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利用PCR方法从猪链球菌2型四川资阳分离株449-1扩增出sp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出克隆载体pMD18T-sp。以SalⅠ和BamHⅠ从pMD18T-sp中切下目的sp基因片段并克隆到质粒pMAL-p2X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ALp2X-sp,转化宿主菌TB1中进行诱导表达。分析表明sp基因序列比GenBank报道序列AY864331少了270 bp;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菌株表达出了136 Ku左右的目的蛋白MBP-Sao,目的蛋白为可溶表达,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12.3%。表达的蛋白可用Amylose树脂纯化。将纯化的融合蛋白MBP-Sao免疫家兔,所得抗血清经ELISA检测,结果显示融合蛋白MBP-Sao包板抗体效价达1:16 000,且与猪链球菌2型和9型呈阳性反应,而与沙门氏杆菌及巴氏杆菌呈阴性反应。本试验对猪链球菌2型表面蛋白Sao的高效表达及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2型表面蛋白Sao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大肠杆菌O_(157)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 coli 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EHEC)最有代表性的血清型,感染后能够导致人的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1].  相似文献   
24.
为明确长春地区某规模化猪场大肠埃希菌系统进化分群、毒力基因和致病型分布以及耐药情况。采用PCR对分离自哺乳仔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和断奶仔猪粪便的129株大肠埃希菌进行系统进化分群的检测;采用多重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菌株毒力基因,鉴定致泻大肠埃希菌(DEC)的致病型;并检测17种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显示B1群为优势群(51.94%,67/129)。共检出DEC 47株,分离率为36.43%,其中肠道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38株(29.46%,38/129),均携带astA基因,其中25株属于B1群,13株属于A群;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6株(4.65%,6/129),均携带escV基因,其中5株属于B1群,1株属于B2群;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1株(0.78%,1/129),携带stp基因,属于A群;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1株(0.78%,1/129),携带stx2基因,属于B1群;EAEC-EPEC检测出1株(0.78%,1/129),毒力基因型为astA-escV,属于B1群;此次分离到的DEC未发现EIEC和DAEC这2种类型。经检测发...  相似文献   
25.
lin0523是新鉴定出的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2)毒力相关基因.利用PCR方法扩增SS2野生强毒菌株ZY458的lin0523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Pst Ⅰ双酶切后,将目的基因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MAL-p2x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MAL-p2x::lin0523,并将其转化至宿主菌TB1中.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约为90 000的重组蛋白MBP-lin0523,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应用同源性比对、信号肽预测、跨膜区预测及蛋白亚细胞定位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目的蛋白进行分析表明,lin0523蛋白与SS2 05ZYH33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亚基100%同源,可能含有信号肽并存在于细胞外;这些结果表明lin0523蛋白可能是一种分泌性蛋白.  相似文献   
26.
双抗夹心ELISA检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前期建立并纯化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克隆抗体3D6,建立一种适宜食品样品检测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只对O157菌株有特异性反应,对非O157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及其他菌株无交叉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O157纯培养菌液检出限为1.2×105 CFU/mL。选择性增菌培养后,对牛肉、猪肉和鸡肉与模拟样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的检出限为0.4~4CFU/g。  相似文献   
27.
以粗糙型布鲁菌M111株和重组裂解质粒制备出布鲁菌菌壳,利用小鼠模型对布鲁菌菌壳、布鲁菌M111活菌和福尔马林灭活菌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与布鲁菌弱毒菌株M111比较而言,布鲁菌菌壳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免疫小鼠后能产生与弱毒菌株相似的血清抗体水平、脾CD3+和CD4+T淋巴细胞反应,甚至产生更高水平的IFN-γ。这些结果表明,布鲁菌菌壳具有与弱毒菌株相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将来可能作为预防布鲁菌感染的新型候选疫苗,但布鲁菌菌壳疫苗的有效性和特异性免疫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8.
为了获得安全性好,对出血性大肠杆菌具有良好免疫保护作用的疫苗株,本实验以构建的O157△ler/stx基因缺失突变株为载体,将决定特异性粘附的eae全基因插入到质粒pBR322∷stx1/2B中,构建了基因工程菌O157△ler/stx(pBR322∷stx1/2B∷eae),对该基因工程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正常培养可表达eae;具有粘附HEp-2细胞的特性;该菌培养上清对Vero细胞没有毒性作用;给小鼠口服接种该工程菌后可在肠道中定居至少10 d;14日龄小鼠口服活菌量为5×109CFU/只,小鼠生长正常,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该菌通过口服免疫小鼠可以诱导肠道粘膜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这些结果表明,该工程菌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是有价值的预防EHEC O157感染的基因工程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29.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分析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基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强毒株458#为检测子,国际参考无毒菌株1330#为驱动子,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方法寻找其基因组水平的差异.采用3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分别酶切458#与1330#基因组获得3套酶切片段,经消减杂交后构建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458#特异DNA的差异文库,并对差异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3套差异文库共计42个特异性差异片段,所有差异片段均与已发表的猪链球菌2型05ZYH33株全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构建了具有代表性的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与国际无毒参考菌株基因组差异DNA文库,差异片段通过Blast比对,部分差异片段与已知功能基因如转座子,耐药基因、1型限制酶修饰系统、表面蛋白和毒力相关蛋白等有同源性,尚有许多差异片段属于未知功能蛋白或假定蛋白,其中可能包括与猪链球菌2型毒力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分析猪链球菌2型可能的毒力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为建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多重PCR检测方法,针对O157菌特异性eaeA基因、fliC基因、志贺毒素基因(stx1和stx2)及rfbE基因设计5对引物,构建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反应的引物浓度和温度检测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对牛、猪、鸡及犬等不同动物来源的样品进行了大肠埃希菌O157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敏感性达到5×10~3CFU。从检测阳性样本中均分离到目的菌。应用建立的方法在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大肠埃希菌O157的同时,还能对菌株毒力进行初步判定。成功建立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多重PCR检测方法,为该病原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测提供了简便、快速的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