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6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本研究利用体内诱导表达抗原技术(IVIAT)来筛选和鉴定羊布鲁菌特异的体内诱导抗原,为筛选新的毒力分子,诊断靶标、疫苗候选抗原和药物靶点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收集临床上羊布鲁菌阳性血清,吸附后作为探针,构建羊布鲁菌16M基因组表达文库,进行体内诱导抗原的筛选,同时利用RT-PCR验证筛选得到的基因,对筛选得到的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利用临床上感染布鲁菌的羊阳性血清作为探针,通过体内诱导抗原技术成功地从羊布鲁菌的基因组中筛选得到了14个体内诱导表达的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布鲁菌的糖代谢、tRNA修饰、离子转运和跨膜运输等生物过程,这些分子有的已经被证实是布鲁菌的药物靶点和毒力分子,有的可能与布鲁菌的毒力和免疫相关,可以作为疫苗候选抗原和诊断标识。体内诱导抗原技术(IVIAT)成功地应用到布鲁菌候选抗原和诊断标识的筛选和鉴定研究中,利用该技术成功获得14个体内诱导基因,这些基因将为布鲁菌疫苗的研制和诊断产品的研发提供候选抗原和诊断标识。  相似文献   
72.
综述了狐传染性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免疫研究进展,提出了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73.
为了给制备犬和狐白细胞介素-2相关免疫治疗剂、免疫增强剂提供材料,并且为构建插入犬和狐白细胞介素-2基因表达盒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提供物质基础,从犬、北极狐两种犬科动物基因组中克隆白细胞介素-2,经测序验证扩增片断长度为580 bp,包含全部编码序列和两侧非翻译区。序列分析表明犬与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都超过99%,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4.
将犬腺病毒2型(CAV—2),用PK_(15)细胞继代53代后毒力减弱,然后用A_(72)细胞继续继代20代。经对继代毒的毒力测定和稳定性试验证明,53—73代毒对狐无致病性,而且毒力稳定,我们选用60—69代毒作制苗种毒成功地研制出狐狸脑炎弱毒苗。试验表明,该苗具有制造技术先进、使用安全、免疫原性好等优点。狐免疫10~(4.5)TCID_(50)/ml接种疫苗,保护率可达100%。该苗免疫21天后能耐受10~(-2)CAV—l强毒的攻击,免疫期为一年。现场应用26754头份均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75.
利用大肠杆菌p ET-30a表达系统表达口蹄疫病毒(FMD)O型野毒株完整的VP1蛋白,并以Western blot试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VP1蛋白以可溶性表达,大小约为25 ku,可与标准O型口蹄疫病毒阳性血清特异结合。由此说明,口蹄疫病毒VP1原核表达蛋白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构建口蹄疫病毒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和快速特异诊断试剂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6.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病,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疫苗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该病最经济、最直接的措施.然而,国内几无商业化宠物疫苗,特别是猫用疫苗,国外疫苗进口困难,亟需开发新型宠物用高效疫苗.对国内外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疫苗现状及不同类型疫苗(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等)...  相似文献   
77.
用建立的检测雉鸡血清中抗结核抗体的 PPA-ELISA法与平板凝集法同时检测216份雉鸡血清,阳性率分别为54.2%(117份)和43.1%(93份).证明 PPA-ELISA法对于雉鸡结核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78.
根据犬瘟热病毒(CDV)弱毒株Onderstepoort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序列设计了套式引物,建立了RT-nested 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法可以特异扩增出CDV NP基因片段,但从RNA病毒狂犬病病毒(RV)、犬副流感病毒(CPIV)、犬冠状病毒(CCV),DNA病毒犬细小病毒(CPV)、犬腺病毒(CAV)及正常Vero细胞中均不能扩增出条带。敏感性试验表明,RT-PCR可以扩增10^-6稀释度的病毒RNA,而建立的RT-nested PCR可以扩增到10。稀释度的病毒RNA,后者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前者。用RT-nested PCR法检测了2006年我国东北地区临床表现犬瘟热症状的病例19例,检出率达90%,明显高于RT-PCR的检出率(45%)。部分病例扩增片段的测序结果表明,CDVNP基因出现个别碱基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犬瘟热病毒RT-nested PCR方法敏感、特异,适用于动物犬瘟热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79.
2006年从南京疑似细小病毒感染的病犬中分离犬细小病毒一株,分离的病毒培养物能凝集猪红细胞,凝集效价达到128倍,并能被已知的犬细小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其衣壳蛋白基因VP2被克隆并测序,核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血清型为CPV-2b。通过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VP2区域可能的B细胞表位分别为:5-30,300-320,360-380,380-400,400-420区段,这为犬细小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为考察新研制的水貂犬瘟热Vero细胞活疫苗(CDV3-CL株,悬浮培养)的安全性,分别以一次单剂量(1头份)、单剂量重复和一次超剂量(10头份)接种动物,对疫苗进行全方位安全性评价,试验动物涉及水貂幼崽、育成水貂以及妊娠水貂等,重点观察注射动物的体温、食欲,生产性能是否发生改变、注射部位是否出现炎症反应以及实验动物接种部位组织病变等,连续观察15d,结果发现,实验动物没有发生炎症反应,动物体温变化也处于正常范围内,证明疫苗是安全的,从而为疫苗的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