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6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鸡组织中地克珠利和妥曲珠利残留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同时检测鸡组织中地克珠利和妥曲珠利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经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旋转蒸发浓缩后,以0.05mol/L磷酸/三乙胺(pH3.0):乙腈(40:60)作为流动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检测,检测波长240 nm.鸡组织中地克珠利和妥曲珠利的回收率分别为92.0%~102.0%和83.4%~89.0%,变异系数为5.9%~12.2%,地克殊利和妥曲珠利的检测限分别为0.012 mg/kg和0.010 mg/kg,在0.05~1.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该法样品处理简单,可同时检测地克珠利和妥曲珠利的残留,且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2.
氧氟沙星免疫亲和色谱柱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氧氟沙星与载体蛋白偶联成人工抗原,用合成的免疫原免疫家兔,制备出高效价抗OFL血清。经纯化后研制出针对OFL特异性吸附的免疫亲和色谱柱,并对色谱柱进行了评价,偶联率为93%,动态柱容量为2204ng/mL,分别添加5mL200ng/mL、300ng/mL和400ng/mL氧氟沙星标准工作液,5mL甲醇洗脱,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连续测定6次,测得其回收率为94%、92.67%、95.5%,变异系数为5.32%、3.17%、3.84%。  相似文献   
73.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养鸡散户的比重很大,对环境的保护不够,饲养环境为病毒严重污染,给新城疫的防制增加了不少困难,散发情况普遍存在。加之近年来超强毒株和野毒株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接种过疫苗的鸡群表现非典型新城疫,如何防制新城疫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4.
鸡、猪BPI氨基端的基因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克隆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 I)N端cDNA,构建重组体pM D 18-T-BP I,并进行序列鉴定,应用RT-PCR技术,参照G enB ank报道的预测序列,从鸡多形核白细胞(PM N)mRNA中扩增出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 I)氨基端95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并与pM D 18-T连接,构建BP I氨基端的基因重组体,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从猪PM N的总mRNA中扩增出BP I氨基端48个氨基酸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鉴定。获得鸡BP I N端长度为285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证实该片段中有3个点突变,但均不在活性中心;获得猪BP IN端长度为146 bp的基因片段。成功克隆出BP I N端基因,经序列测定,确认为BP I基因,为进一步表达该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实验选择庆大霉素作为诱发因子,制备含pUC118质粒DNA的大肠杆菌作为易位示踪菌,将45只20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3组,庆大霉素诱发组、大肠杆菌感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庆大霉素诱发组不同时间和不同组织的大肠杆菌易位率,测定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并与易位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104U/kg的庆大霉素可引起鸡肠源性大肠杆菌易位,48h易位率达80%,SIgA水平与E.coli易位率呈负强相关关系,可作为肠道细菌易位的敏感指标.肝脏的易位率最高.免疫器官脾脏、法氏囊、胸腺易位率较低可能与庆大霉素直接毒性较弱及鸡全身性炎症反应滞后有关.  相似文献   
76.
微循环是血液循环系统的最小功能单位,微循环机能失调是临床多种危症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1]。研究证实,机体微血管的收缩与扩张是对来自神经体液因素或体外某些致病因子刺激的首要应激反应,而体液因子在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中更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活...  相似文献   
77.
根据基因库中鸡β-防御素Gal-6cDNA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安徽三黄鸡白细胞RNA中扩增了β-防御素Gal-6cDNA基因片段。得到了大小为250bp片段。将扩增产物纯化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经筛选获得重组质粒并测序,用P3/P4引物从重组质粒中扩增出成熟肽,大小约150个bp。测序后Blast分析表明,安徽三黄鸡序列与基因库上已发表的序列相差一个碱基,Gal-6多肽共有67个氨基酸组成,分别是20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5个氨基酸的原片段、42个氨基酸的成熟肽。  相似文献   
78.
以内毒素诱发山羊微循环障碍为模型,同步测定发病山羊血浆内皮素(ET) 、一氧化氮(NO) 、血栓素(TXA2) 、前列环素(PGI2) 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注射内毒素后3h、6h 、12h 、24h 后山羊血浆ET、NO、TXB2 、6ketoPGF1 ∝的含量,与对照组及发病前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1) 。ET 含量变化在发病后6h 达峰值,于12h、24h 时点呈现回落。NO 产物含量在发病后12h 达峰值。发病山羊血浆TXB2 水平逐渐增高,而6ketoPGF1 ∝水平逐渐下降,两者比值失衡。提示,内毒素诱导山羊微循环障碍的发病过程中,NO、ET、TXA2 、PGI2 可能是参与休克发生发展的重要休克体液因子。  相似文献   
79.
氟苯尼考(Florfenico1)又名氟甲砜霉素,化学名称:d( )-苏-1-对甲基苯基-2-二氯乙酰氨基-3-氟丙醇〔1〕,是由美国Schering-Plough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研制开发的新一代氯霉素类动物专用合成抗生素。该药1990年首次在日本上市,1993年挪威批准该药治疗鲑鱼的疖病。1995年法国、英国  相似文献   
80.
根据牛胆结石形成的机制,采用驴粪液(内含肠道中的大肠杆菌)为致黄菌,利用自制泡沫海绵片为核心,对16头动物进行植核育黄试验,经一年后收取牛黄。结果为10头牛获牛黄77.3克,1头羊获2.6克,另三头羊二头牛因饲养管理原因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