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31.
为了解京鑫养猪场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情况,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于2003年6月份对全场猪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做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本场猪群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达90%以上,为此,选自然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头,分别用血虫净0.25ml/kg,金光1号0.2ml/kg,复方914A0.3ml/kg,附红弓清0.3ml/kg,肌肉注射;阿散酸拌料200g/t。结果显示治疗附红细胞体病最有效的药物是复方914A,其次是血虫净。  相似文献   
32.
汞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汞及其化合物在仪表、化工、医药、印染、造纸、毛毡、涂料等工业部门使用很广,如使用甘汞电极的制碱工业,估计每生产一吨氢氧化钠将排出0.11-0.23kg汞。它可以污染大气、水及土壤,进而污染食品。汞中毒已成为世界上严重  相似文献   
33.
植保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施药工具,以作业高效安全、节水省药环保等特点于近几年迅速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本综述重点对我国植保无人机的施药发展现状、近年来江苏农垦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情况和植保无人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对植保无人机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4.
正腹泻是犊牛最常见、最易发的消化道疾病症状,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引起犊牛死亡,特别是冬季和早春气候恶劣,若初生犊牛发生腹泻时不能尽早发现并处理,经常导致大批死亡。引起犊牛腹泻的因素错综复杂,各种病毒、致病菌和多种寄生虫及饲喂不当均可引起犊牛腹泻。病毒、致病菌、原生寄生虫常常同时感染,协同致病,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因此明确引起初生犊牛腹泻的发生原因与过程,对准确诊断及  相似文献   
35.
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和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15 m L/667 m2药后15 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同时30%醚菌酯SC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 m L/667 m2对白粉病的持效期也较长;其次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C 50 m L/667 m2,药后15 d防效也达到88.29%。研究发现生产上常用的20%三唑酮EC 50 m L/667 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药后15 d防效仅为49.44%,药后30 d下降至34.89%。推荐将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作为三唑酮的替代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36.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牛传染病,其特征是消化道黏膜糜烂、坏死、胃肠炎和腹泻、免疫耐受与持续性感染、免疫抑制、先天性缺陷、母畜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等.1946年Olafson等[1]在美国首次报道本病,之后世界各国均有该病报道.我国也于1980年首次报道分离出BVDV,现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南京等地均有本病报道.近几年来,河北省奶牛群中也有该病的发生,BVDV平均感染率高达42.6%[2].为有效地控制奶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生,从河北省奶牛场采集腹泻及流产奶牛粪便及血液样品分离本病毒,用分离毒株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经临床应用后该病得到有效控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制备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栓剂的优选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药制剂栓的色泽、不溶物、融变时限为标准,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选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栓的制备方案.结果优选出的方案为聚乙二醇(PEG)1500 5g、PEG6000 25g,中药混合提取物6g,此方案稳定可行,并且由此制得的中药栓各项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38.
无菌采集感染温氏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牛血液,抽提E.wenyoni基因组DNA,参考GenBank发表的E.wenyoni 16S rRNA基因序列(AF016546),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并克隆E.wenyoni 16S rRNA部分基因,基因产物大小为1 005 bp.序列比较结果显示,所测序列与参考序列(AF016546)同源性最高.达97.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所测序列与支原体属病原代表种的序列接近.同源性约为70%,而与无浆体科病原代表种的序列相差较远,同源性约为50%.可见,E.wenyoni应归为支原体属,而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  相似文献   
39.
鸡艾美耳球虫阶段性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裂殖子表面抗原、细胞器抗原、子孢子抗原3个方面,综述了鸡艾美耳球虫阶段性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40.
不同中药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抑菌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打孔法),研究了黄芩等21种中药对从乳房炎奶牛乳汁中分离出的3种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情况。结果发现,大肠杆菌对黄芩高度敏感,对丹参、青翘属中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青翘、丹参、地榆、红花、蒲公英高度敏感,对枳壳、忍冬藤、萹蓄、苦地丁、蟾酥、木通中度敏感;无乳链球对地榆、当归属高度敏感,对青翘、黄芩、蒲公英、丹参、苦地丁、红花、川芎、枳壳中度敏感。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有效中药复方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