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5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林业   309篇
农学   164篇
基础科学   217篇
  244篇
综合类   1020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75篇
畜牧兽医   622篇
园艺   200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高产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为材料,设置2个盐胁迫处理(S0,正常生长条件;S1,盐逆境,3g NaCl/kg干土)和2个微生物处理(M0,对照;MM,荧光假单胞菌与巴西固氮螺菌共同接种水稻根际环境),研究了盐胁迫下外源功能微生物对水稻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0处理相比,S1处理下水稻植株生育期严重滞后,干物质积累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显著降低;与S1M0处理相比,S1MM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剑叶光合速率、地上部干物质量以及产量构成因子。可见,荧光假单胞菌与巴西固氮螺菌进入稻田土壤可缓解盐逆境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提升水稻叶片光合能力、耐盐性能,并显著提高水稻分蘖能力和结实率,增加千粒重,进而增加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对极端干旱区葡萄在不同微喷弥雾调控方式(WP1,架上喷水1 h;WP2,架下喷水1 h;WP3,地上喷水1 h)下微气候因子与葡萄果实生长形态及糖度的监测,分析葡萄园微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及其与葡萄果实生长形态和糖度的关系。结果显示:采用微喷弥雾调控可有效降低葡萄园温度和增加湿度,与CK处理(常规滴灌,不喷水)相比,白天平均温度低2.9℃~3.3℃,平均温度低2.5℃~2.9℃,夜晚平均湿度高4.7%~5.5%,同时可促进葡萄果实生长和糖度累积,WP1、WP2和WP3与CK处理相比,果粒纵茎高出2.88、1.76、0.9 mm,果粒横茎高出1.33、1.80、1.76 mm,果粒均重高出0.22、0.26、0.25 g,糖度分别高出7.75%、3.96%和5.53%。在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白天平均温度和平均温度是影响葡萄纵径和横径的关键微气候因子,晚上平均湿度是影响葡萄果实重量和糖度的关键微气候因子,在白天平均温度为30.4℃~33.8℃、晚上平均湿度为49.5%~50.5%时接近葡萄果实纵径、横径和果粒均重拟合值最大值。根据其相互关系和建立的回归模型,得出可以用白天平均温度、平均温度和晚上平均湿度对该地区葡萄生长和糖度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3.
与大豆SMV3号株系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豆花叶病毒SMV抗性的遗传研究一直是大豆抗病遗传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以哈91R3-301×黑农41组合构建了遗传群体,其F2分离单株的SSR标记基因型基本符合1:2:1的比例,说明这个群体没有偏分离。根据F3株系的病情指数分布推测SMV3的F2成株抗性似乎由多基因控制。根据SSR分子标记的基因型和F2:3株系对SMV3抗病性表型结果连锁分析,推测Satt296是与大豆花叶病毒(SMV)3号株系抗性主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应用Joinmap作图软件将该标记定位在D1b连锁群上,这一结果与部分文献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获得的与抗性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在其他的RIL群体中的验证得到了初步证实,推测定位在D1b连锁群上的抗性座位可能是控制SMV3的主基因之一,该标记可望应用于大豆抗SMV3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4.
不同位置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盐运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地下水与土壤水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位置秸秆覆盖试验资料分析,建立了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地下水埋深不同位置秸秆覆盖土壤含盐量,得出地表以下30 cm处秸秆覆盖的土壤含盐量大于地表表层秸秆覆盖的土壤含盐量,这为新疆地区控制潜水蒸发改良盐碱地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5.
为定量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及其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性,以全国126个地级市(仅限大陆地区)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并籍此为基础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结果表明:1)四大区域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东北地区城镇化率始终保持领先,但增长幅度最小,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增长最快,各地区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增速放缓;2)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度为0.48~0.90,其中0.79%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为中,40.48%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中国城镇化贡献度较高,58.73%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3)类型上,均有超过各自总量50%的非金属、金属、煤炭和油气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高,而森工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贡献度高的城市数量不到其总量的1/3;空间上,东和中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贡献度大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推动了我国城镇化发展,但资源型城市的不同类型和区位,对我国城镇化的贡献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6.
繁殖季节中国林蛙血清钙、钾离子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林蛙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随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繁殖期是其个体发育的一个特殊时期。本试验对中国林蛙春季繁殖期研究结果表明,其血清钙、钾离子浓度排卵前分别为l23.69±14.9lmg·L-1,4.096±0.200mmol·L-1;排卵后分别为69.37±9.11mg·L-1,2.515±0.178mmol·L-1。这与中国林蛙生殖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矿区废弃地植被重建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安太堡露天煤矿十余年来植被重建技术 ,具体包括种植密度与林草混交、直播与移栽、扦插与管理、植物的优化配置等 ,并对每种技术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08.
端尖食植瓤虫[Epilachna quadricollis (Dicke)]属鞘翅目瓢虫科食植瓢虫亚科食植瓢虫属,为山东新记录种。初步调查,我省泰山(后石坞)、青岛市崂山(上清宫木瓜园)、淄博市鲁山(大涝窪)均有分布。寄主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成虫、幼虫剥食叶肉。该虫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层中越冬。化蛹时幼虫皮蜕至蛹体末端1/3处。产卵成块状,卵粒平铺叶面。  相似文献   
109.
在内蒙古大青山山前冲积平原区构建农田防护林体系,根据立地条件类型选择新疆杨、北京杨、合作杨、群众杨、白柳、旱柳、垂柳等适应性强、生长快的优良品种,采用了适当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经测定得出:造林成活率为95%-99%、保存率为95%以上;从2000—2003年营造的农田防护林带均已进入速生期,林带的平均高为9.1 m,平均林带树冠高7.6 m,平均冠幅2.6 m×2.5 m;同时防护林带均发挥出了明显的防风、降温及增加湿度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科学监测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黑鹳的巢穴,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2018年和2019年连续2a利用无人机技术监测黑鹳巢穴。监测结果表明:金河口管理区的金河口沟有1处黑鹳巢穴,金河口管理区郑家沟有1处黑鹳巢穴,辉川管理区松枝口沟有1处黑鹳巢穴。通过观察得知:2018年金河口管理区金河口沟的黑鹳巢穴内有4只幼鹳,郑家沟的黑鹳巢穴是空巢,辉川管理区松枝口沟的黑鹳巢内有2只幼鹳;2019年金河口管理区金河口沟的黑鹳巢内有3只幼鹳,郑家沟的黑鹳巢穴仍然是空巢,辉川管理区松枝口沟的黑鹳巢内有3只幼鹳。这3处巢穴的选址都是在悬崖峭壁上,离地面高度至少在30m以上,工作人员很难从俯视的角度观察其内部的情况,利用无人机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利用无人机技术对保护区黑鹳巢穴的监测,对黑鹳的科学研究和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