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8篇
  90篇
综合类   54篇
畜牧兽医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81.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细胞内受体,也是一种重要的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现有研究发现AHR的配体和其生物学功能具有多样性,并且对动物繁殖活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晰。本文对AHR的配体、AHR在动物机体的分布与表达调控、AHR对激素分泌及生殖系统的作用、AHR多态性和拷贝数与产仔数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为扩展动物繁殖理论提供新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2.
以永定河(北京段)滨河带的藤本植被和次生乔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法和根系分析法,利用形态学和统计分析学的解译手段,对得到的剖面染色图片进行优先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藤本植被覆盖的样地基质流深度比次生乔木林小5.48 cm,优先路径的通道数量比次生乔木林多67%。藤本植被的优先流现象更明显,平均染色面积比(34.17%)、优先流比(69.44%)和长度指数(457.79%)分别比乔木样地大9.89%,18.66%,25.71%。2种覆被状况下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藤本植被覆盖下土壤表层0—10 cm根长密度是次生乔木林样地的2.96倍。2种覆被状况下的染色面积比和根长密度关系曲线拟合较好,藤本样地相关指数R~2高达0.97。在相同外界条件下,藤本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比次生乔木林土壤优先流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83.
[目的]研究永定河平原地区的优先流现象,解析其形态特征和发育程度,明确影响优先流的主要因素,为该区域淡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种典型植被柳树、荆条和狗尾草为对象,在25 mm入渗水量下(大雨)通过野外亮蓝染色示踪试验获取原始土样和染色剖面图像,使用图像处理技术解析水分和溶质在土壤中下渗的形态规律,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成分分析法研究不同土壤因子对优先流产生和发育的响应。[结果](1)柳树、荆条和狗尾草土壤优先流分别集中在10—40 cm处、10—40 cm处和10—30 cm处,最大染色深度分别为40.0 cm, 44.8 cm, 31.5 cm。不同植被类型垂直剖面上显示出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2)优先流发育程度为柳树样地>荆条样地>狗尾草样地。柳树样地和狗尾草样地的染色面积比和长度指数差异显著(p<0.05),荆条样地与其他2种植被差异均不显著(p>0.05)。(3)黏粒、砂粒、粉粒含量对方差变异性的贡献率为24.824%,根重密度和有机质含量对方差变异性的贡献率为46.312%。[结论]永定河平原南部3种典型植被中柳...  相似文献   
184.
集约化畜禽场的臭气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臭气处理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生物法因其低成本、除臭效率高的优势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综述不同生物除臭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对影响除臭性能的主要因素(填料、pH、营养、温度、微生物)进行分析。总结新型生物除臭设备及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生物除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5.
【目的】研究不同入渗水量下的西南喀斯特地区人工林的优先流现象,明确入渗水量对优先流程度的影响,对当地人工林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野外染色示踪实验以及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优先流在竖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形态特征,以及染色面积比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并提取优先流比等5个特征参数作为优先流评价指标,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对不同入渗水量下的优先流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喀斯特地区人工林下的土壤中存在优先流现象,25 mm入渗水量下的优先流主要沿竖直方向运动,而60 mm入渗水量下的水流横向运动活跃。当入渗水量为25 mm和60 mm时,土壤染色面积比分别为5.72%和27.92%,且三次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喀斯特地区马尾松人工林在大雨和暴雨条件下的染色面积比与土壤深度间的关系。当入渗水量由25 mm提高至60 mm时,基质流深度、平均最大入渗深度和长度指数均显著提高,优先流比和染色形态变异系数显著降低。25 mm入渗水量下的优先流指数为0.52,高于60 mm入渗水量下的0.46。【结论】充足的外部供水会降低喀斯特地区人工林下的优先流程度,减少土壤水分的快速漏失。  相似文献   
186.
楼房养猪是在破解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紧缺、稳产保供任务重等问题的新形势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养猪模式。文章采用问卷访谈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江苏省内10个县区的楼房猪场调研,分别从养殖类型、猪群转移、饲料输送等饲养工艺,通风、温湿度等环境控制,以及臭气处理、生物安全管理、粪便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省内楼房养猪的主要模式,从建筑结构与工艺、建材选择、养殖工艺、成本收益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从集智攻关、科学评估两个方面对楼房养猪未来的发展布局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