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7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甘肃省羊泰勒虫病的调查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病原检查、蜱感染试验和除脾激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甘肃省13个地区(州、市)45个县对2168只绵羊和山羊的泰勒虫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酒泉、张掖、金昌、兰州、定西、天水、陇南、临夏、甘南、庆阳和平凉12个地区35个县均有羊泰勒虫病的分布,其传播媒介为青海血蜱,它主要孽生于阴湿灌丛草原,具有代表性的陇南和天水两地区羊泰勒虫的感染率高达47.0% ̄86.6%。  相似文献   
122.
为了调查新疆边境地区梨形虫在当地蜱中的携带情况,对采集于2019年4月份和5月份的新疆边境地区共25个县(市)的蜱进行形态学鉴定,提取DNA,利用梨形虫套式引物进行扩增并测序,并采用IQ-Tree软件的ML法构建不同地理株的进化关系.结果显示,采集到的1 516只蜱包括4个属9个种,分别为森林革蜱(Dermacento...  相似文献   
123.
国内莱姆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新发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经蜱叮咬人、兽而传播。该病分布广泛,全世界至今已有五大洲的70多个国家报告发现了该病,而且发病区域仍在继续扩大,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我国自从1986年调查发现东北林区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以来,现已证实29个省(市、区)的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感染,并从病原学上证实其中至少有19个省(市、区)存在该病的自然疫源地,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动物宿主的调查证实,牛、马、羊、狗、鼠等均存在莱姆病感染,不同地区及不同种动物莱姆病感染存在较大差异。论文从莱姆病的病原分类、流行病学、传播途径、传染源和分子生物学等几方面阐述了莱姆病在中国的流行情况,为进一步了解莱姆病的流行及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环形泰勒虫感染宿主淋巴细胞可使其获得类似肿瘤细胞样的无限增殖能力,而细胞转化现象会伴随虫体的消失而终止,该寄生模式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环形泰勒虫和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型。本研究通过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环形泰勒虫感染对宿主细胞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揭示其转化机制奠定基础。以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为试验材料,设置布帕伐醌(buparvaquone,BW720c)药物处理组、DMSO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观察不同处理对环形泰勒虫感染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并在72 h时收集细胞样品,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处理组的细胞样品进行能量代谢相关代谢物检测,再运用能量数据库对检测到的代谢物变量进行化合物种类鉴别,使用最小判别二乘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对转化细胞的药物试验发现,相对于对照组,试验组在24 h内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从36 h开始试验组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在72 h时两组间的活细胞数量相差最大。PLS-DA分析发现,代谢物变量可将药物处理组及DMSO对照组之间聚类区分,并筛选到21种组间差异的代谢物,药物处理组中有8个代谢物上调,13个代谢物下调。经富集分析发现这些代谢物主要是与能量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如谷氨酰胺、L-乳酸、苹果酸、丙酮酸、异柠檬酸等。同时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后发现,谷氨酰胺、L-乳酸及丙酮酸的含量在药物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变化趋势与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的结果一致。本试验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环形泰勒虫感染细胞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说明环形泰勒虫感染可显著影响感染细胞的能量代谢,为进步阐明环形泰勒虫转化细胞的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5.
香椿嫩芽是优良的森林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研究栽培密度及平茬方式对大竹县境内香椿嫩芽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菜用型香椿的高效培育技术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结果表明:(1)树龄2 a~6 a为香椿的快速生长期,嫩芽产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增加,第7年进入盛产期,香椿嫩芽产量可达200 kg·0.0667 hm-2以上。(2)进入盛产期后,3种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的香椿嫩芽年产量差异不显著,均为200 kg·0.0667 hm-2~250 kg·0.0667hm-2之间,综合考虑苗木成本等因素,以1.5 m×2 m的株行距较适宜。(3)平茬处理显著增加了香椿的侧枝数量,显著提高了香椿嫩芽的采摘效率,但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6.
以四川元宝枫人工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Duncan新复极差法分析各引种栽培地元宝枫叶片和种实性状间的差异性,并对引种元宝枫进行物候观测和生长节律分析.结果表明:元宝枫在四川盆地北缘山地的广元市、川西南山地的凉山州、川西北干旱河谷的阿坝州茂县均能较好的生长发育,自由授粉,正常开花结实,种子正常繁衍后代,且油的成分和含量不低...  相似文献   
127.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工业厂房施工质量的高低和施工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是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文章就现代工业厂房的施工管理和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8.
本文综述了自21世纪初以来DNA标记技术在国外云杉属树种中的应用情况,涉及到的树种以挪威云杉为主,多至十几种,标记种类主要包括AFLP、RAPD、RFLP、SSR、ISSR、STS、EST、VNTR和SNPs等。另外,对几种群体遗传参数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云杉天然群体遗传变异丰富,其中利用ISSR检测到白云杉天然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可达90%,利用RAPD检测到挪威云杉群体总遗传变异高至0.941;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产生了适应环境的变异,除一个利用mtVNTR研究所得结果外,其他研究均表明,云杉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并不是很高,云杉群体变异主要表现为群体内变异。同时,对DNA标记在云杉属种质资源保存及遗传改良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9.
以香樟16个半同胞家系子代为研究对象,在四川省大邑县进行苗期试验,测定1 a龄苗期苗高、地径、冠幅3个性状。采用方差分析、遗传力估算、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香樟家系间苗高、地径达到极显著差异,表明香樟半同胞家系苗期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进行苗期选择潜力较大;苗高、地径遗传力较高,属强度遗传;苗高、地径、冠幅三个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尤以苗高与地径相关密切;以苗高、地径2个主要苗期生长性状,初步筛选4个苗期生长较快的家系。  相似文献   
130.
四川盆周山地红椿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集了四川盆周山地广元元坝等16株红椿,通过树干解析研究其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红椿树高生长在前5年最快,15 a后明显减缓,树高达20m后生长极为缓慢;胸径生长也是前5 a生长最快,胸径在达到最大值后仅呈缓慢下降;15 a、20 a、25a树高的平均生长量以及20a材积连年生长量均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