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68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用CDV弱毒、CPV弱毒、CAV 2型弱毒和ERA弱毒成功研制了犬用四联疫苗。该四联疫苗安全可靠 ,免疫原性强 ,免疫期 6个月以上。该四联疫苗免疫剂量为 3mL/只 ,CDV、CPV和CAV 2型和ERA弱毒疫苗效价为 10 6 0 ~ 10 7 5,应用接种 30万只犬 ,抗体阳转率为 90 %。  相似文献   
12.
为预防水貂出血性肺炎的发生,制备了水貂二联四价灭活疫苗,并进行了评估。对强致病性E、G和D型铜绿假单胞菌及H11基因型大肠杆菌进行了菌株的灭活,制备疫苗,对疫苗进行安全性检查、超剂量检查、最小免疫剂量确定、水貂攻毒保护试验及初步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菌株灭活完全,平板上未见单一菌落出现,疫苗初步制备完成且安全检查试验中试管内未出现浑浊,超剂量检查试验中接种水貂未见不良反应。最小免疫剂量为0.5mL(5.0×108CFU)时对水貂起到完全保护,此时感染剂量为10 LD50个细菌,初步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本研究针对由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水貂出血性肺炎的预防和二联四价灭活疫苗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貂病毒性肠炎巢式PCR,PCR-RFLP联合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VP2基因序列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检测水貂肠炎细小病毒的巢式PCR方法。采用一次扩增的敏感性来检测5个TCID50/mL的细小病毒MEVB株,二次扩增的敏感性来检测0.05个TCID50/mL的细小病毒MEVB株。同时,利用该方法第一轮PCR产物酶切,能够区分犬细小病毒与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利用生物反应器制备规模化、自动化生产水貂犬瘟热Vero活疫苗,在7 L生物反应器中悬浮培养Vero细胞,并考察培养基、细胞初始接种密度、培养方式、病毒感染复数和感染时间等参数对细胞增殖、病毒滴度以及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含有5 g/L微载体的DMEM培养基中接种Vero细胞(30~40 cells/球),设定p H、温度、溶氧值和转速分别为7.2、37℃、50%和55 r/min,培养方式为批次培养(0~48 h)+灌流培养(48~96 h)组合方式,培养Vero细胞3~4 d或细胞密度达到200 cells/球以上时,按照MOI=0.0001~0.001吸附接毒,调低温度(33℃)继续培养100~120 h,即可获得高滴度病毒液(10~(6.5)~10~(7.2)TCID_(50)/0.1 m L),经无菌检验合格后,配制水貂犬瘟热Vero细胞活疫苗(CDV3-CL株,悬浮培养),疫苗符合《中国兽药典》三部(2015版)的规定。试验建立了7 L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Vero细胞制备水貂犬瘟热活疫苗的新工艺,为进一步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通过分析犬细小病毒病现有的诊断手段,对犬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常用的犬细小病毒病监测指标主要包括CPV、CPV DNA、CPV抗原、抗-CPV抗体。核酸监测由于快速,方便操作、灵敏的特点,被认为是实验室常用诊断手段,也是"金标准",对发病或隐性带毒犬都有特别的优势。CPV抗原作为现症感染指标、抗-CPV抗体作为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的指标,基于此建立的ELISA、胶体金试纸条大大节约了检测时间。文中将从犬细小病毒免疫原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两方面将其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和黏膜病(mucosal disease,MD)均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感染引发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世界养牛业的发展。文章概述了BVDV分型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并从急性感染、经胎盘或子宫感染、持续性感染和黏膜病4个方面总结了近期国内外BVDV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根据序列保守性及是否致细胞病变可将BVDV分为两种基因型和两种生物型,其中,新发现的"HoBi"株归类为瘟病毒属。BVDV基因进化很快,基因组编码4种结构蛋白和8种非结构蛋白,编码蛋白在病毒的复制、翻译及在宿主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BVDV致病机制复杂,急性感染会造成病毒血症、繁殖障碍、免疫抑制等,急性感染牛发生腹泻的原因与BVDV感染胃肠道的肌层、黏膜下层并干扰肠道神经的正常功能相关,非致细胞病变型(NCP)BVDV是造成急性感染的病因。胚胎感染BVDV取决于病毒首次侵袭时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阶段。NCP型BVDV具有抑制胎儿体内产生Ⅰ型干扰素的能力,致使该病毒在宿主中得以生存并形成持续性感染牛,当持续性感染牛再次感染与NCP型BVDV高度同源的致细胞病变型(CP)毒株时直接诱发黏膜病。两种生物型的产生是发生持续性感染和黏膜病的重要因素,NCP型可向CP型BVDV进行转化。本综述有助于发现控制BVD-MD传播的新途径,为消灭该病和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犬瘟热病毒感染机制及其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综述介绍了犬瘟热病毒的6种结构蛋白N、P、L、F、H和M蛋白在病毒入侵宿主和宿主细胞内繁殖的功能;简要描述了犬瘟热病毒入侵动物机体感染传播的机制,其中细胞受体SLAM和PVRL4解释病毒的趋向性;介绍了临床诊断、试验动物法、血清学方法和核酸诊断等鉴别诊断犬瘟热的方法及其优缺点.通过系统了解犬瘟热病毒的感染途径及其诊断方法,有助于发现控制犬瘟热病毒传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水貂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并为抗病育种积累可供选择的基因素材。本试验以雪貂TLRs基因为参考序列设计4对引物对水貂TLR4、TLR6、TLR7及TLR8进行分子克隆,并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TLR4和TLR7基因mRNA在不同年龄水貂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水貂TLRs与食肉目动物(雪貂、北极熊、大熊猫、海象、海豹、犬、老虎和猫)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中距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表明TLR4和TLR7在检测的组织中广泛表达且表达量存在差异,相比成年水貂,仔貂各组织中TLR4或TLR7基因表达量更高。  相似文献   
19.
人类健康、畜牧业和动物卫生是紧密相联的,兽医公共卫生不仅聚焦于食品卫生和环境的污染,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并且在再发和新发人兽共患病的控制中已经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中简述了兽医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作用、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和特种经济动物的兽医公共卫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水貂肠炎病毒(ME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F81细胞从疑似患有肠炎的水貂粪便样品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形态学、血清学、动物回归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离的病毒为MEV,命名为LN-10。对该病毒主要结构蛋白VP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基因进化分析表明,LN-10分离株VP2基因与GenBank中的其他18株MEV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均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9.3%~100%和99%~100%,其中核苷酸同源性与ZYL-1株为100%,而氨基酸同源性与ZYL-1株和Manzhouli株均为100%。本研究为ME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