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篇
农学   17篇
  16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能量为25KeV的氮离子束为诱变源,剂量分别为2.0×1017、2.5×1017和3.0×1017N+/cm2对5份水稻材料进行处理,从其后代群体中筛选得到变异株,并对其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异株的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植株高,最高达到148.67%;3种同工酶(POD、SOD、CAT)的酶活力变化趋势不一致,与对照均有明显差异;AFLP分析表明,变异株与阴性对照条带相似率很高,与阳性对照相似率低。  相似文献   
72.
近10年中国玉米单产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种质资源狭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引进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是拓宽温带玉米种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引进到温带以后会出现成熟期延迟、营养生长优于生殖生长等现象。针对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这些特点,诱变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主要对目前经常应用的几种诱变方法在改良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资源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比较。对将来大规模地运用诱变方法改良外来种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3.
确立了一种快速筛选小麦高蛋白转化后代材料的温室加代技术。比较了不同的幼胚形态、春化时间及温室温度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后 ,确定下述加代流程 :用授粉后 1 2~ 1 6d的幼胚培养直接成苗 ,在 4~ 8℃条件下春化 2 5d ,移栽入温室 ,控制温度、湿度 ,促其在 35~ 40d内开花、授粉 ,继续进行下一轮培养。此法简便、快速 ,能在 70d左右完成小麦 1代生长周期 ,不间断连续培养 ,可 1年繁殖 5代 ,显著缩短小麦生育周期 ,适合进行大量高蛋白突变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74.
利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将大豆DNA导入小麦种子胚中,通过复性电泳技术分析了受体小麦幼苗叶片中蛋白水解酶的变化,结果表明:(1)离子束介导大豆DNA片段的小麦幼苗叶片的蛋白水解酶酶谱有明显变化,出现45和280kD两条新的酶带;(2)小麦幼苗叶片中45和205kD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受环境影响较大;(3)68和72kD两条酶带在各处理的不同 pH条件下均具较强活性;(4)不同pH条件下蛋白水解酶酶谱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75.
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对作物改良的原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缘杂交的实质是分子水平的片段杂交 ,进化过程中物种间的渐渗杂交是远缘杂交的自然形式 ,从而认为物种间分子水平上的片段杂交具有进化意义。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具有相似的机理。一些渐渗杂交引起的进化现象 ,也可为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技术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小麦反转录转座子Wis2-1A在低能离子束辐照小麦生物效应中的作用,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不同注量下Wis2-1A的转录水平及在基因组中的拷贝,并用转座子显示技术研究了Wis2-1A在注量为5×1017N+/cm2的低能离子束处理后的转录对其邻近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注量的N+辐照都能提高Wis2-1A的转录水平,但在基因组水平上的拷贝没有大的提高,且在较高注量下,由于Wis2-1A的高水平转录导致其邻近的某些基因沉默,这说明Wis2-1A在低能离子注入生物效应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了不同剂量60Coγ辐照小麦种子后,种胚在萌动的不同阶段反转录转座子WIS2-1A的表达活性,分析了60Coγ射线对WIS2-1A表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结果表明,WIS2-1A的表达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种子培养时间不同,对于60Coγ辐照剂量有不同的敏感性,相对于其他培养时间和剂量,在种子培养45h受到100 Gy60Coγ辐照的时候更能有效激活反转录转座子WIS2-1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8.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Ax1亚基与小麦烘烤品质具有高度相关性,对小麦品质改良有重要作用。1992年首次分离得到1Ax1亚基基因,并由其基因序列推论得到氨基酸序列,结合生物物理学技术,进一步推测出1Ax1亚基的高级结构。由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对面团的粘弹性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由于1Ax1亚基与好的小麦面包烘烤品质具有高度相关性,使其成为在小麦品质改良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系统总结了目前在1Ax1亚基的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以及三维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9.
低能离子注入对烟草反转录转座子Tnt1多态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能离子注入对烟草反转录转座子Tnt1多态性的影响。[方法]利用TRAP技术检测离子束辐照后的烟草的反转录转座子Tnt1的多态性。[结果]随着离子束辐照剂量的增大,发芽率基本成线性减少的趋势,但在注入过程中的真空状态对种子的发芽率基本没有影响。经过离子束辐照后,烟草植株的生理特征展示出一些较明显的变化。烟草的反转录转座子Tnt1发生了转座。通过TRAP分析,Tnt1展示出一定的多态性。利用TRAP技术,通过对样本DNA的扩增,对出现的特异性条带进行测序,经BLAST搜索,没有发现与Tnt1匹配率较高的序列,初步判断其为功能未知的序列。[结论]该研究为揭示离子束的诱变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0.
絮凝剂高产菌株的离子注入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方法]以絮凝剂产生菌FJ-15为出发菌株,采用低能N+注入的方法对其进行诱变处理,从突变体中筛选高絮凝活性、性能稳定的菌株,并检测其絮凝活性。[结果]N+注入剂量为2×10^14ions/cm^2时,菌株存活率较低,随N+注入剂量增加,菌株存活率呈上升趋势,当N+注入剂量为8×10^14ions/cm^2时,菌株存活率最高(75.34%),当N+注入剂量为1×10^16ions/cm^2时,正突变率较大;通过初筛试验,得到了193株正突变菌株;通过复筛试验,得到了3株高絮凝活性的菌株FJM-10、FJM-19、FJM-29,其絮凝率分别为93.81%、86.64%、83.65%,平均较原菌株的絮凝活性(64.55%)高20%左右。其中,FJM-10菌株的稳定性最好,絮凝活性最高。[结论]FJM-10菌株的最佳发酵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或麦芽糖)和蛋白胨(或尿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