半叶,CTSC是第一个被纯化的蛋白酶.但之后的几十年相关研究发展缓慢,直至上世纪80年代,组织蛋白酶B、H、L才被鉴定并测序.  相似文献   
79.
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快速扩繁波尔山羊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波尔山羊为供体.地方杂种奶山羊为受体,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对波尔山羊进行快速扩繁试验。结果表明:13只供体羊共获可用胚胎186枚,每只羊平均14.3枚;对70只受体羊共移植胚胎146枚,有35只受体产羔,移植产羔率为50%,共获活羔53只,移植胚胎数/产活羔数为2.7:1。  相似文献   
80.
提高波尔山羊超排效果及移植妊娠率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波尔山羊为供体、本地白山羊及其用萨能奶山羊改良的高代杂种羊为受体,开展提高超排效果及移植妊娠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提高超排效果研究方面,注射P4+LRH-A3组较对照组头均获胚胎数及可用胚胎的百分率分别提高5.4枚和17.7%;注射P4组、注射LRH-A3组较对照组头均获可用胚胎的百分率分别提高18.99%和14.87%。在提高受体移植妊娠率研究方面,移单胚、双胚、三胚的受体羊移植妊娠率组间差异不显著,但移三胚的受体羊产羔率较移单胚、双胚分别提高66.92%和36.09%,差异极显著;受体羊移入胚胎发育阶段相同的1枚或2枚同等级胚胎(A级或B级),妊娠率和产羔率无显著影响,但移入2枚A级囊胚受体羊的产羔率较移入2枚A级桑椹胚的产羔率高36.23%,差异显著;移植受体的一侧卵巢上有3个以上黄体的妊娠率显著高于1个黄体和2个黄体,分别高31.55%和29.23%,差异显著。移入胚胎的受体羊卵巢上黄体和卵泡同时存在,将卵泡刺破使卵泡液流失,与卵巢上只有黄体存在的受体羊移植妊娠率无显著差异;向子宫角方向和逆子宫角方向移植胚胎对受体羊移植妊娠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