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7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揭示高温逆境条件下柞蚕(Antheraea pernyi)血淋巴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40~46℃的高温冲击处理柞蚕幼虫,结果引起柞蚕血淋巴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处理温度范围内,处理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柞蚕血淋巴CAT活性上升幅度越大,其中不同性别、不同品种的上升幅度存在差异:雄性柞蚕的血淋巴CAT上升幅度高于雌性柞蚕;3个供试品种相比,抗病2号的升降速度最快,上升幅度高于青6号,明显高于三里丝,表明柞蚕血淋巴CAT活性与柞蚕品种的抗逆能力存在密切关系。停止高温处理后,柞蚕血淋巴CAT活性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2.
柞蚕微粒子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沈阳农业大学柞蚕研究所在柞蚕微粒子病检测方面所做的工作,综述了柞蚕微粒子病的病原、病理、检测技术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柞蚕微粒子病的有效检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柞树过氧化物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工酶是基因的产物,具有物种、组织器官和发育阶段的特异性。作为基因存在和表达的一种生化指标,已成为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现象的一项有效手段,在遗传学、育种学、分类学、生理学、病理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柞树是指可用于饲养柞蚕的壳斗科(Eagaceae)栎属(Quercus)植物以下各种树的总称,在我国分布面积广、种类多,约有300多个品种[2],为我国柞蚕生产提供了宝贵的饲料资源。有关柞树同工酶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辽宁省分布的11个主要柞树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44.
增效物质对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的感染增效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昆虫病毒制剂与化学农药相比,其速效性较差,因而影响了其应用.因此,人们设想通过改造昆虫病毒来提高其杀虫效果,Merryweather将人工合成的蝎子毒素基因重组到苜宿尺蠖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中去,建立了重组病毒AcMNPVAaIT.将该重组病毒接种于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幼虫,结果该幼虫取食量显著减少,发育不良,死亡时间缩短[1].为了提高昆虫病毒的感染能力,人们研究了感染增效物质,如硼酸、卵磷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均具有感染增效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某种荧光增白剂对数种昆虫病毒具有感染增效作用.本研究应用野生型AcMNPV-C6和基因重组AcMN-PVAaIT经口感染东方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并添加感染增效物质,研究基因重组病毒与野生型病毒对东方粘虫的杀虫效果,以及感染增效物质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5.
柞蚕杂种F1代的食下量、蚕粪量、消化量均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面消化率几乎不存在杂种优势。柞蚕的茧重转换效率在17% ̄20%之间,茧层生产效率约2%,F1代表现明显的负向杂种优势。表明F1代全茧量、茧层量的提高是靠食下量的增加而实现的。结果同时表明,F1代雌雄间饲料效率各项因素的杂种优势率均为雄蚕大于雌蚕。  相似文献   
46.
47.
动物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现行的动物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仍存在很多局限,有必要对动物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思考.主要提出了动物学在教学改革、学生学习反馈、竞赛驱动、多学科交叉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模式探索,旨在培养动物学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动物学学科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双一流"建设中的潜在优势学科,因此构建一套以多学科交叉为核心的动物学研究生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对动物学学科发展及高等农林院校"双一流"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鳞翅目昆虫是柞树的重要害虫类群。为了提高柞园鳞翅目害虫早期测报效率和准确度,建立了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为标准基因的DNA条形码物种快速鉴定技术。应用该技术对从柞园采集的11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和蛹基因组DNA样品进行PCR及产物测序,得到了供试鳞翅目昆虫卵和蛹594~708 bp长的DNA条形码标准基因。同一种昆虫卵和蛹的DNA条形码序列存在0~2个碱基差异,序列一致度在99.7%~100%之间。供试鳞翅目昆虫DNA条形码序列碱基A、T、G和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7%、38.5%、14.9%和15.9%。获得的DNA条形码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同源序列相似度性最高物种的DNA条形码序列一致度在91.4%~100%之间,差异度在0~8.6%之间,其中有10种鳞翅目昆虫的卵和蛹的样品(编号1~20)与Gen Bank数据库中同源序列的一致度在99%~100%之间,差异度为0~1.0%,只有1种鳞翅目昆虫的卵和蛹样品(编号21、22)与Gen Bank数据库中同源序列的差异度较大,为8.6%。结果表明:应用建立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根据天幕毛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卵和蛹基因组DNA快速、准确地对害虫进行种类鉴定。  相似文献   
49.
根据柞蚕在不同地区的化性变化,可将我国柞蚕生产地区分成一化性柞蚕区、二化性柞蚕区.一化性柞蚕区在自然条件下只饲养春柞蚕,其目的主要是获得优质高产的丝茧(大茧),同时还要为明年春柞蚕生产准备种茧.二化性柞蚕区饲养春柞蚕完全是为秋柞蚕准备蚕种;不适应供应秋蚕用种的冷凉地区,可饲养晚春蚕,生产的鲜茧供食用蛹市场.因各柞蚕生产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所以饲养时期、饲养方法等都有明显的区别,下面将春柞蚕饲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0.
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以下简称边检部门)处在改革开放前沿,是国家对外形象的窗口单位,代表国家在口岸通关中行使出入境边防检查的中央行政事务权,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承担着重要监管职责,对其农产品服务监管能力进行探索是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边检系统服务监管农产品的现状分析,从农产品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创新监管理念、健全培训机制、完善监管服务模式、健全监管法规等措施提高边检部门农产品服务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