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试验研究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加丽素红、维生素E、磷脂的混合物对血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体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处理A),0.7%加丽素红与0.3%维生素E组(处理B),0.7%加丽素红与0.3%磷脂组(处理C),养殖30 d,测定血鹦鹉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类胡萝卜素、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等指标。结果表明,处理B血鹦鹉鱼亮度和红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处理B终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个处理间血鹦鹉鱼肝胰脏、肌肉和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血鹦鹉鱼肝胰脏中,处理B SOD、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处理B MDA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个处理血清中GOT和GP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7%加丽素红与0.3%维生素E对鹦鹉鱼的体色、生长和抗氧化系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2.
为研究浮萍Lemna minor对黄金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抗氧化和消化能力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52.99±1.95)g的黄金锦鲤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3%、6%、9%、13%、14%的浮萍,相应替代同等水平的菜粕,制成6组等氮(粗蛋白质为38.5%~38.6%)、等能(12.2 MJ/kg)的饲料,分别记为D1(对照)、D2、D3、D4、D5、D6饲料组,将540尾健康的黄金锦鲤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养殖时间为8周。结果表明:D6饲料组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特定生长率(SGR)和肥满度(C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添加水平为3%的饲料组(P0.05),而其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上述两组(P0.05);D6饲料组蛋白酶活力与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各饲料组间淀粉酶活力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D4与D6饲料组肝胰脏、脾脏、肾脏和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且D6饲料组丙二醛(MDA)活力显著最低(P0.05)。研究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浮萍的添加水平在14%时,有利于黄金锦鲤的生长,并能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与消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33.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pH值对卡拉白鱼消化组织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值范围内,各消化组织内淀粉酶的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值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温度和pH值对卡拉白鱼消化组织内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较大(P〈0.05),肝胰脏、前肠、中肠与后肠中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均为40℃;肝胰脏、前肠、中肠与后肠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7.4、7.4、7.0和7.8。  相似文献   
34.
为克服芽孢杆菌单株菌株在水产动物发酵饲料应用上的局限性和优化对虾颗粒饲料发酵条件,本试验通过对优选芽孢杆菌菌株进行配伍组合,使用福林酚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和DNS法分别进行蛋白酶、淀粉酶以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定量测定,将选出的酶活性较高的菌株,通过16S rDNA序列信息鉴定定种,并将各菌株进行配伍,以3种酶活性为指标优选最优组合。制备发酵对虾饲料,以酶活性为指标优化加水量、接种量、颗粒大小以及通气量。结果表明:在9种芽孢杆菌组合中,蛋白酶活性最高的组合为8-Z,酶活性为(28.58±0.34)U/mL、淀粉酶活性最高的组合为3-Z,酶活性为(5.58±1.10)U/mL、纤维素酶活最高的组合为3-Z,酶活性为(34.53±7.41)U/mL。菌株组合8-Z(包含解淀粉芽孢杆菌1-D、枯草芽孢杆菌3-D和枯草芽孢杆菌9-D)制备对虾发酵饲料的适宜参数为:加水量1 mL/g,接种量0.5×107~1.5×107 cfu/g,充气量20 mL/g,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发酵后活菌数为6.48×108 cfu/g。  相似文献   
35.
选取720尾平均体重为(56.67±10.75)g的健康黄颡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大型溞粉替代不同水平鱼粉的饲料[0%(Y1)、20%(Y2)、40%(Y3)、60%(Y4)、80%(Y5)、100%(Y6)],试验周期为60 d。旨在探讨大型溞粉替代不同水平的鱼粉对黄颡鱼生长、部分生化指标及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Y3、Y4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显著增加,其中Y4组效果最为显著(P0.05);Y3和Y4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从血清和肝胰脏生化指标来看,Y2~Y4组能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且最高活性均为Y3组(P0.05);Y2~Y5组肝胰脏和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有所提高,且Y4组活性最为显著(P0.05);Y4~Y6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胰脏中丙二醛(MDA)含量,其中最小值为Y4组(P0.05);Y3~Y6组均能显著降低肝胰脏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其中,Y4、Y5组最明显(P0.05)。血清中Y3~Y5组GOT活性明显下降,其中Y4组活性最低(P0.05)。Y4组可有效降低水中亚硝酸盐含量(P0.05)。总之,适宜水平大型溞粉替代鱼粉能显著提高黄颡鱼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且能有效降低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建议替代比例为60%。  相似文献   
36.
本试验以初始体重为(31.82±0.16)g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09%、0.12%、0.24%、0.64%、0.72%水平的党参,在室内养殖循环系统中进行为期28d的摄食生长试验,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其生长性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相关指标,探讨饲料中党参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性能方面,随着饲料中党参水平的升高,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均显著升高(P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在Diet 6处理组,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达到最大值,饵料系数最低。在抗氧化能力方面,黄颡鱼体内SOD、CAT活性受党参水平变化的影响显著(P0.05),Diet 6处理组黄颡鱼SOD活性和CAT活性最高,MDA含量最低。随着党参添加水平的升高,黄颡鱼机体内GOT、GPT活性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受党参影响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72%水平的党参,可以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增强其抗氧化能力,最佳给药时间为28d。  相似文献   
37.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K+、Na+、Mg2+、Ca2+4种金属离子对卡拉白鱼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活性的影响,金属离子浓度设定为25~150 mmoL/L。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4种金属离子对卡拉白鱼消化组织淀粉酶活性影响不同,其中K+、Na+对肝胰脏、前肠、中肠和后肠的淀粉酶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Mg2+与Ca2+对卡拉白鱼消化器官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由此得出结论:25~75 mmoL/L的K+、Na+对卡拉白鱼淀粉酶活性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在配合饲料中可适量添加。  相似文献   
38.
选用初始体重为(26.77±1.56)g的津新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 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0、0.40%、0.80%、1.20%、1.60%和2.00%裂壶藻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56 d,探讨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对津新鲤生长、血液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抗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80%裂壶藻水平组中,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提高(P<0.05),肥满度则在1.20%水平组中达到最大值(P<0.05),各组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均可以显著提高津新鲤的抗氧化能力,其中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的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分别在1.20%、0.80%和1.20%组中达到最高(P<0.05);而丙二醛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0.80%组中达最低(P<0.05).不同水平的裂壶藻均可以显著提高津新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溶菌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20%组活性最高(P<0.05).一氧化氮含量随裂壶藻水平增加而增加,各添加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在0.80%组中达到最小值(P<0.05).随着裂壶藻水平的增加,津新鲤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和免疫保护率得到显著提高,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累计死亡率则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0.80%组最佳.综合生长、血液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病力来分析,饲料中裂壶藻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80%-1.20%.  相似文献   
39.
探讨了3种不同饲料,即黄粉虫(A)、颗粒饲料2号(B)、颗粒饲料3号(C)对丝足鲈幼鱼生长的影响。用3种饲料养殖丝足鲈幼鱼30 d,进行生长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蛋白质效率上,试验组A(329.21%)>试验组B(145.09%)>试验组C(98.97%);在增重率上,投喂黄粉虫的试验组A增重最多,增重率为64.09%,其次是试验组B,增重率为52.23%,试验组C增重率最小,增重率为28.50%,其变化趋势与蛋白质效率的变化相同。综合蛋白质效率、增重率、饵料系数和经济成本等指标来看,可以选用2号颗粒饲料作为丝足鲈幼鱼的日常养殖饲料。  相似文献   
40.
不同生长阶段鲤肠,肝胰脏蛋白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鲤鱼生长阶段不同,其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也不同。同一生长阶段的鲤,肝胰脏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活性,肠道蛋白酶以后肠最高,前、中肠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