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68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温氏附红细胞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建立1种快速准确检测温氏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根据温氏附红细胞体的16S rRNA基因参考序列的保守区,利用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温氏附红细胞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扩增出1段985bp的DNA序列,EcoRⅠ酶切鉴定得到2条500bp左右的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扩增出了温氏附红细胞体的特异性条带。通过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临床样品检测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的优点。结果提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用于牛附红细胞体病诊断和流行情况监测。  相似文献   
72.
"抗暑一号"对热应激小鼠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中药复方制剂"抗暑一号"对热应激小鼠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其中1组至3组为热应激中药低、中、高剂量治疗组,4组为阳性对照组,5组为阴性对照组。各组按常规饲养,其中1组至4组模拟夏季高温天气,在生化培养箱内复制热应激病理模型。1组至3组分别灌服1∶1的"抗暑一号"煎剂0.2、0.40、.6 mL,4组和5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0.4 mL,各组连续灌胃1周。各组于末次灌药后的24 h,摘除眼球采血分离血清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中的K+、Cl-、GOT、GPT浓度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Na+、TP、ALB、AKP浓度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个剂量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热应激小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异常,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极显著(P<0.01),其中Na+、K+、TP、GPT浓度已回升至正常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5)。  相似文献   
73.
将已扩增出的鸡堆型艾美耳球虫特异性单抗轻链可变区基因进行纯化,并用纯化的基因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于感受态细胞JM109,筛选出阳性重组子,提取阳性重组子质粒并进行测序,得到特异性单抗轻链可变区的基因序列。为鸡堆型艾美耳球虫特异性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本试验应用1.0×103、1.0×104和5.0×1043个不同剂量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进行人工感染发病。对雏鸡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卵囊排出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用3个剂量水平分别感染雏鸡时,卵囊排出均集中在第6~12d之间。其中第7d时的卵囊排出量最高,且3个剂量水平中,1.0×103组OPG最高达81.00;1.0×104个/只和5.0×104个剂量组略次之,分别为76.50和68.85;第7d以后各组的卵囊排出量均逐渐减少,到第13d时基本不再向外排卵囊。  相似文献   
75.
堆型艾美耳球虫单链抗体-PE40重组免疫毒素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indⅢ对已构建的质粒pT-PE40和原核表达载体pET22-ScFv进行单酶切,回收纯化1 101 bp的PE40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至pET22-ScFv载体中,构建重组免疫毒素表达质粒pET22-ScFv-PE40。将该质粒转化入感受态大肠杆菌J M109中增殖,提取质粒后用SalⅠ和NotⅠ进行双酶切鉴定,得到了1 114 bp和6 181 bp目的基因片段。测序鉴定PE40的插入方向,选取以PE40基因5′端与ScFv基因3′端连接的重组质粒,构建了抗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免疫毒素质粒pET22-ScFv-PE40。抗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质粒pET22-ScFv-PE40经1 mmol/L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约68 000的目的蛋白。使用抗PE多克隆抗体对目的蛋白进行蛋白印迹分析,结果表达产物与抗PE多克隆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证明融合基因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76.
艾美耳球虫单卵囊分离及PCR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为止,鸡主要有7种艾美耳球虫,在卵囊形态、结构、大小、肠道病变、寄生部位、最短孢子化时间、最短潜伏期等方面均具有自身特征[1].这使球虫诊断问题复杂化.  相似文献   
77.
78.
奶牛新孢子虫病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表的新孢子虫(N.caninum)Nc-5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新孢子虫PCR方法。从新孢子虫ELISA检测抗体阳性奶牛血液中提取DNA,用PCR方法对新孢子虫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序列测定,证明其可靠性。结果显示,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350bp,扩增产物经MspⅠ酶切为218bp和132bp2条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分析表明,本试验扩增的Nc-5基因片段与GenBank发表的其他新孢子虫Nc-5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6%~95.4%;通过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特异、灵敏、快速、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79.
獭兔螨病又叫疥癣俗称癞病,是指由于疥螨科或痒螨科的螨寄生于獭兔体表而引起的慢性寄生皮肤病。患部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逐渐向周围扩散和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是该病的特点。本病对獭兔的危害十分严重,患病獭兔贫血、消瘦,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獭兔螨病的流行特征 獭兔螨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和秋末、春初。因为这些季节日光照射不足,獭兔背毛长而密,兔舍卫生状况不佳,皮肤表面湿度较高的条件下,最适合螨的发育。夏季獭兔绒毛大量脱落,皮肤经常受到日光照射,皮温较高,并经常保持干燥状态,这些条件均不利于螨的生存和繁殖,大部分虫…  相似文献   
80.
单链抗体是一种新型的基因工程抗体[21]由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通过一段短肽(Linker)连接而成,其分子质量小,结构简单,较亲本抗体免疫原性低,但却较好地保持了亲本抗体的抗原亲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