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13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畜牧兽医   1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使用致病性大肠杆菌O101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建立腹泻模型,4h后给予不同剂量白头翁汤灌胃治疗,治疗3d后,小鼠禁食不禁水12h后采样测定血清和小肠组织中MPO含量。模型组小鼠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小肠组织匀浆液中MPO含量升高,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白头翁汤治疗组血清MPO含量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白头翁汤治疗组小肠组织MPO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白头翁汤能降低致病性大肠杆菌诱发的腹泻小鼠血清和小肠组织中MPO含量,提示其能够抑制细菌性腹泻早期炎性细胞在小肠组织的浸润。  相似文献   
52.
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简易可行、获得细胞纯度较高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打好基础。新生SD大鼠,分离大脑皮质,经匀浆、两步过滤法获得大鼠脑微血管段,用胶原酶消化后,在37℃、5%CO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细胞培养。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方法并结合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的观察进行传代和纯化,利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检测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培养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倒置显微镜下单个细胞呈多角形,互相融合后呈"铺路石"样,单层贴壁生长;免疫荧光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说明本研究建立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程序简单,获得的细胞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53.
为探明小檗碱对脂多糖(LPS)诱导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PMN)跨内皮细胞迁移(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TEM)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利用Tran-swell培养系统模拟内皮屏障,观察1μg/mL LPS刺激及5μg/mL小檗碱干预时,6 h后穿越内皮屏障PMN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LPS致炎诱导了PMN的TEM增加,小檗碱干预则能显著抑制LPS的诱导作用。试验表明,抑制PMN的TEM是小檗碱治疗LPS性炎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4.
在基础日粮(含碘0.2008mg/kg.)中分别添加0、160、1250mg/kg碘,对Hisex蛋鸡连续饲喂5周,发现高碘组与对照组相比甲状腺贮留型滤泡减少差异显著(p〈0.05);部分溶解型、完全溶解型及扩张型滤泡增加均为差异显著(p〈0.05),单位面积内胰腺胰岛数量和胰岛内B细胞增加均差异显著(p〈0.05);高碘中胰岛分布有相互融合现象。甲状腺和胰腺组织内淋巴细胞浸润密度增大,由形态学观  相似文献   
55.
在基础日粮 (含碘 0 2 0 0 8mg/kg)中添加 0、16 0和 12 5 0mg/kg碘 ,对Hisex蛋鸡连续饲喂 5周 ,结果表明 ,三个水平组试鸡羽区皮肤表皮厚度及羽囊厚度变化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 ,试鸡羽区皮肤真皮胶原纤维层最大厚度变化以 2组较 1、3组增厚差异显著 (p <0 0 5 ) ,胶原纤维层最小厚度变化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试鸡裸区皮肤表皮生发层和角质层的厚度增加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 (p <0 0 5&p 相似文献   
56.
取中药提取物人参皂甙Rb1和黄芪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为分析其免疫作用机制提供试验依据。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人参皂甙Rb1和黄芪多糖的作用下,细胞分泌NO、IL-6和TNF—α均增多,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内皮细胞分泌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57.
为从分子水平阐明脾虚与胃肠激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健脾中药四君子汤防治脾虚的机制,首次用北京鸭复制脾虚证模型,以半定量的RT—PCR方法检测其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生长抑素(SS)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脾虚组腺胃VIP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十二指肠和空肠VIPmR—NA表达有所升高(P〉0.05);脾虚组腺胃(P〈0.01)、十二指肠(P〈0.05)和空肠(P〈0.01)SS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后二者恢复到接近对照组水平。提示脾虚证与VIP和SS有一定关系,四君子汤对VIP和SS水平的影响可能是该方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8.
研究LPS和LT引起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作用机制。将所培养的肠黏膜VEC 60个孔分为空白对照组、LPS(1μg/mL)组和LT(50μg/mL)组3个组,每个组又分4个不同时间段:3h、6h、9h、12h。结果LPS导致肠黏膜VEC分泌NO明显升高,3 h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而ET分泌急剧升高,9 h后达到高峰。LT导致肠黏膜VEC分泌NO明显升高,3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降低,而ET在6 h前明显降低,随后逐渐升高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59.
在基础日粮(含碘0.2008mg/kg)中添加0、160和1250mg/kg碘,对Hisex蛋鸡连续饲喂5周,结果表明,三个水平组试鸡羽区皮肤表皮厚度及羽囊厚度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鸡羽区皮肤真皮胶原纤维层最大厚度变化以2组较1、3组增厚差异显著(p〈0.05),胶原纤维层最小厚度变化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鸡裸区皮肤表皮生发层和角质层的厚度增加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p〈  相似文献   
60.
为建立芪参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口服液中的黄芪、白术和甘草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对党参进行鉴别。结果显示,薄层色谱中各样品特征性斑点显色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样品溶液中检测出党参炔苷的特征性色谱峰,而在阴性样品溶液中没有出现。说明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的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口服液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