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9篇
  1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本文论述了有关尼泊尔中部丘陵社区森林的造林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社区前景。同时详细地提出了 2个森林作业小组 (FUGs)森林经营活动的动态和结果 ,还对其他几个社区森林的观察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2.
53.
4个砂梨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糖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测定了4个砂梨(Pyrus prifoliaNakai)品种翠冠、金水2号、丰水、金水1号果实在发育过程中主要糖和酸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4个品种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动态基本相同,果实发育中期开始升高,早熟品种成熟前有一较平缓的时期,而中熟品种成熟前则有一下降过程,但成熟期的含量比较接近;蔗糖含量在成熟前才开始大幅上升,其含量高低可影响总糖含量;早熟品种翠冠蔗糖上升幅度大,其总糖也明显高于金水2号;中熟品种丰水总糖高于金水1号;肌醇在幼果期即有较高的含量,2个早熟品种的变化幅度小、成熟期含量接近;2个中熟品种的肌醇含量起伏大、动态趋势相反,成熟时丰水远高于金水1号;果实中以苹果酸为主,但柠檬酸的含量可影响总酸含量;金水2号总酸含量最高,其余依次为金水1号、丰水、翠冠。  相似文献   
54.
为了对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以宁夏惠农区耕地地力调查分析数据为基础,在GIS支持下,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等叠加划分确定评价单元,采取专家打分和特尔斐法确定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盐渍化程度、障碍层类型、剖面构型、耕层质地、成土母质8个影响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模糊数学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惠农区1.92万hm2耕地中,一至六等地分别占耕地的8.8%、22.7%、30.7%、24.8%、8.7%、4.4%。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该区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超滤膜与PAC混凝两种方法对低浊度的去除效果。[方法]试验原水均为自行配制,模拟低浊度微污染水源水浊度范围。设3种浊度(5、10、15NTU)的原水,选用超滤与聚合氯化铝混凝两种方法,分别对3种低浊度进行处理效果的试验。[结果]无论进水浊度多少,超滤膜出水浊度均在1NTU以下,出水浊度稳定;PAC去除高岭土浊度的最佳pH为8左右,即中性和弱碱性条件PAC混凝效果最好;处理浊度为5NTU的原水的最佳投药量为7.5 mg/L;原水浊度为10和15NTU时,原水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和15 mg/L,去除率分别达74.2%和超过80%。[结论]建议使用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既避免了高浊度对膜组件的污染,减少膜污染速率,又保证了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56.
为了对我国珍稀濒危物种-秦岭羚牛进行有效的保护,于2006年7月和2007年2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SPCBCRW)对13头秦岭羚牛的白昼行为进行了观察.通过全事件扫描法和抽样法,对秦岭羚牛的日行为活动状况做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秦岭羚牛的幼仔和雌性群体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社会等级越高.(2)在雄性秦岭羚牛群体中,相对年轻的个体占有主动和享有群体便利条件的权利.(3)秦岭羚牛的群体识别能力极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周边环境进行熟悉.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一种线聚焦型太阳能二氧化碳发生器。分别在跟踪及非跟踪工况下,在呼和浩特地区测试并分析了系统的集热与产气性能。确定了系统的最佳运行方式,提出了气损率和产气能力2个系统性能评价指标。测试结果表明,跟踪较非跟踪工况,反应器内腔空晒最高温度、闷晒最高水温、最高集热效率分别提升16.30%、12.44%、94.50%;系统最佳运行工况确定为跟踪式。在产气原料分解温度范围内,系统集热效率为31.80%;测试阶段系统气损率为4.50%;当太阳直接辐照度在650~850W/m~2范围内变化时,系统产气能力随太阳直接辐照度呈正相关变化。基于系统产气能力的变化规律,可计算不同规模线聚焦型太阳能二氧化碳发生器的具体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58.
针对严寒地区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器末端损失严重的问题,该文以呼和浩特地区小型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季节太阳位置的变化,理论分析并计算了沿水平南北轴放置的线性菲涅尔集热器自东向西跟踪过程的末端损失,得到其变化规律及补偿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一天中末端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趋势相同,与太阳方位角变化趋势相反,正午时刻末端损失最大,早晨和傍晚时刻末端损失最小;不同季节相同时间段内的末端损失,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春季和秋季几乎相等;镜场调节试验结果表明,增大反射镜北端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补偿末端损失,在夏至前后正午,当镜场北端抬高20°时,末端损失减少至集热器长度的1/10左右,瞬时集热效率达到65.9%,与反射镜调节前相比,正午瞬时集热效率提高54.5%,下午时间段内瞬时集热效率提高20%左右。研究结果可为减小严寒地区小型线性菲涅尔聚光集热器末端损失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9.
设计了内流式网格化低温相变储热单元。确定了影响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单一因素对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分别在储热及放热工况下,采用改进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法构建了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的预测模型,并检验了拟合误差。结果表明: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受相变储热材料侧平均温度及换热工质侧定性温度的协同影响,相变储热材料侧平均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换热工质侧定性温度为次要影响因素,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性。储热或放热工况下,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随单一因素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储热阶段传热系数明显高于放热阶段,相变储热单元传热系数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均小于5.00%。  相似文献   
60.
以湖北省内栽培的30个李品种为试材,对李果实的主要外观、内在等综合品质性状进行了评价,研究了李果实品质特点,结果表明:李果实大小、果皮和果肉色泽等外观性状及花青素、可溶性糖、类黄酮等营养成分都具有极其丰富的多样性。通过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筛选出风味玫瑰、澳洲红、樱桃李、神农李、随县胭脂李和味帝等6个果实品质优异的品种,为湖北省李产业发展和优质品种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