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7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52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攀西地区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麻疯树嫁接育苗技术能快速固定改良品种的优良性状,缩短良种选育时间.试验以5月龄麻疯树幼苗为砧木,以优良无性系3年生植株的1~2年的枝条为接穗,开展枝接法(劈接和切接)、芽接法(嵌芽接和单芽切接)等嫁接方法和时间对嫁接成活率影响的研究,同时开展以4~5年生幼树的一级分枝主干为砧木的高接换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麻疯树萌芽生长期(旱季)采用劈接法、切接法、嵌芽接法和单芽切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均能够达到100 %;嫁接30 d后枝接法和芽接法的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在嫁接后20 d内枝接法和芽接法萌芽率均超过90 %以上,表明麻疯树接穗萌芽期主要集中在嫁接后10~20 d;芽接法接穗后期生长量明显大于枝接法;采用芽接法的高接换冠的嫁接成活率在90 %以上;砧木粗度和接穗生长量有极强的线形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1.342+19.753x(P=0.001);接穗粗度和接穗长度有较强的线形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11.973+35.442x(P=0.001).该嫁接育苗技术适合于该树种优良品系的无性系繁育和低产低效林的高接改造.  相似文献   
62.
滇杨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省美姑县滇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滇杨有较强的生长适应性,25年生树高为29.56 m,胸径为49.4 cm,材积为2.243 5 m3;滇杨造林初期生长相对较缓慢,在10年生时树高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到达峰值,之后开始下降但仍保持较高的年生长量;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呈持续增长趋势,25年生时,仍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Logistic曲线对滇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动态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63.
光秃爱沙木茎和叶片形态解剖结构与抗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光秃爱沙木(Eremophila glabra)适应干旱的机理,本文对其叶片、叶柄、茎制作石蜡切片,对其相关部位从形态和解剖结构上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光秃爱沙木的解剖结构具有一些典型的耐旱植物特征,如具有表皮毛、腺毛、叶片厚、栅栏组织发达等。  相似文献   
64.
云杉天然群体基因分化与种质资源异地保存抽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对云杉全分布区10个天然群体的300个个体进行酶电泳分析,研究天然群体的等位基因数量和频率分化,共测定8种酶系统,得到17个清晰酶位点和27个等位基因.10个群体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均值为24.7个(变幅为23~27个).据基因频率进行分类,检测到全域基因和广域基因数量分别为19个和7个,分别占总基因的70.37%和25.93%;特有基因只有1个,即铁布群体的Idh-2-C,占总基因的3.7%.10个群体基因频率的均值没有太大差异,相同位点的广域基因频率在群体间均存在差异.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立云杉天然群体种质资源保存的群体和群体内个体两个层次的基因捕获曲线.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与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Fdh-2-B基因频率与生态梯度值呈显著负相关(r=-0.661 1*).构建了云杉天然群体核心种质保存的抽样策略,经综合分析,抽取全分布区内铁布、卓尼、阿坝、小金、热务沟、凤县和曲谷7个群体,每个群体保存25个拟式无亲缘关系的个体,可以保护云杉种内95%~99%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65.
攀枝花地区麻疯树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揭示攀枝花地区麻疯树现有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采用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该地区麻疯树天然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5个群体、云南元谋的1个群体种子及叶片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麻疯树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的变幅为22.00%-72.63%,均值为42.01%,群体间变异(42.01%)小于群体内变异(57.99%);米易和鳃鱼群体的平均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2.81%和12.70%,而拉蚱和同德群体的平均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10.50%和10.36%;鲢鱼和米易群体的重复力分别为0.27和0.29,均低于平均值0.35;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把攀枝花地区麻疯树天然群体分为5类,只有鳃鱼和米易群体聚合为一类,其余群体均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66.
云杉现有天然林的遗传分化和种源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分布区现存云杉(picea asperata)天然林资源和表型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分层抽取10个群 体,每群体30个个体,同步进行表型和同工酶两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利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 类分析对17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云杉种内表型变异丰富,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分别占30% 和70%左右,群体间的变异主要呈纬度为主的梯度变异;同工酶变异的群体遗传学参数表明,云杉群体间的变异占 总变异的31.78%,群体间的分化大,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关系(P=0.106>0.05)。依据天然 群体表型、同工酶水平遗传分化和聚类分析,并结合天然群体地理生态因子的聚类分析,可将现有云杉天然群体分 为3个种源区和5个亚区。  相似文献   
67.
云杉天然群体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以木芯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云杉全分布区20个天然群体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度宽度、木材基本密度4个主要材性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显著差异.云杉20个天然群体的管胞长度的均值为(1.75±0.1992)mm,变幅为1476~2022mm;管胞宽度的均值为(27.66±5.3806)μm,变幅为20.41~37.44μm;管胞长度宽度的均值为66.13±141716,变幅为45.96~90.25;基本密度的均值为0.3694gcm3,变幅为0.3049~0.4306gcm3.云杉天然群体的木材基本密度稍高于云杉中幼人工林的,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从髓心向外呈递减趋势.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在树木改良活动中可作为独立性状进行选择.依据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性状的变异特征,可进行优良纸浆材群体的初步选择和群体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68.
参照已发表的边缘无浆体主要表面蛋白5(MSP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以边缘无浆体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获得了MSP5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MSP5基因与GenBank上登录的Florida株MSP5蛋白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达98.6%,编码氨基酸的同源性为99.0%,并且该序列包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大小为633 bp.将该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化到DH5a宿主菌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实现了融合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为45 ku.Western-blot分析表明,此表达产物能够被抗边缘无浆体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69.
南洋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罗建勋(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成都610081)关键词南洋杉;组织培养;快速繁殖TisueCultureandRapidPropagationofAraucariaheterphylaLuoJianxun(The...  相似文献   
70.
对影响"峨山清香核桃"嫁接成活不同因素的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嫁接方法,其成活率影响极为显著,改良方块芽嫁接法平均成活率最高达到88.00%,嫩枝劈接法为45.00%,带木质部芽接法最低为33.00%;不同嫁接时间对其成活率差异不显著,5月~9月份均可嫁接,其中6月份嫁接成活率最高达到90.00%;考虑培育商品苗,最佳嫁接时间在5月~6月,其中5月份嫁接可在当年全部培育成核桃Ⅰ级苗,6月份嫁接当年生长量达到Ⅰ级苗标准占78.89%,Ⅱ级苗占2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