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8篇
  4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为建立一套适合玉米单倍体胚性愈伤培养和快速筛选体系,以单倍体诱导系MT-1为父本,18-599红为母本进行单倍体诱导,设置暗培养、全光照培养和光暗周期培养3种光照培养方式,均分别培养0、1、5、10、20、40 h后,观察幼胚形态和颜色。结果表明,自交系18-599红的单倍体和二倍体幼胚均能正常诱导形成胚性愈伤组织;不同光照培养方式对紫色(二倍体)愈伤率的检出效果依次为光培养>光暗周期培养>暗培养。通过光照筛选的方法可在早期鉴定愈伤组织,其二倍体愈伤的筛选率在培养20 h时可达68%,40 h时为71%,剔除了大部分非单倍体愈伤,综合分析确定光照强度为2 000 lx、20℃处理20 h为最适光照筛选处理。染色体压片技术获得的拟单倍体愈伤中有二倍体愈伤的检出,但经流式细胞仪检出获得的拟单倍体愈伤再经染色体压片检测,无二倍体愈伤,表明流式细胞仪检测单倍体愈伤的准确性高于染色体压片技术。通过光照初步筛选结合流式细胞仪的精确鉴定,迅速从3 000个单倍体愈伤中获得110个单倍体愈伤,单倍体愈伤率3.67%。本研究结果为以玉米单倍体愈伤为转基因受体,快速获得转基因植株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2.
贵州森林公园经济效益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贵州森林公园旅游对经济、收入、就业等方面影响,并对未来的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和旅游就业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3.
β-半乳糖苷酶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采用生物技术生产半乳糖苷酶以及此酶在生物技术各个方面的应用。报道了β-半乳糖苷酶在研究和应用上的一些新领域和新进展。  相似文献   
64.
从培肥草地土壤肥力的角度,研究了施肥(低氮、高氮、磷、低氮磷、高氮磷)和切根对退化羊草草原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影响,为评价监测研究区农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施肥和切根对草地土壤有机碳、全磷、C/N、电导率和pH无显著影响,切根处理使土壤全氮含量减少了14.5%。2)切根处理草地的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施肥处理,且脲酶对农业措施的响应更敏感,变化范围为0.82~2.26 mg $NH_{4}^{+}$ ·g-1·3 h-1。3)土壤有机碳与全氮、C/N、铵态氮、硝态氮、速效氮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全磷、电导率、pH、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施肥和切根可在短期内提高退化羊草草原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切根有利于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从而对草地养分的转化产生潜在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5.
该研究主要分析糯玉米/大豆间作对鲜食糯玉米及鲜食大豆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该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虽然间作糯玉米和大豆的鲜产分别较单作下降21.20%、31.05%,但间作土地当量比(1.48)大于1,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糯玉米/大豆间作对糯玉米的多数性状有提高作用,而大豆的多数性状则有下降趋势.各模式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是:糯玉米/大豆间作、糯玉米单作、大豆单作.  相似文献   
66.
黄柏与抗菌药联合抗耐药大肠杆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柏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体外抗含fos A3和β-内酰胺酶(ESBLs)型耐药基因大肠杆菌的效果,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确定细菌所含耐药基因种类,采用二倍微量稀释法分别检测黄柏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1/2 MIC的黄柏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抑制耐药大肠杆菌。结果显示,分离到含fos A3和CTX-M耐药基因大肠杆菌;黄柏水提取物的MIC大于0.5 g/m L,以1/2 MIC的黄柏水提取物与14种抗菌药联合使用3代后,抗菌药抗菌活性显著增强,黄柏水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抗菌药MIC,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黏杆菌素、痢菌净、磺胺间甲氧嘧啶、加替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磷霉素的MIC均降到1.562 5μg/m L以下。黄柏水提取物联合抗菌药应用可能具有协同抑菌作用,可用于耐药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7.
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2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48-2,9636,RP125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2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S260个单株的配合力进行研究,以分析不同群体自交后代间、群体内S2株系间、株系内个体间配合力差异。结果表明,除株高、穗位高、行粒数外,其余性状GP-5 S2GCA优于GP-4 S2,多数性状群体内S2株系间GCA具有较大差异,株系内个体间经济性状GCA的差异远远大于农艺性状;不同性状及同一性状不同群体自交后代所配组合SCA效应值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的数目均有一定差异,且GCA与SCA无明显相关关系。55,57,89,93,105,107株系多数性状具有较高的GCA,可能有较大利用潜势。  相似文献   
68.
箭筈豌豆是一种优良的绿肥作物,具有固氮、改善土壤结构等功能,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十分普遍,但目前关于种植箭筈豌豆对土壤微生物养分代谢特征影响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盆栽试验,设置了不同种植密度的箭筈豌豆处理,包括低密度组(19株·盆-1)与高密度组(40株·盆-1),同时设置空白土壤作为对照,研究上述处理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高密度组箭筈豌豆生物量和养分积累量均高于低密度组,从土壤获得的有效养分增加,植物生长受P的限制性增强;2)种植箭筈豌豆高密度组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可溶性无机磷含量,尽管对可溶性有机碳和总氮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溶性总氮较对照明显有降低的趋势,最终对土壤可溶性养分计量比RC:N、RC:P、RN:P的影响不显著;3)种植箭筈豌豆增加了SMBC、SMBN含量和SMBC:SMBP、SMBN:SMBP,降低了SMBP含量和SMBC:SMBN,表明微生物生长对N的需求量增加;4)种植箭筈豌豆降低了土壤BG(C-获取酶)酶活性而增加了(NAG+LAP)(N-获取酶)和AP(P-获取酶)酶活性,降低了BG:(NAG+LAP)、BG:AP和(NAG+LAP):AP,表明土壤微生物通过增加N和P获取的酶活性以增加对短缺养分的获取.因此,种植不同密度的箭筈豌豆在改变土壤养分特征的同时,还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养分代谢特征,微生物通过调整体内养分含量及胞外酶的分泌量及计量比以适应新的资源供应特征.  相似文献   
69.
围封与放牧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阿拉善高原微温干旱温带半荒漠类草地为对象,研究了围封与放牧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荒漠区退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围封与放牧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围封样地内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高于放牧样地(P<0.05),从而使得其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显著低于放牧样地,且围封与放牧条件下不同土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规律均为表层(0~10 cm)土壤高于下层(10~20 cm)土壤。2)围封样地表层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高于放牧样地,下层土壤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高于放牧样地,而脲酶活性则显著低于放牧样地。对于土壤蔗糖酶活性,围封样地仅下层土壤显著高于放牧样地,而表层土壤无差异。另外,围封和放牧条件下3种酶的活性在不同土层间的高低规律也不一致。3)围封与放牧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表现不同,围封条件下,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蔗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放牧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均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另外,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与脲酶活性在放牧条件下也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农林业的不断重视,农林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农林业的发展中,关于植物病虫害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存在的问题,而且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植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植物病虫害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也出现了一些新生的植物病虫害,对于植物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原则【1】,做好植物病虫害的预报预警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使植物病虫害不会对植物造成巨大的威胁,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加强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几点简单地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