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猪肉的品质越来越挑剔,引起了全球专家对猪肉品质研究的关注和重视,现在品种改良以及猪全基因组选择平台参考群体主要性状测定技术都需要肉质测定的数据,只有测定了精准的数据,才能提高肉质品质,测定的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成为育种生产中重要一部分,不懂操作流程,没有精准的测定数据,就没有品种改良的基础,所以,作者就猪场猪肌肉品质测定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进行详细的  相似文献   
32.
<正>为全面掌握河北省生猪的生产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2008年9月24~27日,我们对河北省重点养猪县廊坊的永清县、安次区和邢台的南宫市生猪生产形势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旨在探究低密度液相芯片在生产实践中的实用性,降低育种成本。本试验选用了3 761头约160日龄,110 kg左右健康大白猪,随机抽取100头大白猪,根据10K芯片标记信息,从50K芯片中抽取标记生成10K芯片,作为填充群体。再从剩余群体中,分别随机抽取800、2 000、3 600个个体作为参考群体,使用Beagle 4.1软件对100头填充群体进行基因型填充至50K芯片,重复10次,以基因型一致性和基因型相关系数来评价基因型填充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0K和50K芯片平均连锁不平衡(r2)程度为0.227和0.258,相差不大。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05是基因型填充准确性的拐点,剔除掉MAF<0.05标记后,填充准确性明显升高。填充准确性随参考群体规模增大而上升,参考群由800头扩大到3 600头,填充准确性从0.90提高到0.95,10次重复的标准差也从0.006下降到0.002。对于较小的参考群体规模,染色体基因型填充准确性波动较大,随着参考群体规模增大,每条染色体填充准确性相差不大。本研究结果表明,猪液相芯片从10K填充到50K是可行的,可以大规模用于基因组选择,降低基因组选择育种成本。  相似文献   
34.
自2008年6月份以来,我们在河北省石家庄周边地区,发现大部分散养猪户、中小规模养猪场,甚至一部分新建大型规模化猪场,对寄生虫病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合理的驱虫程序,致使猪场发生寄生虫病。一部分母猪出现屡配不孕的繁殖障碍现象;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小麦替代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对母猪一个繁殖周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遗传背景相同、胎次及妊娠期一致、体况良好、生产性能相近的经产大长母猪6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即对照组、无酶试1组、低酶试2组、中酶试3组、高酶试4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母猪。试验结果表明,无酶试1组产活仔数显著提高(P〈0.05);初生重、初生窝重、健仔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断奶1周内发情配种率比对照组提高8.34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仔猪断奶成活率显著提高(P〈0.05);断奶重、断奶窝重、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3个加酶组母猪产活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健仔率、母猪断奶1周内发情配种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日增重、断奶窝重、断奶成活率均明显提高(P〈0.05),其中中酶试3组、高酶试4组仔猪断奶成活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用添加复合酶的小麦豆粕型饲粮饲养母猪是可行的,不仅降低了饲养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益,母猪在一个繁殖周期添加中等水平复合酶经济效益提高620.10元/头,增幅达86.9%(P〈0.01)。  相似文献   
36.
我们通过对天祝县的特有马种——岔口驿马的产业发展调查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岔口驿马产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岔口驿马产业发展以及种质资源保护方面的对策,诣在为岔口驿马品种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同时为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利用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2018年的公猪生长测定数据,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了杜洛克、大白和长白猪3个品种以及不同品系的生长性能。最终有来自52个场的2 522头公猪用于分析,包括525头杜洛克、1 416头大白猪和581头长白猪,3个品种分别有4、6、6个品系。结果表明,长白猪除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大白猪外,其他5个性状性能与大白、杜洛克猪接近,杜洛克的3个瘦肉率性状表现最优。英系杜洛克生长速度、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在4个品系中表现最好,加系和美系相差不大。在大白猪中,加系大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平均日增重和100 kg活体背膘厚表现最好,瑞系大白猪的100 kg眼肌面积和估计瘦肉率最高。2012年之后,3个品种日增重开始缓慢提高;饲料转化率保持在2.10~2.20;达100 kg体重日龄在155 d上下浮动;背膘厚逐渐降低且渐趋稳定,估计瘦肉率稳定在55%~56%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