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7篇
  16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SPA-ELISA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血清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比较了SPA-ELISA和乳胶凝集试验(LAT)对广西部分猪场为狂犬病病毒血清抗体的检测。用SPA-ELISA检测了9个猪场248份血清,181份为阳性,阳性率73%。用LAT检查其中的SPA-ELISA阳性血清168份,98份为阳性,仅占58.3%。多数血清样本的SPA-ELISA检测结果比LAT高2个稀释度以上,说明SPA-ELISA的敏感性比LAT高。上述结果显示,广西的多数猪场已受到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42.
20 0 0年 1月 5日至 1 3日 ,日本岐阜大学农学部兽医公共卫生学研究室教授源宣之博士应邀前来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报告的内容包括轮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和狂犬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演讲的内容新颖 ,受到同行的好评日本岐阜大学教授到广西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罗廷荣$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相似文献   
43.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ostweaningmultisystemicwastingsyndrome ,PMWS)是近几年来在欧美各地新发现的一种猪传染病。1991年加拿大首先报道 ,现已在世界各主要养猪国家流行 ,我国的北京、上海、江苏、河南等地已证实本病的存在。猪圆环病毒II型 (PCV -2 )是本病的主要病原。近年来 ,广西许多猪场经常出现断奶仔猪渐进性消瘦 ,毛发粗乱 ,发育不良 ,死亡率不高 ,但原因不明。剖检主要发现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肺有点状脓性病灶。为弄清这些仔猪的发病原因 ,我们用建…  相似文献   
44.
用ConA刺激巴马小型猪的外周血淋巴细胞,22 h后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成功扩增出巴马小型猪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IL-17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猪IL-17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4 %.  相似文献   
45.
鼻气管鸟疫杆菌中国株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形态特征检验、常规生长实验、API-20NE生化试剂盒检验、PCR检验和血清学检验从疑似副鸡嗜血杆菌的野外分离株中鉴定出2株鼻气管鸟疫杆菌。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从EST序列电子克隆全长基因序列的有效性,为今后快速克隆和研究免疫相关基因提供新方法。【方法】以正常猪外周血淋巴细胞cDNA文库测序所得的EST序列作为起始材料,应用生物信息库对文库中的部分EST序列进行电子克隆,并用RT-PCR验证其准确性。【结果】电子克隆正常猪外周血淋巴细胞cDNA文库序列,共获得20条片段重叠群(Contigs),经基因注释,证实其均得到了有效延伸,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其中已知的猪基因序列14条,猪新基因序列6条;从已知猪基因序列和未知猪新基因序列中各抽取1条感兴趣序列(ESTcontig110和ESTcontig133)进行全长cDNA预测,发现电子克隆所得序列ESTcontig110和ESTcontig133的预期扩增片段(ORF)与实际扩增片段(ORF)基本一致,核苷酸相似性在98.0%以上,氨基酸相似性在93.0%以上。而对ESTcontig133的ORF序列(猪的60S核糖体蛋白L18a亚基)进行基本特性及结构预测,发现ORF133蛋白为非分泌型蛋白,由6个折叠和6个螺旋结构组成,含有8个不同的磷酸化位点。【结论】从EST序列电子克隆全长基因是可行的,为今后快速克隆和研究免疫相关基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7.
正常猪外周血淋巴细胞cDNA文库构建及EST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猪淋巴细胞基因文库,初步绘制正常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为进一步筛选免疫相关基因提供平台。【方法】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催化,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进一步扩增后,获得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cDNA克隆集合,并进行序列分析和注释。【结果】构建了正常猪外周血淋巴细胞cDNA文库,获得库容量为1.2×106 PFU/mL、重组率为93.3%、85%插入片段处于750~2000 bp的高质量文库;随机测定1100条ESTs,经拼接和聚类,获得152条高表达的基因重叠群(Contigs)和619条低表达基因——单拷贝的EST(Singletons);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23.3% ESTs为与任何物种都没有匹配的新基因,75.9% ESTs为与猪没有匹配的新基因。用GO数据库对获得的EST进行基因功能分类和KEGG路径图分析,发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钙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和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的基因均有较高表达。【结论】大部分的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尚未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但这些基因mRNA转录和表达丰度均较高,且在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建设中,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环节为改革重点,经过三年教学改革和实践,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确定鸭疫里默氏杆菌Tet(X)基因是否与四环素类耐药相关,寻找出抗鸭疫里默氏杆菌药物研发新靶点.[方法]克隆鸭疫里默氏杆菌Tet(X)基因,以大肠杆菌原核表达体系进行诱导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原核表达蛋白的功能和特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四环素和多西环素对鸭疫里默氏杆菌Tet(X)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从鸭疫里默氏杆菌基因组扩增获得的Tet(X)基因编码框全长1167 bp,编码388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分子量约42.53 kD,理论等电点(pI)为10.073,与AS87_09615(Yb2)、RIA_0369(YA-GD)、RAYM_08235(RA-YM)、G148_1777(RA-CH-2)、RIA_0365(YA-GD)、G148-1767(RA-CH-2)、B739_0035(RA-CH-1)和B739_0030(RA-CH-1)等8个来源于不同种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96%~100%).利用原核表达体系诱导表达获得的Tet(X)融合蛋白分子量约45.40 kD,且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Tet(X)融合蛋白能有效提高宿主菌株对典型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四环素和多西环素对鸭疫里默氏杆菌Tet(X)基因表达量的调控呈非线性.四环素浓度为0~4 mg/L时,Tet(X)基因相对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浓度为4~12 mg/L时,Tet(X)基因相对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多西环素药物浓度为0~3 mg/L时,Tet(X)基因相对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浓度为3~6 mg/L时,Tet(X)基因相对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Tet(X)可有效提高宿主菌株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受性,在一定的四环素类药物剂量范围内可诱导Tet(X)基因表达.不同鸭疫里默氏杆菌Tet(X)基因具有不同来源,说明Tet(X)可能存在基因水平转移,且具有环境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50.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猪瘟进行诊断应用研究。应用RT—PCR对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135份疑似猪瘟病料进行检测,84份诊断为阳性,阳性率62.296。从百色、柳州地区等采集的健康猪扁桃体和淋巴结共276份,经RT—PCR检测,37份为阳性,阳性率为13.4%。其中健康猪扁桃体带毒较高,246份扁桃体中有35份阳性,占14.2%。采自柳州健康猪的26份淋巴结材料全为阴性,只有邕宁县的1份健康猪淋巴结阳性。结果表明,RT-PCR技术可应用于猪瘟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