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研究饲料中葡萄糖酸铬添加量对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4.18"0.38)g的锦鲤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鱼共52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添加不同含量葡萄糖酸铬的试验饲料,其中Cr3+含量分别为0、0.1、0.2、0.4、0.8、1.6、3.2 mg/kg(饲料)。结果表明: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为0.4 mg/kg时,锦鲤增重率(BWG)、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添加葡萄糖酸铬能显著提高锦鲤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P0.05),血糖(GLU)含量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为0.4~1.6 mg/kg时显著降低(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为0~0.4 mg/kg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量超过0.8 mg/kg时TG和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锦鲤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力均随葡萄糖酸铬添加含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分别出现在0.4、0.8、1.6 mg/kg葡萄糖酸铬添加组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超过0.4 mg/kg时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葡萄糖酸铬能促进锦鲤生长,降低血糖含量,提高肝胰脏抗氧化能力,以增重率为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锦鲤饲料中最适Cr3+含量为0.24 mg/kg(饲料)。  相似文献   
122.
花鲢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人源小卫星33.15和33.6探针对花鲢进行了DNA指纹的初步研究,结果如下:DNA指纹图分析在2.0-23.1kb,探针33.15、33.6检测到花鲢的位点数分别为11.89、13.30;花鲢种内共有带率为0.6921-0.7065,其中33.15为探针,在3.9kb有共同带,以33.6为探针,在3.9kb和2.8kb处有共同带;花鲢的等位基因频率、平均杂合率、遗传变异分别为0.4451-0.4582、0.5418-0.5549、0.3190-0.3311。  相似文献   
123.
为研究不同水平辣椒红素对血鹦鹉生长、体形、体色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用添加辣椒红素的人工饲料进行饲养试验,将450尾体质量(4.19±0.69)g的褪黑血鹦鹉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试验鱼,辣椒红素的添加量分别为1 %、3 %、5 %、7 %,对照组不添加辣椒红素,试验期为54 d。试验结果:3 %辣椒红素组血鹦鹉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辣椒红素对肥满度影响不大(P>0.05);随着辣椒红素水平的提高,血鹦鹉鳃盖、皮肤、鳍条的色度值增大,45 d后达到最大,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1 %辣椒红素组血鹦鹉的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24.
为研究水体溶氧量对血鹦鹉摄食、生长、消化酶活性及溶菌酶活性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4.10±0.52)g的血鹦鹉为试验对象,测定溶解氧水平分别在1.12 mg/L(G1组)、3.02 mg/L(G2组)、5.05 mg/L(G3组)、7.02 mg/L(G4组)时血鹦鹉的饲料转化率、消化酶活性及溶菌酶活性。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鱼,饲养6周。试验结果显示:G3、G4组血鹦鹉的饲料转化率、溶菌酶活性以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G1、G2组(P0.05),但G3、G4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G3组血鹦鹉的摄食量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P0.05),G1组血鹦鹉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各试验组(P0.05)。结果表明:溶解氧水平在5.05 mg/L时,血鹦鹉的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5.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55.73±3.55)g,健康状况良好的鲤鱼108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养殖试验在淡水浮式网箱中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预糊化木薯淀粉组的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肝体比及肥满度分别以预糊化木薯淀粉组为最大,而肝糖原含量以预糊化木薯淀粉组为最小,但均与原木薯淀粉组及木薯醋酸酯淀粉组差异不显著(P0.05)。预糊化木薯淀粉作为饲料糖源时显著提升了肠道中淀粉酶活性的活性(P0.05)。不同淀粉组的血糖、胰岛素、生长激素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为预糊化木薯淀粉组最高,不同淀粉组的生长激素也有显著差异(P0.05),以预糊化木薯淀粉组最低。各淀粉组的6-磷酸果糖-1-激酶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预糊化木薯淀粉组最高;各淀粉组的糖异生关键酶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为预糊化木薯淀粉组最低。本试验结果表明,鲤鱼对预糊化木薯淀粉的利用效果优于原木薯淀粉及木薯醋酸酯淀粉。  相似文献   
126.
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乌克兰鳞鲤丙铜酸激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试验结果表明,乌克兰鳞鲤丙酮酸羧激酶基因cDNA全长1913bp,其中开放阅读框1617bp,编码538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质量为58.72ku,等电点为6.57,3′非翻译区长154bp及多聚腺苷酸尾巴,5′非翻译区长143bp。具有活性位点和结构域边界。乌克兰鳞鲤丙酮酸羧激酶基因保守性较好,与已知的草鱼、斑马鱼和绿河鲀的相似性为84%~92%,与哺乳类(人类丙酮酸羧激酶)的相似度为68%。以β-actin基因为内标,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丙酮酸羧激酶基因在肝胰脏、脑、肾脏、心脏、肌肉、肠道等组织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糖组丙酮酸羧激酶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脏、脑和心脏中表达较丰富;高糖组丙酮酸羧激酶基因在肝胰脏、脑、肾脏和肠道中有明显表达,其中在肝胰脏和脑中的表达量较丰富,在心脏和肌肉中的表达很微弱。  相似文献   
127.
叶黄素混合物对血鹦鹉鱼生长、体色和生理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为(28±1)℃时,研究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与维生素E或磷脂混合物对体重(5.08±0.88)g血鹦鹉鱼(Cichla_soma_ synspilum♀×Cichla_soma_ citrinellum♂)生长、着色、抗氧化及肝功能指标影响。血鹦鹉鱼放养于(150 cm×150 cm×150 cm)水泥池中,每池20尾,投喂基础饲料为对照,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叶黄素按0.1%(A_1)、0.3%(A_2)、0.5%(A_3)比例分别与磷脂0.1%(a_1)、0.3%(a_2)或维生素E 0.1%(b_1)、0.3%(b_2)用水搅拌均匀的试验饲料30 d。结果表明:A_1a_1组可显著提高血鹦鹉鱼体表亮度(P0.05),试验组血鹦鹉鱼体表的黄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_2b_1组可使肝胰脏和肌肉中类胡萝卜含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叶黄素混合物组与对照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A_1b_2和A_2b_1组可使血鹦鹉鱼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_T)比活力显著提高(P0.05),且丙二醛(MDA_)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A_1a_1和A_3a_2组使谷草转氨酶(A_ST)和谷丙转氨酶(A_LT)活性保持较低水平,有利于维持血鹦鹉鱼肝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28.
为探究鸡血藤醇提物对黄颡鱼免疫相关指标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720尾全雄黄颡鱼,初始体质量为(34.23±1.43) g,初始体长为(14.12±0.28) cm,随机分为6组,腹腔注射不同水平的鸡血藤醇提物溶液(0、60、120、240、480、960 mg/L)1 mL/尾,依次标记为Z1~Z6组,其中Z1组为对照组。养殖7 d后,测定黄颡鱼各组织及血清的免疫相关指标;养殖7 d后进一步以嗜水气单胞菌攻毒,计算累计死亡率和免疫保护率。结果显示,注射鸡血藤醇提物提高了黄颡鱼各组织SOD和CAT活性,提高了GSH和GSH-Px含量,降低了MDA含量,且提升或降低比例随鸡血藤质量浓度增加而上升。腹腔注射鸡血藤醇提物可降低各组织中NO含量,而提高血清中NO含量,鸡血藤醇提物提高了黄颡鱼血清补体C3和白蛋白含量,当鸡血藤醇提物质量浓度为960 mg/L时,增加幅度最大。鸡血藤醇提物不影响黄颡鱼血浆中球蛋白(IgM)的含量。鸡血藤醇提物可有效降低嗜水气单胞菌攻毒的死亡率,提高免疫保护率。以最高浓度960 mg/L鸡血藤处理的黄颡鱼,累计死亡率较对照组降低34.6%,免疫保护率提高了2.50倍。鸡血藤醇提物增加了肝胰脏中GOT、GPT含量,降低了血清中GOT、GPT含量。综合免疫相关指标和抗病力,腹腔注射鸡血藤醇提物最佳浓度为960 mg/L。  相似文献   
129.
饵料中蛋白质、糖类、脂类对点带石斑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均匀设计U5(53)法研究了饵料中蛋白质(X1)、糖类(X2)、脂类(X3)对点带石斑鱼生长的影响。试验进行了56d。对增重率(Y1)、特定生长率(Y2)、饵料系数(Y3)做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增重率的回归方程为:Y1=-128.392+26.4063X3+0.0252005X12-1.11842X3(2R2=0.9672),特定生长率的回归方程为:Y2=-1.13695+0.280137X3+0.000250155X12-0.011822X3(2R2=0.9617),饵料系数的回归方程为:Y3=3.42262-0.0335425X2-0.0557297X3-0.00046018X12(R2=0.9860)。Y1max=106.502时,X1=56、X3=11.805;Y2max=1.307时,X1=56、X3=11.848;Y3min=0.73时,X1=56、X2=14、X3=14。糖类在Y1、Y2两个回归模型中被剔除。在糖类含量固定为6.00%的情况下,根据特定生长率的等值线图得出生产中饵料中蛋白质、脂类最适含量分别为48.30%和11.85%。  相似文献   
130.
为探讨香菇多糖(Lentinan,LNT)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用添加不同水平香菇多糖的饲料进行投喂试验.将540尾鱼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0、300、600、900、1200、1500 mg· kg-1香菇多糖的饲料,饲养期为8周.试验结束后测定黄颡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SZ)活力,检测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0)的含量、吞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以及攻毒后的死亡率与免疫保护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黄颡鱼体内SOD、CAT的活力提高,MDA的含量降低(P<0.05);各试验组鱼体各组织的NO含量均有提高,但与多糖浓度成负相关;添加香菇多糖能显著提高鱼体内溶菌酶的活性、鱼体吞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P<0.01),并可降低攻毒后鱼体的死亡率和提高免疫保护率.由此可见,在饲料中添加香菇多糖对提高黄颡鱼体内抗氧化及特异性免疫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