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槟榔江水牛是近年在云南西部发现的中国第一个本土河流型水牛群体,具有较高种用价值,但其重要遗传背景信息还不清楚。本文采用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 86头槟榔江水牛 mtDNAD-Loop序列进行了突变检测,并以 GenBank上已发表的 70条河流型和 112条沼泽型水牛 mtDNAD Loop序列为对照,对所得数据进行群体遗传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在槟榔江水牛中检测到 33种单倍型,112个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变异位点 14个,简约信息位点 98个。槟榔江水牛 mtDNAD Loop序列 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28.43%,24.82%,31.96%,14.79%,单倍型多样度为 (0.948±0.012),核苷酸多样度为 (0.0381±0.0016),序列间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33.288,群体内平均遗传距离为 (0.043±0.005)。系统发育、中介网络图和群体遗传关系分析表明,槟榔江水牛含有两个差异显著的母系世系组分,其中一个为河流型世系,在群体中占 61.63%;另一个为沼泽型世系,在群体中占3837%,而其沼泽型世系可进一步分为 A,B,C3个支系,其中,C为在水牛中新发现的支系,其频率极低。结果揭示了槟榔江水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该群体存在一定的沼泽型水牛基因渗入。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印度的么拉水牛与中国水牛进行育成杂交或级进杂交的繁育方法,几年来已繁殖乳肉兼用型杂交水牛3527头,现有母牛1684头(其中尼杂一代水牛453头、三品杂水牛979头、三品杂横交子一代水牛252头)。三品杂水牛一个泌乳期309.7±45.6天的平均产奶量2389.9±700.20公斤,优秀个体305天最高产奶量达到3820.9公斤。平均乳脂率8.11±1.11%。24月龄公、母牛体重分别是612.7±102.9和485.2±51.5公斤。18–24月龄公牛屠宰率、净肉率和骨肉比例分别是52.4±1.8%、42.4±1.5%和1∶4.3±0.5。这种杂交水牛的生长、发育、繁殖、产乳、产肉等生产性能表现良好,适应性能强,经选择的个体遗传特性也较稳定,是比较理想而有发展前途的,可以育成为乳肉兼用型水牛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 (ABCG2)对普通奶牛泌乳性状有直接影响。水牛中该基因的遗传特征与产奶性状间是否有遗传关联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文采用PCR SSC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技术,对4个河流型水牛群体和9个沼泽型水牛群体共计466个个体的ABCG2基因第9外显子进行了变异检测。结果表明,水牛ABCG2基因第9外显子由251个核苷酸组成,所有的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序列相同,未发现SNP位点,但在第9内含子内检测到1个T>C替换(g. SNP44769 T>C)。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发表的牛科物种同源序列比对后发现,数据库中一条河流型水牛序列该外显子第66位核苷酸处有1个G>A替换(c. SNP1018 G>A),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p. V340I的改变;与普通牛、山羊和绵羊该基因第9外显子序列的核苷酸差异位点个数分别为5,8和11个,表明水牛与其他牛科物种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本文结果提示ABCG2基因第9外显子在水牛中已纯化固定,且与水牛产奶量性状间无直接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技术研究了印度河流型水牛一些品种的正常和异常染色体。发现么拉、苏蒂和贾法拉巴迪等品种的二倍体数为50。染色体异常,除了在异性的多胎嵌合体(50、XX/50、XY)和在水牛某些显然是正常个体的次缢痕以外,诸如 X 染色体三体性、臂间倒位和 C 带缺失等都与繁殖缺陷有关。用数年前改进了的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技术,可以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牛的遗传多样性与起源分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水牛资源丰富,主体上为沼泽型水牛,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家养动物相比,中国水牛的遗学研究起步较晚.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沼泽型水牛的染色体数为2n=48,其与河流传型水牛的杂种后代群体存在染色体数的多态性;早期的血液蛋白与同工酶座位的遗传检测显示,中国水牛各地方类群间遗传差异小,遗传关系较近;而近年微卫星 DNA 标记和 mtDNA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其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且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考古发现及近年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揭示沼泽型和河流型水牛是在不同的地点独立驯化而来,中国可能是沼泽型水牛最初驯化之地.  相似文献   
16.
水牛育种工程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牛业资源丰富,水牛2 281.3万头,居世界水牛头数第三位.中国水牛原属于沼泽型役用水牛,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河流型水牛进行杂交改良,试验证明,杂交二代水牛的泌乳性能己达到河流型乳用水牛2 000 kg以上的泌乳水牛,实现了"耕水牛变成奶水牛"的目的.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水牛育种工程已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在生产实际中也必需将役用水牛培育成乳用或乳肉兼用型水牛.在中国水牛杂交育种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繁殖牛群,扩大群体规模;加强水牛培育和繁育体系建设,保持水牛遗传性能,期望在较短时间内培育成中国水牛新品种(或新类群),这将对科技进步及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牛科技进步成果综述(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水牛是一个宝贵的畜种资源,生产潜力大,其乳肉性能有待开发利用,以便服务于人民。10多年来我国水牛科学技术试验研究工作有着长足的发展,在畜种调查,品种改良、遗传育种、解剖生理、繁殖技术、营养消化、饲料利用、乳品加工和疾病防治等学科积累了丰富资料和科学数据,获得了许多重大的科技进步成果,提高了水牛的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推动了水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槟榔江水牛在云南西部槟榔江上游的腾冲县饲养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该水牛经过长期闭锁繁育和风土驯化,已适应当地亚热带气候环境,是我国发掘的首例本土河流型水牛类群。具有典型的河流型水牛体型外貌特征,但体型相对较小。遗传学分析表明:槟榔江水牛体细胞核型染色体数多为2n=50;其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较高,遗传多样性丰富;该水牛与河流型水牛表现出较近的遗传关系,与沼泽型水牛遗传关系较远;确认在群体遗传组成和血统来源上,该水牛由差异十分明显的河流型和沼泽型两个世系所构成,但河流型水牛世系在该水牛群体中占主体,揭示该水牛存在一定的沼泽型水牛基因渗入。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显示:该水牛一个泌乳期泌乳量为(2452.2±553.8)kg,比河流型摩拉和尼里一拉菲水牛高8.4%~15.0%,比沼泽型本地乳用水牛高124.4%~140.3%;且其乳质佳,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分别为4.60%和6.82%。该水牛在2008年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颁布为我国遗传资源的牛种之一,发展前景看好,将有望培育成中国首个河流型乳用水牛新品种。  相似文献   
19.
试验根据已有的哺乳动物FEZ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河流型与沼泽型水牛共144头水牛(属于10个群体)的FEZL基因第1外显子进行了序列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牛FEZL基因第1外显子长度为907bp,水牛群体中FEZL基因第1外显子存在1个SNP(c.165G〉A),属于同义替换,其buffalo。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已接近固定;河流型和沼泽型两类水牛群体中FEZL基因第1外显子多个连续的甘氨酸残基编码区都为13G类型;水牛与普通牛、人、小鼠、马、猪和狗的FEZL基因第1外显子序列差异较大,推测水牛的FEZL在功能上可能与普通牛等其他物种存在差异;尽管两类水牛连续的甘氨酸残基编码区都为13G类型,但其可能与水牛乳腺炎易感性无直接关联。研究结果可为水牛乳腺炎的抗病育种提供遗传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20.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分析槟榔江水牛群体遗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槟榔江水牛是近年在我国云南西部发现的第一个本土河流型水牛.为了揭示其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组成、其与河流型和沼泽型水牛的遗传关系及沼泽型水牛对该水牛的基因渗入等重要遗传背景信息,本研究采用30个微卫星DNA标记对141份槟榔江水牛样品和对照群体24份河流型水牛(摩拉水牛)样品、41份沼泽型水牛(滇东南水牛)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在槟榔江水牛群体中共检测到253个等位基因,其中,54个为3个群体所共享的等位基因,58个为只在槟榔江水牛与摩拉水牛间共享的等位基因,73个为只在槟榔江水牛与滇东南水牛间共享的等位基因,其余68个等位基因为该群体所独有.槟榔江水牛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表观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群体,分别为8.433 3、0.640 5、0.600 9和0.594 7.该水牛群体近交系数FIS值为0.061 9.槟榔江水牛与摩拉水牛间的DA遗传距离为最小(0.114 4),在NJ树上聚为一支;而滇东南水牛与槟榔江水牛和摩拉水牛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分别为0.382 9和0.555 3),其在NJ树上单独聚为一支.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槟榔江水牛遗传组分为河流型与沼泽型2种类型水牛混合的模式(当K=2时),整个群体中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存在沼泽型水牛的遗传渗入(群体中沼泽型水牛遗传组分为0.067 2).结果揭示,槟榔江水牛遗传资源独特,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该群体杂合子缺乏,且存在一定沼泽型水牛的基因渗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