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6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1971—2010年定日站的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该县近40年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定日县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39℃/10年;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增长率高于夏季和秋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都呈上升趋势,1997年以后明显偏高,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高于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102.
分析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耐药性的关系。采用CLSI推荐的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4株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8种抗菌药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临床分离的4株鸡大肠杆菌中,有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4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达1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鸡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这对指导西藏地区鸡大肠杆菌病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3.
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1)种子带菌;(2)土壤带菌;(3)土壤中混杂病残体.此3种途径都可成为辣椒疫病的初侵染源,其中土壤中混杂病残体是辣椒疫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并对该病菌的侵染循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4.
1999年1月-2000年12月,两年示范面积2.2001万亩,青稞单产由项目实施前的390.2公斤/亩,提高到527.4~540.53公斤/亩,创造了我区青稞大面积高产的新突破,探索出青稞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途径和模式,为21世纪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农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5.
高海拔地区矮小鸡供氧与不供氧孵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农大褐矮小鸡的种蛋在两个孵化器内同时入孵(孵化所用温度、湿度相同)进行全期供氧与不供氧孵化对比试验,经过21d的孵化,试验结果用两样本百分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受精蛋孵化率供氧的为88.4%,不供氧的为57.4%。结果表明采用全期供氧与不供氧孵化的孵化率差异表现出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生长季不同时期干旱事件对高寒草甸植物物候期和生产力的影响,采用截雨棚于藏北高寒草甸生长季前期和后期进行为期2年(2016-2017年)的截雨试验.结果表明:1)植物物候期对不同时期干旱处理响应不同,高寒草甸关键物种植物物候期对生长季前期干旱(SE)响应较为敏感,SE会导致植物返青期大幅推迟,生长季长度和繁殖期明显...  相似文献   
107.
试验研究富硒青稞秸秆短期饲喂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全血和牛奶硒含量的影响.选择12头体重(400±25) kg、胎次(5±1)次、泌乳天数(223±25)d、产奶量(11.3±1.6) kg的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牛.对照组每头奶牛基础日粮包括精混饲料(TMR) 10 kg和普通青稞秸秆12.5 kg,试验组使用...  相似文献   
108.
次央  洛桑平措  罗布 《农学学报》2020,36(7):99-104
为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下藏北高原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突变点分析等研究方法利用逐月站点气象数据分析了1973-2017年藏北高原地区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多尺度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下藏北高寒牧区的各主要气象要素变化显著,其中气温以0.45 ℃/10 a速率显著的升高,风速以-0.27 m/(s·10 a)速率呈极显著的减小趋势,降水以6.48 mm/10 a速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较为特殊,表现为增温缓慢、风速减幅最大、降水增加最为显著等特点,其它季节在各要素上变化较为均匀;周期变化上在去除显著的全球变暖的线性趋势后气温和降水都存在显著的准3年周期变化,且在发生时域上有互补特征。  相似文献   
109.
铜、镉、铅、锌对4种豆科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和研究适合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的重金属耐性植物,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植物修复的前提.以蒸馏水为对照,采用培养皿法研究了Cu2+、Cd2+、pb2+和Zn2+单一重金属对4种豆科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Cd2+、pb2+和Zn2+浓度的增大,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白三叶(Tri folium repens L.)、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的发芽率、发芽势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但在Cu2+<300 mg/L处理下,红豆草种子的发芽率并没受到明显抑制,反而有不同程度地促进;在Cd2+处理下,25 mg/L浓度对柠条种子萌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柠条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Pb2+对柠条和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种子的发芽表现为“低促高抑”.Cu2+、Cd2+、pb2+和Zn2+对4种植物根系生长均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随着Cu2+、Cd2+、pb2+和Zn2+离子浓度的增大,红豆草、白三叶、柠条和胡枝子种子萌发后形成幼苗的根长和苗长都呈降低趋势,对4种植物均表现为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0.
以那曲不同区域为例,以区域特性为抓手,利用具有一定热量、水、土壤等条件的裸荒地、鼠荒地、畜圈暖棚和房前屋后闲置地等,以集中资源、集中科技为原则,建立适度规模化的饲草基地及家庭人工草地,积极推进“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逐步解决那曲草地畜牧业的短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