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播种期与青稞条纹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棵条纹病是我区青棵常发生的病害.为了摸清这种病害的发生规律,我们于1982年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观察,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3.
针对西藏黄牛个体小、成熟晚、生产性能低的缺陷,研究人员于1979年开始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引进先进的“冻配”人工授精技术,经配套、组装和改进,形成以“冻配”为主的综合配套技术,对西藏黄牛改良和杂交育种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研究。首次彻底解决了在西藏高寒生态条件下家畜引种不适应的重大难题;为“西藏乳用牛新品种”开创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模式:在研究和生产应用中首次突破了国内外家畜改良的海拔高度-202m;研究成果改变了西藏黄牛季节性发情的遗传性,加快了黄牛改良和杂交育种进度,扩大了改良范围,丰富了遗传基因,取得了很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4.
夏季放牧强度对藏北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寒草原是我国青藏高原最主要的放牧草地类型之一,为了研究放牧强度对其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藏北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草原进行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并采用静态箱法在夏季放牧期间对不同放牧强度下CO2、CH4和N2O 3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寒紫花针茅草原CO2的排放在适宜的放牧强度下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放牧强度继续增大至重牧水平时,CO2排放降低;放牧强度的增加会显著(P0.05)降低高寒紫花针茅草原对CH4的吸收,但不改变草原作为CH4汇的功能;轻牧对高寒紫花针茅草原N2O排放无显著影响,当放牧强度达中牧或重牧水平,N2O的排放也显著(P0.05)增加,且中牧与重牧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0.05);以全球增温潜势折算总温室气体排放,CO2排放平均占总温室气体排放的约98%,CH4吸收和N2O的排放各只占约1%,CH4吸收与N2O的排放与放牧强度互为消长。  相似文献   
85.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对提高农牧民收入、推动牧区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那曲是海拔最高、生境最脆弱的冬虫夏草产区之一,采挖冬虫夏草是当地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但是掠夺式的过度采挖,一方面使得那曲冬虫夏草资源逐年萎缩,另一方面使得草地裸露面积不断扩大,草甸植被退化速度加剧。不合理的冬虫夏草采挖已经给那曲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本文拟探讨那曲冬虫夏草采挖对生态环境、畜牧业造成的负面效应,并提出冬虫夏草资源合理利用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6.
为探究EDN1基因在猪脂肪沉积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本实验利用RT-qPCR技术对藏猪及大约克猪心脏、背脂及背最长肌组织中EDN1基因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法对藏猪和大约克猪EDN1基因3'UTR和5'UTR区域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筛选与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猪中,藏猪心脏组...  相似文献   
87.
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的放牧试验研究了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地上现存量和草地净初级生产力以及藏系绵羊采食量和采食率,以期能够准确制定藏北高寒草原适宜放牧率。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初期放牧强度对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地现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试验后期对放牧强度增倍,草地地上现存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放牧样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试验初期高于对照样地,但随着放牧强度和时间的增加,到2010年时对照样地净初级生产力明显高于放牧处理(P<0.05)。绵羊采食量与放牧强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绵羊采食率大小顺序为:重牧>轻牧>中牧。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轻度放牧条件下,不仅草地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最大,并且绵羊采食量也为最大,因此建议在牧草生长季内藏北紫花针茅高寒草原放牧率应低于4只/1.67 hm2为宜。  相似文献   
88.
为了比较野血牦牛和家养牦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组成的差异,试验选取年龄、体重相近且健康的野血牦牛和家养牦牛各10头(公母各半),分别为野血牦牛组和家养牦牛组,两组屠宰后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氨态氮、尿素氮、总氮、微生物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并基于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比较分析两组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野血牦牛组瘤胃液中总氮含量、微生物蛋白质量浓度极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1),氨态氮质量浓度、尿素氮浓度与家养牦牛组差异不显著(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正丁酸摩尔百分比极显著低于家养牦牛组(P<0.01),正戊酸摩尔百分比显著低于家养牦牛组(P<0.05),乙酸摩尔百分比极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1),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高于家养牦牛组(P<0.05);异丁酸、异戊酸摩尔百分比及乙酸/丙酸与家养牦牛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瘤胃共有1 963个核心操作性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野血牦牛组和家养牦牛组特有的OTUs分别为18 542个和16 ...  相似文献   
89.
【目的】本试验旨在比较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不同性别野血牦牛的屠宰性能和牛肉营养成分和组成。【方法】随机选取了阿里改则县区域5~6岁、自然放牧、体况相近且良好的野血牦牛10头,公母各半,体重分别为(299.00±30.50)和(247.00±10.20)kg。通过开展屠宰试验研究阿里改则县区域野血牦牛屠宰性能、胴体性状及其肌肉营养品质特性。【结果】阿里野血公牦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骨重和管围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P<0.01),其他体尺指标及屠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公牦牛胴体长、胴体宽、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围、大腿肉厚和眼肌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P<0.01),而母牦牛背膘厚度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公牦牛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母牦牛(P<0.05),母牦牛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公牦牛(P<0.01),蛋白质、胆固醇、矿物质、维生素含量及氨基酸组成在性别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比例均为理性型优质蛋白质来源。脂肪酸组成上,阿里野血母牦牛肉中十五烷酸、棕榈...  相似文献   
90.
本文主要研究了藏北高原西藏蒿草沼泽化草甸退化演替变化规律,探讨了草地演替过程中植被盖度、高度、产草量、植物种类等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随着西藏蒿草沼泽化草甸退化演替加剧,草层高度、草产量、植被盖度等随之下降;植物种类从多到少依次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未退化>重度退化>极度退化;建议根据不同退化程度采取不同的生态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