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未经选育的吉林省地方品种农安籽鹅为试验材料,应用RAPD技术对其有关产蛋性状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并对其基因组DNA RAPD扩增产物进行多态标记的T检验,结果得到了RMC01-C、RMC06-D、RMD02-G、RMD06-A带等4条多态标记带与50周龄产蛋量性状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以上4条带可作为农安籽鹅50周龄产蛋量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22.
在克隆5′上游微卫星序列的基础上,以40头松辽黑猪为研究材料,分析了该微卫星序列的多态性,同时进行了各基因型与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和胴体性状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5′端侧翼微卫星位点上多态性丰富,共检测到4个等位基因(A、B、C、D)共6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B、C、D的频率分别为0.112 50、.087 50、.425 0和0.375 0;杂合度0.658 0、多态信息含量0.594 4、有效等位基因数2.924 0;遗传效应分析发现AA基因型个体具有较高的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23.
为筛选和验证辽宁绒山羊粗型和细型个体羊绒细度相关候选基因ALX4、NT-3、POLD2和AKT1表达调控潜在靶标miRNAs及其表达差异,提取辽宁绒山羊细型和粗型皮肤组织DNA和RNA,先采集辽宁绒山羊粗型和细型肩胛部皮肤组织,根据NCBI上的序列克隆获得ALX4、NT-3、POLD2和AKT1基因的3'UTR,利用Primer 5.0设计并合成功能引物,通过常规PCR扩增ALX4、NT-3、POLD2和AKT1基因的3'UTR序列,在miRBase数据库中,筛选羊绒细度候选靶基因3'UTR靶标miRNAs,然后与辽宁绒山羊(LCG)和内蒙古绒山羊(MCG)品种间皮肤miRNAs高通量测序结果共聚焦,筛选和验证羊绒细度相关候选基因表达调控潜在靶标miRNAs,在NCBI中检索到miRNAs的前体序列,应用RNAfold获得二级结构图及势能图,通过qPCR验证细型辽宁绒山羊(Fine type LCG)和粗型辽宁绒山羊(Coarse type LCG)皮肤组织中羊绒细度候选基因ALX4、NT-3、POLD2和AKT1靶标miRNAs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通过miRBase数据库预测,羊绒细度候选基因ALX4、NT-3、POLD2和AKT1分别获得104,27,19和32个靶标miRNAs,与绒山羊品种间皮肤miRNAs高通量测序结果聚焦分析,ALX4基因聚焦到3个靶标miR-m13,miR-433-5p和miR-671,其表达量是56,2和27;NT-3基因聚焦到1个靶标miR-1296,表达量是41;POLD2基因聚焦到1个靶标miR-130b,表达量是177;AKT1基因聚焦到2个靶标miR-345-3p和miR-2331-3p,其表达量是52和5。其中前体序列的二级结构表明miR-2331-3p的结构最不稳定,miR-1296最小自由能的绝对值最大,结构最为稳定。用qPCR验证miR-m13,miR-433-5p,miR-671,miR-1296,miR-345-3p和miR-2331-3p在辽宁绒山羊细型皮肤中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粗型皮肤中的表达量,可能对羊绒细度候选基因发挥重要的正调控作用,而miR-130b在LCG粗型的表达量高于LCG细型表达量,可能miR-130b对羊绒细度相关候选基因起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前,微卫星DNA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可有效地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可估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边鸡群体的遗传结构及系统地位,利用鸡基因组中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5个微卫星DNA标记,检测了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以大骨鸡做了比较分析;同时,初步探讨了边鸡在国内几个地方鸡种中的系统地位。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其中ADL0146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少(5个),而ADL0136和ADL0185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多(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个.边鸡群体在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基因杂合度(h)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0.667 1、0.745 7和4.044 3,边鸡群体内比大骨鸡群体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边鸡与大骨鸡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鲁西斗鸡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该系统聚类结果与这些地方鸡种的系统分化与选育历史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25.
四川几个山羊品种(群体)与岩羊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以两组40个随机引物,筛选出16个重复性好的多态引物。对四川5个山羊品种、藏山羊两个生态类型、3个杂交群体和岩羊共计113只个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16个引物扩增出67条带,其中54条带呈现多态。多态率为80.60%。山羊各群体共有条带为23条,山羊和岩羊共有条带为13条。岩羊有4条特异带。不同引物所扩增出的片段在各群体中分布频率不同。山羊群体间相似系数为0.8216—0.9362,其中,安哥拉山羊与建昌黑山羊杂交后代F2和F3之间相似系数最大。为0.9362。山羊各群体与岩羊相似系数为0.4996—0.5064。山羊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638—0.1784。山羊各群体与岩羊的遗传距离为0.4936—0.5403。高原型藏山羊与山谷型藏山羊间的遗传距离小(0.1005)、相似系数大(0.8995)。序列为TTCCGAACCC引物扩增出的片段为750bp,仅在高原型藏山羊中出现,可作为区分这两个生态类型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6.
以安哥拉山羊、建昌黑山羊、一代羊(F1)、二代羊(F2)、三代羊(F3)、二代与三代同质个体横交后代(H)为供试羊只,采用形态遗传标记、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确定安哥拉山羊改良建昌黑山羊生产马海毛的横交方案。结果:F2、F3 和H白色毛被分别为93 5%、100%和100%,毛被同质和基本同质个体分别为27 7%、70 2%和65 3%;成年羊产毛量随代数增加而增加,但F3 和H与F2,H 与F3 公、母羊分别对应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 05)。成年羊体重F1 和F2 增加,杂种优势明显,但F3 母羊则不显著(P>0 05),H还有下降(P>0 05)。平均基因杂合度和一致度安哥拉山羊、建昌黑山羊、F3、H分别为0 113 1 和0 886 9, 0 062 1 和0 937 9, 0 110 3 和0 889 7, 0 110 4和0 889 6。安哥拉山羊与F3 和H的遗传距离小,分别为0 003 9和0 004 0,遗传相似系数大,相应为0 996 1、0 996 0。群体内谱带相似系数,安哥拉山羊、F2、F3 和H分别为0 454 0,0 407 6,0 611 3 和0 610 9。且F3 和H均极显著大于安哥拉山羊(P<0 01)。综合研究表明,可在F2 和F3 代中选择理想同质个体进行横交。  相似文献   
27.
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受地理区域性和较强的实践性限制,其课堂教学难度较大。为深化特种水产动物养殖学教学的改革,课程组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8.
研究选择两届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探索了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教学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比传统教学更合理,教师对于问题的指导比较及时,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其主动性,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得更扎实.结论:开放式实验教学可以作为培养本科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9.
窦全林  莫重辉  李生芳  白文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324-1324,1418
[目的]为研究反刍动物的消化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于2005年4月~2006年5月采用自创手术对15头2~3岁、体重为90~250kg的牦牛进行永久性人造瘤胃试验瘘管安置。[结果]手术后,所有施术牦牛精神状态、体温及食欲等方面均表现正常。7 d后检查发现,全部施术牦牛的瘤胃壁都与腹膜、腹肌及皮肤愈合在一起,形成自然瘘管,没有出现腹腔感染的现象。安置的的瘤胃试验瘘管都保持到1.5年以上。[结论]该手术方法具有过程简单,可操作性强,瘘管不易滑脱,密闭性好,创口恢复快、无感染,没有瘤胃液渗出和感染现象等优点,术后牦牛能正常存活,可长期用于试验。  相似文献   
30.
兽医临床教学实习是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使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动物医师这一角色的转换过程,也是动物医学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的热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文章针对兽医临床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对这门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