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4 毫秒
21.
东方白鹳迁地保护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东方白鹳迁地保护研究的最新成果的总结和归纳,对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上海动物园于1984年人工繁殖成功东方白鹳尚属首次。据统计目前世界共有88家动物园饲养繁育约552只东方白鹳,其中,中国就有58家动物园饲养东方白鹳342只。我国对东方白鹳的研究偏重于生态、生理、繁殖三方面,并在笼养繁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2.
珍稀濒危鸟类微量取样及DNA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解决珍稀濒危鸟类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的取样局限性,采用非伤害性取样和非损伤性取样,对大鸨10~70μL的血液和羽毛的不同部位(羽根、羽髓、羽鞘、实心羽茎和羽毛上脐周围绒羽)的DNA提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鸟类血液样本与哺乳动物样本极为不同,两者相同体积的血液中,鸟类样本DNA含量是哺乳动物样本的几百倍,研究发现,大鸨可以从微量的血液中(10μL)提取出较多的DNA(45.75μg)。对于羽毛的不同部位,羽髓、羽鞘和羽根可以提出一定纯度的核DNA和mtDNA;实心羽茎可以提出一定纯度的mtD-NA。因此该研究将拓宽珍稀濒危鸟类采样的范围,为珍稀濒危鸟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样品来源。  相似文献   
23.
丹顶鹤与白枕鹤语图结构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visoft SAS-Lab软件对采自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和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笼养丹顶鹤(Grusjaponensis)和白枕鹤(Grus vipio)的鸣声,即繁殖期对鸣、日常短鸣及幼鸟鸣声进行了语图结构分析,对丹顶鹤和白枕鹤的同源声音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对鸣、日常短鸣及幼鸟的鸣声都具有显著的差异:白枕鹤对鸣的单音节持续时间较丹顶鹤短;丹顶鹤日常短鸣的持续时间较长,频率较高。对于幼鸟鸣声,则是白枕鹤幼鸟鸣声持续的时间更长,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24.
黑天鹅人工繁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5月,在徐州睢宁对人工饲养的黑天鹅繁殖率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利用鸟类补卵的习性,人工饲养的黑天鹅可产卵4~5窝,一般间隔20 d可进入下一个产卵期,每窝6~8枚,年产量达30~40枚。施温方案以变温孵化为佳。温湿度分别为:前期(1~10 d)为38.5℃,55%;中期(11~20 d)为37.8℃,60%;后期(21~32 d)为37.8℃,65%;落盘(33~36 d)为37℃,75%。本实验通过对黑天鹅的饲养管理、配对、营巢、捡卵、孵化、育雏等研究,摸索了一套提高黑天鹅繁殖率的科学方法,为今后进一步提高黑天鹅人工繁育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25.
白枕鹤笼养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白鹳棘沟赖利绦虫病一例王进军,田秀华,赵广英,车丽美(哈尔滨市动物园·150080)(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白鹳(Cioniaciconia)隶属于鹳形目、鹳科,为大型涉禽,具有较高的观赏、研究价值,是我国一类保护鸟类。白鹳主要分布于俄罗斯、中国、...  相似文献   
27.
对人工孵化出雏的8只蓑羽鹤,进行人工饲养并实行环境温度、取食量的控制及补给B族维生素,增加室外运动量等技术措施,使8只人工饲养的蓑羽鹤,成活7只,成活率达87.5%。  相似文献   
28.
2011年1~2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徐州金桥珍禽养殖场的黑天鹅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黑天鹅在孵化期具有一定的行为时间分配.行为时间分配为:孵化29.96%、理羽15.06%、采食11.87%、游泳10.22%、站立8.09%、游走7.15%、筑巢7.07%、警戒6.09%、休息3.00%、对鸣1.53%.对不同性别黑天鹅的时间分配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筑巢行为差异显著(P<0.05),孵化、采食、休息、游泳行为上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9.
2011年1~5月,对徐州睢宁养殖场的10只黑天鹅雏鸟的体重、体长、尾长、嘴峰、嘴裂及跗跖等外部特征和体温进行测定,运用Logistic生长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其生长曲线均呈"S"型,显示出雏鸟外部体征发育呈现一定的顺序,符合重要功能优先发育的原则。(1)1~5日龄,雏鸟的体重呈下降趋势;雏鸟的嘴峰、跗跖基本不生长;体温升高迅速但体温调节能力还未健全。(2)6~30日龄,雏鸟体重开始增长;嘴峰生长迅速;体温逐渐上升,体温调节能力迅速增强。(3)31~90日龄,体重迅速增长;跗跖生长迅速,体温逐渐达到恒定。(4)90~120日龄,体重及各外部体征的生长都很缓慢,体型已接近成体,不断完善身体各部的机能。  相似文献   
30.
2006年2—4月,对分布于内蒙古扎赉特旗图牧吉周围的大鸨(Great bustard)的生境选择特征进行了分析。随机跟踪正在取食的大鸨或者根据取食痕迹,确定大鸨选择的生境位置,生境因子选取:海拔高度、生境长度、生境宽度、生境面积、生境类型、坡位、坡向、坡度、距最近草丛的距离、距最近林区距离、距最近水源距离、距最近道路距离、人为干扰距离、植被高度、植被类型。利用系统取样的样线法调查整个研究区域环境变量的特征。共获得95个样方,样方中有大鸨出现的定义为活动地40个,赋值为1;反之为非活动地55个,赋值为0。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建立大鸨冬春季取食生境选择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取食生境中大鸨对黄豆地有着很强的偏好性,取食农田的面积要能满足对开阔度的需求,同时取食生境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遇到险情时迅速起飞。在综合比较各种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以三次曲线作为夜栖地模型。大鸨对夜栖地的选择,主要是要求其有适合的草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