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CaCl_2对棉花幼苗抗旱性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0.01mol·L-1CaCl2浸种和喷叶能减缓土壤干旱条件下棉花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和水势(ψW)的降低,明显提高棉花的抗旱性。经CaCl2浸种和喷叶的棉花幼苗叶片,在土壤干旱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幅度较小;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加幅度较小。说明CaCl2浸种和喷叶都可以提高棉花叶片的保水能力,增强各种生理活动,并能稳定膜结构和维持膜完整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棉花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2.
大豆内生芽孢杆菌的分离和促生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大豆内生芽孢杆菌,以期获得能够促进作物生长的微生物资源.从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大豆种子中分离到40株内生芽孢杆菌.发芽试验中,菌株发酵液浸种处理大豆种子,大部分菌株表现出促进生长作用.其中促生作用最好的SN10E1菌株使豆芽长度增长41%,百株鲜重增长28%.从形态、生理生化反应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等方而分析,最终确定SN10E1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herium).综合比较,确定SN10E1菌株具有促生作用,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型可见光催化剂钒酸铋(BiVO_4)的改性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半导体可见光光催化材料BiVO_4的改性制备方法和光催化性能,对BiVO_4的不同制备工艺方法(水热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进行了比较,并叙述了BiVO_4改性研究(同质异构体、掺杂、修饰、负载等)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有效提高BiVO_4活性的对策建议:改进BiVO_4的制备工艺、寻找最佳的掺杂材料、探索适当的异质结构以及合适的负载载体。  相似文献   
14.
农杆菌介导普那菊苣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那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cv.Puna)叶片为试验材料,接种于含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MS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芽分化以及根再生的诱导,分析了不同激素浓度及其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以及根再生效果的影响。以已经建立的再生体系为基础,以农杆菌菌株LBA4404(含质粒pBin438-TaNHX2)侵染转化普那菊苣,探索普那菊苣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对外植体适宜的预培养时间为2~3d,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时间也应控制在2~3d;侵染时间控制在8min左右;卡那霉素(Km)阳性筛选的适宜选择浓度为60mg·L-1。乙酰丁香酮(AS)200μmol·L-1是促进农杆菌转化的最佳浓度,200 W超声波处理、20次负压处理也可提高农杆菌转化率效果。26mg·L-1 Km是野生型普那菊苣苗能够存活的上限,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噻肟钠在500~1000mg·L-1浓度范围内、羧苄青霉素300mg·L-1和氨苄青霉素在40~60mg·L-1浓度范围内均能较好的诱导出愈伤组织和芽。将来自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Na+/H+逆向转运蛋白(vacuolar Na+/H+exchanger or antiporter,简称NHX,NHE或NHA)导入普那菊苣;经抗生素筛选以及针对TaNHX2基因的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获得了28株转TaNHX2基因的普那菊苣植株。  相似文献   
15.
小麦远缘杂种材料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蓝偃麦草和普通小麦远缘杂交得到的多年生1号、中_1、中_2、中_3、中_4、中_5等6个小麦杂种材料的部分抗旱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这些材料在正常供水、水分胁迫以及饱和复水三种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差异。结果表明,6种材料的共同特点是根系发达,具有抵御和忍耐干旱的优良特性。水分胁迫时6个杂种材料之间的变化与亲本天蓝偃麦草呈相同趋势,表现为气孔阻力提高,蒸腾强度减少,保持较高叶水势。呼吸作用、细胞膜透性、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幅度小。饱和复水48小时,各项指标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比对照晋春8号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6.
菊苣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影响农杆菌GV1301菌株介导的菊苣遗传转化的几种因素,建立了菊苣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抗性苗.结果表明,采用菊苣叶片,经预培养和共培养2 d,农杆菌浸泡时间为5~7 min,卡那霉素20 mg/L,头孢霉素600 mg/L,最高转化频率达7.1%,经PCR检测,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菊苣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证明:中_4、中_5两个远缘杂种后代材料,保留了其亲本天蓝堰麦草许多重要的抗旱优良特性,地下部根系发达,根冠比大,在土壤干旱条件下能主动调节根系活性,提高吸水能力.地上部叶片比孔面积小,蒸腾消耗低.在水分胁迫时能建立起开源节流的水分经济,保持较高的水分势.不同水分处理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细胞膜透性变化幅度小,恢复性好,对干旱有较强的适应性,是小麦抗旱育种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大豆生物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90年代以来,大豆的生物工程研究重点放在建立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上,随着遗传转化和再生技术的发展,我国已获得了抗病、抗虫转基因大豆植株,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大豆遗传转化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法、基因枪及PEG法。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以大豆子叶、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卡那霉素筛选,器官发生再生转化植株;花粉管介导法是以植株整体为受体导入外源原因,获得稳定遗传品系;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是以大豆幼胚的胚轴、用基因枪轰击生长点,可以从任意一个基因型获得转基因植株;PEG介导的遗传转化是将质粒导入大豆原生质体,通过潮霉素进行筛选,获得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19.
菊苣再生体系建立及转AFL2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菊苣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建立高效再生体系和农杆菌介导的稳定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再生频率从48%提高至100%;单叶盘再生芽数达12个;试管苗叶片与农杆菌菌株PIG 121 Hm共培养3 d,在附加卡那霉素20 mg/L和头孢霉素600 mg/L再生培养基上选择培养2周后,叶片再生出转化芽,绿芽率达8.6%,转化芽在附加30 mg/L卡那霉素培养基中长大并继代增殖,初步鉴定是转化芽.  相似文献   
20.
导入APX基因提高了普那菊苣植株的抗逆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把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来自棉花(Gossypium spp.)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基因导入普那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cv.Puna)。结果表明:经过卡那霉素(Km)筛选和对抗性植株的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APX基因成功地整合到普那菊苣基因组中。转APX基因普那菊苣植株对NaCl和甘露醇胁迫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在NaCl浓度为500mmol·L-1、甘露醇浓度为30g·L-1的条件下,转APX基因不定芽能够正常生根和生长,转基因植物叶片外植体能够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而野生型植株不定芽不能正常生根、已生根幼苗不能正常成长,野生型植株叶片不能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