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田瑛 《中国农垦》2021,(5):80-80
我的家乡特泥河,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一个农牧结合场。上世纪50年代,它以“畜牧疾病防治场”的名字走进人们的视线。从那时起,勤劳智慧的特泥河人,从来就没有放弃开辟富裕之路的梦想。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草原深处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追梦乐章。  相似文献   
12.
固原地区河北杨扦插育苗技术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固原地区河北杨扦插育苗成活率低问题,进行了插穗浸泡L-1号催根剂育苗试验,结果显示浸泡L-1号催根剂并采用地膜覆盖育苗,扦插成活率在83%以上,最高可达96%;2009~2011年连续多点示范推广育苗6.6hm2,插穗平均成活率80.2%,表明该技术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选择影响Invedal和Hanna绵羊多胎性状的BMP15基因作为多胎候选基因,旨在探索该候选基因与蒙古羊双羔群体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蒙古羊高繁殖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以蒙古羊单羔群体(18只)、多胎类型小尾寒羊(30只)为对照组对蒙古羊双羔群体(50只)进行了BMP1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 phisms,RFLPs)分子标记技术对BMP15的FecX1位点突变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PCR-SSCP技术对BMP15的B1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①蒙古羊双羔群体、蒙古羊单羔群体以及多胎类型小尾寒羊群体中均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即BMP15的FeeX1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②在3种群体中存在相应的B1突变28-30 bp(CTT缺失),并发现了3种基因型,蒙古羊双羔群体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20(++)、0.940(B+)和0.040(BB);蒙古羊单羔群体只检测到了两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2(++)和0.278(BB);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00(++)、0.667(B+)和0.033(BB)).B+基因型蒙古羊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83只,差异极显著(P<0.01),推断BMP15的B1突变有可能是控制蒙古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经X2适合性检验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该位点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蒙古羊单羔群体及小尾寒羊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  相似文献   
14.
BMP15基因作为影响蒙古羊双羔性状候选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影响Invedal和Hanna绵羊多胎性状的BMP15基因作为多胎候选基因,旨在探索该候选基因与蒙古羊双羔群体繁殖性状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蒙古羊高繁殖力的遗传学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该实验以蒙古羊单羔群体(18只)、多胎类型小尾寒羊(30只)为对照组对蒙古羊双羔群体(50只)进行了BMP1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restriction fragment polymor-phisms, RFLPs)分子标记技术对BMP15的FecXI 位点突变进行多态性分析;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PCR-SSCP技术对BMP15的B1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蒙古羊单羔群体以及多胎类型小尾寒羊群体中均不存在该位点的突变.即BMP15的FecXI 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和小尾寒羊多胎性状的主效基因;在3种群体中存在相应的B1突变28~30 bp(CTT缺失),并发现了3种基因型,蒙古羊双羔群体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020(++), 0.940(B+)和0.040(BB);蒙古羊单羔群体只检测到了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722(++)和0.278(BB);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00(++), 0.667(B+)和0.033(BB).B+基因型蒙古羊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83只,差异极显著(P<0.01),推断BMP15的B1突变有可能是控制蒙古羊多胎性能的主效基因;小尾寒羊群体中3种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 ).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蒙古羊双羔群体该位点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蒙古羊单羔群体及小尾寒羊该位点处于Hardy- Weinberg 平衡 (P>0.05 ).  相似文献   
15.
夏洛莱羊在内蒙古的繁育结果表明,母羊繁殖率、羔羊增重等主要指标都达到和超过原产地品种标准,在牧区放牧条件下,夏洛莱羊与蒙古羊的一代杂种羔羊6月龄胴体重为19.5 kg,比蒙古羊羔羊增加3.71 kg.用夏洛莱作杂交父本生产肉羔羊效果好,可广泛用于经济杂交生优质羔羊肉.  相似文献   
16.
在 1999年 10月 15日~ 2 0日期间 ,使用FSH和LH(宁波产激素 )对布尔山羊的 5只母羊进行了超排处理 ,通过手术法回收胚胎 14 4枚 ,其中可用胚 72枚 ,平均每只采集可用胚 14 5枚 ,分别用手术法移植于 5 2只受体羊 ,第一情期返情 16只 ,不返情率达 6 9%。  相似文献   
17.
宁夏半干旱区柠条锦鸡儿灌木林生长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揭示柠条锦鸡儿灌木林最大生长潜力,掌握其生长规律与更新过程,为柠条锦鸡儿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宁夏半干旱区24a柠条锦鸡儿灌木林生长过程的定位监测资料,用定量分析方法揭示柠条锦鸡儿灌木林生长特征。[结果](1)柠条锦鸡儿灌木林的生长变化受水分影响,其变化趋势与土壤水分相吻合,表现为坡下部灌丛生长最好,坡中部次之,坡上部最弱。就坡中上部而言,0—8m土壤贮水量对柠条锦鸡儿灌木丛生长具有显著影响。生长中期的柠条锦鸡儿灌木林,其分枝数量、地径和地上生物量在不同生长坡位间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性,而到生长的后期,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柠条生理生态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植株衰老退化严重;(2)柠条锦鸡儿灌木林生长除受其自身生物学特性支配外,主要受环境因子和生长指标的双重影响,其生物量在坡下部受分枝数的影响,坡中部受分枝数、地径和株高的共同作用,坡上部则受地径、株高和冠幅的影响;(3)各生长因子均与积温和土壤蒸发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积温在各生长坡位均为重要影响因子。[结论]水热条件是影响柠条锦鸡儿灌木林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输精对绵羊超数排卵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促卵泡素和CIDR诱导发情超排228只母羊,将正常发情的供体母羊随机分成3组进行输精。其结果显示:①供体羊发情后全部采用人工授精,其受精率显著低于(P<0.05)采用内窥镜输精方法;腹腔镜和人工授精方法结合使用,虽然有受精率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②诱导发情的母羊应该在撤栓后36h进行子宫内输精,但考虑到撤栓后发情时间,多在母羊发情开始后12~18h输精,其受精效果好。③输入有效精子数为20×106以上时的输精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宁南地区植被建设现状、植被恢复建设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人为、环境及经济社会因素是制约宁南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建议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择相应的人工造林模式,加强生物灾害防治,以提高生态治理效果,重建稳定、健康的植被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肉羊养殖具有资金投入少、养殖周期短和养殖效益高的特点,尤其是舍饲羊养殖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促进了养羊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本文对种公羊、母羊、羔羊不同羊群的饲养管理方法进行概述,介绍了羊瘤胃臌气、羊链球菌病、羔羊痢疾和羊肺炎四种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