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3篇
  48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通过研究不同磷肥种类和施用方式对新疆棉田棉花磷吸收、产量和土壤磷平衡的影响,明确适合新疆棉田的磷肥种类和施用方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6个处理:不施磷肥(CK)、重过磷酸钙基施(TSP-B)、磷酸一铵基施(MAP-B)、磷酸脲基施(UP-B)、磷酸一铵滴施(MAP-D)、磷酸脲滴施(UP-D),在棉花花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分别采集土壤及植物样品,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棉花各器官吸磷量和籽棉产量,并计算磷肥利用效率和棉田磷平衡。结果表明:磷酸一铵和磷酸脲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植物吸磷量高于重过磷酸钙处理,并且吐絮期时,滴施处理(MAP-D、UP-D)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基施处理(MAP-B、UP-B)增加了46.34%和105.12%。与不施磷肥和重过磷酸钙处理相比,磷酸一铵和磷酸脲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提高,且滴施处理略高于基施处理,磷酸一铵滴施处理的籽棉产量相较于不施磷肥和重过磷酸钙处理增加了41.38%和37.82%。磷酸一铵滴施的磷肥当季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25.44%和19.59 kg·kg~(-1),且棉田磷素盈余最少,为-39.99 kg·hm~(-2)。综上,在新疆棉花种植体系中,磷酸一铵和磷酸脲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籽棉产量、磷肥利用率和植物利用土壤磷素的效果优于重过磷酸钙,且滴施略优于基施。  相似文献   
102.
张宇  刘耘华  滕俐闯  白崇皓  盛建东 《土壤》2022,54(6):1138-1148
在典型的干旱区新疆,选取沿海拔分布的4类草地,使用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与热分析技术研究了灌丛化对草地土壤有机碳(SOC)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灌丛间的芳香碳比例沿海拔从温性荒漠到山地草甸逐渐降低。在温性荒漠、温性草原化荒漠、温性荒漠草原和山地草甸,灌丛下烷基碳/烷氧碳的比值相对于灌丛间分别增加了0.10、0.09、0.03、0.21。低海拔的温性荒漠和温性草原化荒漠的热易分解SOC质量(较低温度下分解的SOC)与SOC总质量的比值(%Exo1)、SOC分解一半时的温度(TG-T50)和SOC在能量释放一半时对应的温度(DSC-T50)显著低于高海拔的温性荒漠草原和山地草甸。在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和山地草甸中,灌丛下的%Exo1和DSC-T50均高于灌丛间,而TG-T50低于灌丛间。在温性荒漠,从灌丛间到灌丛下,低温时SOC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占总燃烧能量(Q)的比例减小,而高温时SOC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灌...  相似文献   
103.
氮、磷、钾配施对库尔勒香梨长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掌握库尔勒香梨的生长规律及其对土壤养分氮素、磷素、钾素的响应程度.在田间条件下,设置不同氮、磷、钾施肥处理,对20年树龄的库尔勒香梨进行生育期树体长势与产量监测,结果表明:施肥能促进香梨树体的生长和果实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果形指数,提高产量.通过模型建立与分析,肥料3要素对香梨产量的贡献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磷钾之间具有协同效应,氮钾之间效应不明显.以香梨产量27500~27800kg·hm-2为目标,推荐香梨氮、磷、钾素施肥量分别为280 ~330kg·hm-、250 ~ 300kg·hm-2和50~60kg·hm-2.  相似文献   
104.
不同质地棉田土壤对磷吸附与解吸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质地棉田土壤对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地磷素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Temkin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度都达极显著水平,尤以Langmuir方程拟合度最高,相关系数均在0.94以上;磷吸持指数(PSI)、土壤最大缓冲容量(MBC)和吸附量均随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即粘土壤土砂壤土,而易解吸磷(RDP)、解吸量、解吸率和标准需磷量(SPR)呈下降趋势,即砂壤土壤土粘土。以Langmuir方程估算棉田土壤的需磷量,砂壤质棉田需磷量为12.87mgkg-1,壤质棉田需磷量为12.66mgkg-1,粘质棉田需磷量为10.00mgkg-1。  相似文献   
105.
不同磷效率棉花根系形态和磷酸酶活性对供磷强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磷效率棉花品种的根系形态和磷酸酶活性对不同供磷强度的响应。【方法】以前期筛选获得的磷高效品种新陆早19号和磷低效品种新陆早13号为材料,通过营养液培养比较不同供磷强度下各品种生物量、磷含量、根系形态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供磷强度达到50μmol·L~(-1)后,棉花生物量和根系长度不再随供磷强度增加而增加。棉花根表分泌磷酸酶活性随供磷强度增加而急剧下降,营养液实际p H下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植株磷浓度显著负相关。根系形态对供磷强度的响应不敏感,仅在不供磷与供磷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2个品种在磷效率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磷的利用效率上,在供磷强度为0~250μmol·L~(-1)条件下,新陆早19号的磷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新陆早13号。【结论】棉花根系形态特征参数和根系分泌质子与有机酸的数量对供磷强度的响应不敏感。不同磷利用效率品种的发现对于今后棉花节磷增效的生物学潜力与调控途径的研究提供了十分有效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6.
绿洲农田盐碱斑土壤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绿洲农田盐碱斑的盐分特征,以新疆玛纳斯县农田盐碱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3个盐碱斑的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探讨了农田盐碱斑内外土壤剖面盐分特征及斑块效应。结果表明:1)盐碱斑的形成与盐分相关的占所调查总样点数的51.2%,按照斑心土壤表层盐分含量将盐碱斑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盐土4种盐渍化类型;2)盐碱斑从斑心向外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1),即斑心(15.46g/kg)边缘(10.12g/kg)外部(6.53g/kg);3)在土壤剖面上,重度盐渍化和盐土类型的盐碱斑盐分表聚特征最明显(0~10cm),而中度盐渍化盐碱斑土壤盐分积累区下降至10~20cm,轻度盐渍化盐碱斑盐分在剖面上分布相对均一;4)盐碱斑的斑块效应从斑内向斑外总体上趋于减弱特征,而同一采样部位的盐碱斑的斑块效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7.
在新垦荒地以 15m× 15m的网格采样 ,对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新垦荒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均为低水平 ,且在土壤表层富集作用不明显 ;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的空间变异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 ,但结构性因素对有机质与全氮的空间变异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IS技术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16团土壤表层(0~20 cm)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4种养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绘制出这几种元素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4种养分要素的空间相关程度均属于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变异尺度在5~9 km范围内.通过养分分布图来看,有机质和速效氮的相关性较大,含量属于中等偏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较高.分布情况与实地的产量和地形地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9.
北疆荒漠植被梭梭林立地土壤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地统计学原理与GIS技术,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梭梭林立地土壤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梭梭林立地土壤具有总盐含量普遍小于盐化指标(〈5g/kg)、总碱度大于碱土指标(〉2.6cmol/kg)、pH值均值大于9.0的典型碱土特征;土壤总盐、pH值和总碱度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有机质和速效钾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通过插值图分析,梭梭生长的区域总碱度低于无梭梭生长的区域,而梭梭周围土壤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高于其它区域。  相似文献   
110.
采用HTML技术、数据库(SQL SERVER)技术、TCP/IP协议集、Java、Net技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技术、作物平衡施肥技术,开发县(团)级、跨平台的农业WebGIS系统。对团场级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各模块功能、技术平台以及数据库结构设计等进行了阐述。最终实现农业基础信息(含地理信息)的自动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