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产实践中由于牲畜养殖习惯,或为了节省人力和时间,常常多种疫苗同时免疫,而文献记载多种苗同时免疫互相有干扰和拮抗作用,影响抗体的产生.到底会不会有影响,影响程度多大,安全性能如何?为此我们作了对比实验,探索适合羊多种疫苗同时免疫的新方法,筛选出最佳免疫方案.我们在甘肃省民勤县和天祝县选取4群175只湖羊和细毛羊进行分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绵羊主要寄生虫的种类、季节动态、流行特点等的调查,3~4月绵羊线虫病感染率最高,绦虫病以8~9月最严重,其他寄生虫病(如绵羊梨形虫病、螨病、吸虫病、鼻蝇蛆病等)亦不同程度流行。结合近几年畜牧业生产实践,每年2月份,用左旋咪唑7.5 mg/kg.BW(或伊维菌素0.2 mg/kg.BW)驱治绵羊线虫病,8月用丙硫苯咪唑(5~15 mg/kg.BW)驱治绵羊绦虫病及吸虫病,9月中旬用250 ppm螨净药浴羊只驱灭外寄生虫,10~11月用敌敌畏熏治羊鼻蝇蛆病。通过以上几项防制办法,降低羊只死亡率,有效地保证养羊业的健康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牦牛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后常发生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患和呼吸系统疾患、繁殖障碍,造成机体损伤,给牦牛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基于5"-UTR的差异将BVDV分为BVDV-I和BVDV-II两种基因型,牦牛源BVDV的主要基因型为BVDV-1型;根据BVDV对宿主细胞的致病性,分为致细胞病变型(Cy-topathogenic,CP)和非致细胞病变型(Non-cytopathogenic,NCP)两个生物型,牦牛源BVDV既有CP型又有NCP型,且这两种生物型能相互转化。牦牛生活的高原地区风、鸟类的迁徙等因素可能都会导致牦牛BVD传播范围广泛,牛群中大量的BVDV携带者和牦牛特殊而又复杂的生态系统导致了BVDV种间传播的巨大潜力,影响着牦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养殖经济收益。针对本病在牦牛群中的感染流行等情况未发现相关详细的研究报道,笔者就牦牛BVD病原学、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综合防治等方面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整理,供同仁在研究和防控中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高寒牧区肉牛育肥对饲料的要求与其他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环境因素、气候条件、饲草料现状都是制约肉牛育肥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对高寒牧区肉牛育肥产业的发展显得极为重要。[方法]本饲料配方筛选试验通过组间对比选择,筛选出适宜高寒牧区肉牛育肥的试验配方。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表明:筛选出适合本地育肥牛的1号料和3号料,饲喂1号料的A组比饲喂2号料的B组和4号料的D组,头均日增重高84g和142g(P0.01)差异极显著,头均多获利81.80元和147.18元;饲喂3号饲料的C组比饲喂2号料的B组和4号料的D组,头均日增重高64g和122g(P0.01)差异极显著。[结论]头均多获69元和133.84元。  相似文献   
15.
羔羊乳结症多发生于1~15日龄的羔羊。多发于羔羊吃乳后,受到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乳汁在瘤胃内凝结成大小不等的块状物,导致羔羊消化机能紊乱,代谢障碍,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羔羊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用保守疗法往往难以奏效。笔者在临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农业用尿素作为氨源,通过对小麦秸杆进行氨化处理后进行肉牛的育肥试验,在同一育肥期中,比用未经氨化处理的秸杆饲喂的对照组日增重提高105 g(p<0.01),每增重1 kg可节约精饲料0.84 kg(p<0.01),试验证明,在高寒牧区饲草料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农作物秸杆经氨化处理后饲喂肉牛,不仅提高了适口性,减少了浪费,而且  相似文献   
17.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养鸡场常见的传染病,多由养殖密度较大,鸡舍通风不良,消毒不及时,饲养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常继发于鸡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等。鸡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鸡败血型霉形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2018年在天祝县华藏寺、西大滩、打柴沟等乡(镇)的养鸡场(户)流行的传染病均为霉形体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死率居高不下,给养殖场(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通过临床诊断和病理学剖检,做出初步诊断,结合血清学、病原学、生化试验等实验室检测技术进一步确诊为霉形体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再通过药敏实验确定恩诺沙星、卡那霉素、泰乐菌素为敏感治疗药物,结合综合性防制措施,使流行于天祝县养鸡场的大肠杆菌病和慢性呼吸道病混合感染得以有效控制,死亡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8.
马类家畜的风寒强直症多因饲养管理不善,畜体阳气不足,外卫不固,又逢气候突变,夜露风霜,阴雨苦淋,或久卧湿地等,使风寒邪乘虚侵袭皮毛,侵害腠理,遂发本病.笔者在兽医临床上,应用鸡血回阳汤(牛马汇验集)加减治疗该类疾病48例其中马18例,骡21例,驴9例,治愈45例,治愈率93.8%,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寒牧区不同杂交组合羔羊生产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展绵羊多项利用,提高甘肃高山细毛羊的肉、毛生产力,引进特克塞尔羊、白萨福克羊、无角陶赛特羊、邦德羊和澳洲美利奴羊种公羊,以本地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开展了多项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杂种后代从初生到周岁,长势明显高于当地甘肃高山细毛羊;特克塞尔羊在提高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用性能方面效果最明显;澳洲美利奴羊在提高甘肃高山细毛羊毛质方面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县绵羊包虫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于2007、2008、2009连续三年对我县家畜定点屠宰场屠宰的绵羊专门进行了包虫病检测与调查统计,采用眼观、手摸与临床解剖的方法,和肉品检验同步进行,累计调查绵羊13 160只,感染绵羊826只,感染率6.28%;其中肝包虫病例673只,感染强度范围1~27个,感染率5.11%;肺包虫病例50只,感染强度范围1~16个,感染率0.38%;肝肺包虫混合感染病例103只,感染强度范围3~21个,感染率0.78%。2007年,调查屠宰绵羊4 190只,感染绵羊185只,感染率4.42%;2008年,调查屠宰绵羊4 616只,感染绵羊278只,感染率6.02%;2009年,调查屠宰绵羊4354只,感染绵羊363只,感染率8.34%。感染率以年均约2%左右的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采取加强科普宣传,增加防控经费投入,多部门齐抓共管,贯彻执行已有的防控经验,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全民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制相结合的综合性防制策略来控制和净化包虫病在我县人畜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