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正在经历重大变革,其中包括养殖规模、生产方式、防疫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生猪供应主体的转换必然使规模化养殖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当然养猪产业也要向专业化、科学化方向转变。由于疫病仍是制约我国养猪生产的重要因素,经过近年来重大猪病危害的深刻教训,养殖业者应切身体会到疾病的控制必然要从过去的有病才治、病急乱投医的方式转向预防为主、养防并重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周绪斌  秦云  丹尼  李聪  栗娟  雷健良 《猪业科学》2008,25(10):84-90
伪狂犬病是当前中国猪场的重要威胁性传染病,本研究利用gE-ELISA方法对2007年11省市131个使用gE基因缺失伪狂犬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野毒血清流行病学系统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猪场阳性率为63.4%,总样品阳性率为14.8%(1104/7445),伪狂犬仍然在我国呈地方流行性,这也是猪场流行种猪繁殖障碍以及猪群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在所有3620份种猪血清样品中,野毒阳性率为18.2%,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27.2%,种猪带毒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与2006年的系统监测结果[1]相比,阳性猪场的比例和种猪的阳性率都没有下降,但总样品阳性率和阳性场种猪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伪狂犬阳性场的种猪群中,母猪的胎次越低,野毒抗体阳性率越低,表明伪狂犬病控制在朝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公猪和后备猪的阳性率偏高(24.%和18.0%)仍是伪狂犬控制与净化的主要障碍。在所有11个省市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伪狂犬阳性场中,1~4周、5~8周、9~12周、13~16周这4个阶段阳性仔猪的比例逐渐降低,依次为25.0%、23.4%、16.7%、7.7%,17~24周为8.1%,野毒抗体通常持续到9~12周。由于仔猪伪狂犬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以减少偏差。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感染是伪狂犬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现阶段规模猪场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在当前的疾病感染压力下,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注重后备猪的选择、加强定期监测工作,采取综合防控才能使我国伪狂犬病的流行态势得到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3.
审稿专家意见:本文对IBD的调查结果有史料价值,提出的防制IBD的方法也正确。 我的担忧是文中试验所用的IBD强毒849VB(西班牙)、WK61(英国),所用的预防强毒的疫苗HIPRAGUMBOR—GM97都是国外的,如果国家不对从国外引进强毒进行控制和严格管理,将对未来的养禽业构成灾难,据上世80年代初对IBD的调查(见《畜牧与兽医》1984第5期),IBD是从国外引进种鸡带到中国来的,并不是中国本土病。  相似文献   
14.
猪喘气病免疫应考虑的因素——如何发挥疫苗的最大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表现咳嗽和气喘,患病动物体温、食欲变化  相似文献   
15.
Ma  JB  M 秦云 《贵州畜牧兽医》1991,(3):60-63
从不同的商业性兔场和个体饲养者手中购进的实验兔血清中发现具有抗兔细小病毒(LPV)的高滴度抗体。经免疫荧光(IF)和血凝抑制试验(HI)两种方法分析,有75%的血清为LPV阳性。上述这一结果,再加上乳兔肾内LPV的分离成功,说明美国商品实验兔感染LPV极为普遍。因此,用兔细胞培养物或体外免疫分析进行的研究将会受到兔体感染状况的干扰。细小病毒科为小单股DNA病毒。新生儿及幼龄动物感染细小病毒后发病非常剧烈,甚至导致死亡。初生动物可经口或母乳感染,病毒也可经胎盘传递。该病传播途径多,发病剧烈,病毒增殖快,严重影响猪、狗、牛和水貂健康及其饲养的经济效益.啮齿动物细小病毒感染,如小鼠细小病毒和鼠病毒,都不太剧烈,仅引起肠炎和肝炎。而将从日本分离出的兔细小病毒接种1月龄兔,可引起精神倦怠,食欲降低。LPV感染没有明显的特征,从组织提取物和粪便中LPV的分离证明,LPV在接种14天后出现。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抗LPV血清抗体可知,接种8天后开始有抗体出现,42天后抗体滴度上升N512。在制备乳兔原代肾细胞(RK)培养物的过程中,未接种的细胞变圆并散开。这些形态学变化呈现出细小病毒感染的典型细胞病变。从而,我们从商业性饲养场购进的乳兔细胞培养物中进行LPV的分离,并检测其母兔血清LPV抗体。乳兔体内LPV的存在和母兔LPV抗体的检出说明,母兔已感染了LPV并将其垂直传递给子代。由此可以推断,在美国其它商品兔中也可能存在LPV感染。如果不检出兔LPV的感染情况而使其广泛传播,必将影响兔细胞的培养。在日本,60%的商品兔为LPV抗体阳性。由LPV感染或被动免疫引起的较高LPV效价,由于出现假性交叉反应而干扰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学检测。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一组46只家兔血清的LPV抗体,进而弄清兔LPV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6.
17.
猪圆环病毒(PCV)能使各年龄段猪群发病。引起免疫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继发其他感染性疾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从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措施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盘点养猪2009之: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疾病流行分析与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全年养猪形势没有如往年"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原料价格相对平稳,是养猪业近5年来最平稳的一年;然而猪病却是接二连三"层出不穷"的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猪病预防、猪群健康是养猪企业的重中之重,2009年养猪业都经历了那些流行疾病的侵袭?本年度原料价格平稳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总结养猪业看似相对平稳的2009,对未来的形式的发展应该做出怎样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正>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感染可导致种猪繁殖障碍以及生长育肥猪生长缓慢、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升高,并发其他疾病,导致死亡率增加等。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yo)遍布世界上绝大部分养猪国家,是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的原发性病原之一,可造成养猪生产严重的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控制这两种疾病的最重要手段,PCV2与M.hyo两种疫苗免疫时间接近,免疫持续期要求类似(越长久越好)。圆支二联疫苗可以减少注射次数,节省劳力,  相似文献   
20.
仔猪腹泻发病率高,对养猪业是一种严重威胁。其病因较多,大致有以下这十二种: (1) 病原体:如埃希氏大肠杆菌,传染性胃肠炎(TGE)病毒,沙门氏菌,反转录病毒,球虫等等,都能引起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