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我市因遇洪涝灾害,于1998年10月中旬在武隆县白马镇发生了炭疽疫情,现报告如下:1疫情发生经过1998年10月中旬,武隆县白马镇一心村二社社员问能家里从白马镇街上买了半边猪头煮熟饲喂家中的猪而引起,致使家中100公斤的猪于10月20日死亡,到11月6目共死亡3头猪。使66头猪发病。白马镇肠衣厂收购商能家死猪小肠,使250笼小肠被污染。县水泥厂有16名职工,其中有10户13人因购买死猪肉,食后发病。疫情发生后,武隆县白马镇、苍口镇出现“恐肉风波”,白马镇疫情的前后猪肉销售量下降4…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基于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圈养雄性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麝香分泌的监测,分析圈养林麝泌香的分泌规律,确定个体年龄、圈群性比及圈舍结构对其麝香产量的影响,为高生产力林麝驯养及麝香可持续供给提供参考。【方法】监测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圈养林麝的麝香分泌,基于个体识别及麝香的人工采收,准确记录麝香产量(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浮液后的麝香重)。【结果】四川马尔康麝场圈养雄性林麝的泌香量区间为0~19.60 g,均值为(9.24±0.77)g;因圈舍改装及随后转圈的综合胁迫效应,泥地基底圈舍中的雄麝泌香量(8.52±1.29)g显著低于砖地基底的原装圈舍中的林麝(9.99±0.84)g(P0.01);马尔康林麝的泌香峰值年龄段是4~7岁,其泌香量均值为9.63 g(±0.82)。随年龄增长,雄麝泌香量有减少的趋势,但林麝年龄对其泌香量的效应不显著(P0.05)。模型y=-0.371 1+2.440 1a+0.050 7a2-0.028 4a3可近似拟合雄麝泌香量同年龄的关系;圈群的雌雄性比对雄麝泌香量的效应显著(P=0.05),性比为1雌4雄圈群的雄麝泌香量(4.90±2.23)g显著低于性比为1雌5雄圈群(10.70±1.21)g(P0.05)和性比为1雌6雄的圈群雄麝的泌香量(9.85±0.99)g(P0.05),后两类雄麝的麝香分泌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砖地基底圈舍林麝的麝香产量显著高于泥地基底圈舍(P0.01);虽圈养林麝年龄对泌香量的效应不显著(P0.05),但随年龄递增,雄麝泌香量有减少的趋势;就麝香生产而言,马尔康麝场组建圈群的最适雌雄性比为1∶5~6(P0.05)。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研究引起黑熊腹泻的病原和筛选治疗用抗菌药物,试验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和16S rRNA PCR方法从都江堰某养熊场的黑熊腹泻粪便样品中分离、鉴定出4株大肠杆菌(E.coli),并对其进行小白鼠感染试验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出的4株菌均为致病性E.coli,对8类14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丙氟哌酸、磺胺异恶唑和复方新诺明耐药性最高;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诺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说明可选用哌拉西林、头孢他啶、诺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和美罗培南等药物对该场发生腹泻的黑熊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4.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病作为世界范围发生的疾病,严重危害着养猪业的发展,对其进行防治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副猪嗜血杆菌菌株中1、5、10、12、13和14型菌株毒力较强,2,4、15型菌株毒力中等,8型菌株毒力较弱。4、5、13型菌株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流行。由于在实际生产上常发生灭活疫苗免疫失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文...  相似文献   
105.
中药“地榆散”防治鸡白痢病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筛选的"地榆、泽泻、黄芩、石榴皮、陈皮"等中药,对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单味中药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在10mm以上,"地榆散"制剂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菌圈达12.8mm,高于单味中药抑菌圈。说明由"地榆、泽泻、黄芩、石榴皮、陈皮"等中药按照中兽医学理论设计组成的"地榆散"制剂,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治疗试验证明,将"地榆散"制剂,以高、中、低三个剂量对鸡白痢沙门氏菌人工感染鸡的治疗试验表明:中剂量10g/kg添加量,连用5d,间隔10d,再以5g/kg量拌入饲料控制3d疗效最佳,经20d的试验期,治愈率为90%,比药物对照组治愈率高出12%,经P<0.05。对鸡白痢阳性商品产蛋鸡,经60d的试验期,可使鸡白痢的阳性率由100%降低到14%,下降了86%,对照组阳性率仍高达93.3%,仅下降6.7%,治疗组产蛋率提高12%,不治疗组产蛋率下降45%,P<0.01。说明中药"地榆散"不仅对鸡白痢病有明显治疗效果,也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有可靠的抗菌效果,且对鸡体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圈养林麝球虫病的地域分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麝是麝类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经济动物,它们所生产的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由于多年的过度猎杀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野生数量已下降到了不足百万头,亟待强有力的保护.因此,国家已把林麝定为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07.
神经纤维瘤起源于神经外膜、神经束膜或神经内膜,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常见良性肿瘤.肿瘤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严重者可侵及内脏及骨骼等深部组织.发生躯干及四肢的瘤体常随年龄而缓慢生长,功能受到严重影响[1].人医对神经纤维瘤的诊断与治疗已非常常见,而目前尚未见林麝神经纤维瘤的报道.现将笔者在四川养麝研究所遇到的一例林麝腿部神经纤维瘤病例的治疗与诊断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下面结合个人的体会,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和科学内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9.
动物轮状病毒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MA-104细胞静置培养,胰酶处里样本的方法从仔猪和羔羊泻便中分离到两株轮状病毒(暂定名为PRV与SWV)。细胞培养证实所分离毒株均适应于MA-半连104细胞,并且产生明显的CPE;SPAIEM检查证实,PRV和SRV均呈现十分典型的轮状病毒的形态特征;理化及生物学特性检查结果显示:PRV和SRV对有机溶剂(乙醚、氯仿)、温度(50℃ 30min)、酸碱度(pH3.0)均有抵抗力;中和试验证实所分离毒株与NCDV有血清学相关性;RNA-PAGE有11条RNA带,其带型与有关资料报道相吻合,为4、2、3、2带型,但两株分离毒株的带型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0.
本试验以鸡新城疫(ND)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为模型,研究蒙成药巴日布·寸汤对ND弱毒苗和IBD中毒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巴日布·寸汤与ND及IBD疫苗同期配合使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作用,可明显地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