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滴水损失发生在屠宰后的储存期,是评价肉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动物屠宰后肌肉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均可引发肌肉的系水力下降,滴水损失增加,这不仅导致肉品质降低,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氧化反应(脂质氧化和蛋白氧化)是影响滴水损失的关键因素,而抗氧化剂通过抑制氧化反应,对滴水损失起到一定调控作用。本文旨在综述氧化反应对肌肉滴水损失的影响以及抗氧化剂调控滴水损失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2.
饲用油菜混合青贮对湖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用油菜与其他粗饲料混合青贮对湖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00只湖羊公羔(3月龄)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饲喂玉米青贮全混合日粮(对照组)和油菜混合青贮日粮(试验组),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挑选10只湖羊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湖羊胴体重、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屠宰性能无显著变化(P>0.05);肝脏重极显著增高(P<0.01),肾脏重显著增高(P<0.05);宰后45 min、24 h背最长肌的红度值(a45 min24 h*)极显著降低(P<0.01);背最长肌中山嵛酸(C22:0)含量显著增高(P<0.05),花生四烯酸(C20:4n6)、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及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肉质性状指标及脂肪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以饲用油菜混合青贮为粗饲料饲喂湖羊,可以达到与传统全株玉米青贮相近的效果,对湖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没有不利影响,为饲用油菜在养羊业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明厚皮甜瓜果实及叶片转化酶与果实膨大及糖分积累的内在机理,为厚皮甜瓜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丰蜜二号和好运52为材料,对甜瓜果实农艺性状、可溶性糖含量、转化酶及叶片转化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d内果实纵径长度、横径宽度及果肉厚增长迅速,还原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和叶片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急剧下降,蔗糖含量低;授粉16d后,蔗糖含量迅速增加,果肉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性下降,但叶片中性转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结论】两个厚皮甜瓜在授粉后16d内,果实迅速膨大,24d后果实膨大速度缓慢,甜瓜蔗糖积累迅速,果肉转化酶活性降到较低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两个厚皮甜瓜品种的还原糖含量与果肉中性转化酶呈显著负相关;在丰蜜二号中,蔗糖积累与叶片中性转化酶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4.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乳酸菌剂对苜蓿青贮营养价值的影响。以紫花苜蓿为原料,分别添加干酪乳杆菌(A-LAB组)、植物乳杆菌(B-LAB组)和戊糖片球菌(C-LAB组)各1×106 CFU/g进行青贮,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发酵45 d后,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对苜蓿青贮营养价值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在蛋白质组分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剂能降低非蛋白氮(PA)含量,其中B-LAB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乳酸菌剂组中速降解真蛋白质(PB2)和慢速降解真蛋白质(PB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碳水化合物组分中,添加乳酸菌剂提高了糖类(CA)、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CNSC)的含量,降低了可利用纤维(CB2)的含量,其中A-LAB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添加乳酸菌剂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保护真蛋白和提高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组分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苜蓿青贮营养价值,且分别以添加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5.
菜心种质资源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价27份菜心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利用株高等8个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44.01%,主薹粗度、主薹重量、叶重和单株重等都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部分性状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27份种质资源的绝大部分信息可由主薹因子和叶片因子来表示,优异种质资源表现为主薹增高、增粗和增重,叶片数量减少和重量降低。聚类分析将27份种质资源分为三大类,主要集中在第1类群,种质的遗传距离较近,表明遗传基础狭窄。第1类包括18份资源,8个性状的性状值偏低,第2类7个资源的性状值高于第1类,主薹的粗度和重量最大,第3类2个资源除了主薹的粗度和重量低于第2类外,其余性状值都是最高的。结合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可以初步判定27份种质资源的表型多样性,第2类是比较优异的种质资源。可为菜心表型多样性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06.
待宰环节显著影响羊肉品质,有必要研究待宰时间对肉羊应激水平和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小尾寒羊为研究目标,通过比较不同待宰时间(0、3、6、12、18、24 h)对5 h运输后小尾寒羊应激水平和羊肉品质的影响,建立适宜的待宰时长,指导羊肉生产。结果表明,12 h的待宰时间能够提高肉羊肌糖原含量至(7. 74±0. 98) mg/g,降低最终p H值至5. 57±0. 14,提高了羊肉的嫩度。血浆皮质醇质量浓度和肌酸激酶活性随待宰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在待宰12 h时达到较低值,分别为(39. 98±5. 04) ng/m L和(277. 64±19. 88) U/L,表明待宰12 h能使肉羊从运输所造成的应激中得到缓解。此外,随着待宰时间的延长,小尾寒羊体质量损失增加且在待宰时间达到24 h后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质量浓度上升,分别达到(40. 63±0. 85)%和(14. 01±0. 23) g/d L,表明待宰时间过长对小尾寒羊造成了新的应激。综合以上指标,待宰12 h能够在保证小尾寒羊最低体质量损失的情况下,使肉羊从应激中得到缓解,提高其动物福利水平和羊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7.
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山药种质资源品质和产量进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31个山药种质资源的品质和产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山药优良品种的选育栽培和山药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所收集的31个山药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其块茎产量、性状及可溶性蛋白、淀粉、蔗糖、还原糖等品质指标,并用隶属函数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1个山药种质资源在产量和品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块茎长度可划分为长型、中型、短型3种类型;根据产量性状可划分为7类,第1类产量最高,达55 000 kg/hm~2以上,包括HZ-2和G15,第7类产量最低,为15000 kg/hm~2以下,包括湖北大、铁棍山药、湖北小和SY2。经隶属函法综合评价,品质和产量表现较优的有中、长型品种GH5、G1、GH-9、G15、HZ-2、BL-5和BL-2,短型品种PZ-1、野生种、土家白、PZ-3、BL-3、粤北2号和浙江红。【结论】综合表现较优的品种中,中、长型品种GH5、G1、GH-9、G15及HZ-2等品质和产量俱佳,适合作为高产优质育种材料或鲜食新品种的优异亲本;而短型品种野生种、土家白和浙江红等,则适合机械化种植和加工。  相似文献   
108.
本试验旨在研究人工草场不同饲养模式对羔羊小肠脂肪消化和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33只体重[(19.69±0.29)kg]相近的3月龄断奶滩羊公羔,随机分为舍饲组(H组)、人工草场放牧补饲组(GH组)和人工草场放牧组(G组),每组11只.H组单栏饲养,每天饲喂2次;GH组每天放牧4 h,归牧后进行单栏补饲...  相似文献   
109.
α-生育酚转移蛋白(α-tocopherol transfer protein,α-TTP)是决定机体维生素E含量的重要蛋白,对于维生素E在肝脏中沉积及向外周组织转运起着关键调控作用。α-TTP基因突变后可引发维生素E缺乏性共济失调症,导致血浆中维生素E含量极低,同时伴随有进行性神经退化症状。本文重点综述了α-TTP的生理功能、作用机制以及维生素E对α-TTP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从而为α-TTP转运α-生育酚的分子机制研究及维生素E吸收、代谢途径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限时放牧对苏尼特羔羊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0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苏尼特去势公羔作为试验动物,将其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试验第Ⅰ组完全舍饲,不放牧,补饲精料500g;Ⅱ、Ⅲ、Ⅳ组放牧加补饲,放牧时间分别为2、4、8h,分别补饲精料500、250、250g;第Ⅴ组为全天放牧,放牧12h,不补饲。试验结束后羔羊全部屠宰,取相应组织样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放牧加补饲有利于提高日增重,但放牧时间过长日增重反而降低(第Ⅳ组);第Ⅲ组羔羊的小肠长度、四胃总重量和四胃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各组,且四胃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第Ⅰ组(P<0.05),其中瘤胃的发育好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