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90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影响赣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5年Landsat 8遥感影像、MODIS NDVI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土壤类型和降雨数据,采用RUSLE模型和随机森林算法对赣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 2015年赣江上游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剧,总体上处于轻度侵蚀水平,土壤侵蚀总量为3.45×10~7 t/a,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046.38 t/(km~2·a),比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允许流失量[500 t/(km~2·a)]高出2倍之多;子流域9,11,15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 672.66,1 715.83和1 565.36 t/(km~2·a),处于中度侵蚀级别,为研究区重点防治区域;其余子流域均为轻度侵蚀级别。[结论]各子流域的土壤侵蚀受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C)和坡长坡度因子(LS)影响较大,两者重要程度分别在30%和20%以上,土壤可蚀性因子(K)和降雨侵蚀力因子(R)的重要程度偏低,均未超过10%。其中子流域9,11,21主要受LS因子影响,其余子流域均受C因子主控。  相似文献   
62.
商业化烤制羊排中心温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烤羊排是我国传统肉制品,但目前市场上尚未开发出适用于羊排烤制的自动控温程序,阻碍了烤制羊排的工业化生产。由于烤制属于非稳态加热过程,明确烤制温度与物料中心温度的关系是建立自动控温程序的基础。然而羊排形状不规则、肉质不均一,造成烤制过程中的中心温度难以预测。以法式小切羊排(横截面积(11±4)cm2)为原料,针对商业化烤制羊排所普遍采用的低温(120℃)及高温(220℃)烤制条件,以升温曲线为基础,进行非线性数据回归,建立烤制羊排中心温度预测模型,并进行羊排品质评价与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准确预测120℃和220℃烤制温度时,不同羊排大小与烤制时间条件下羊排的中心温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及均方根误差均低于6%,为进一步开发羊排烤制自动控温程序及设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3.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母羊饲粮添加叶酸对不同出生类型新生羔羊脐带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年龄一致的经产湖羊母羊120只,人工授精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栏饲喂补充0、16和32 mg/kg DM叶酸的全混合日粮。母羊分娩时,每组随机采集出生类型为双羔和三羔的胎盘与脐带样品各3个,共18个样品用于测定胎盘相关指标,胎儿脐带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转换生长因子-β3(TGF-β3)、血管生成素-1(ANGP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妊娠母羊饲粮添加叶酸对胎盘重、子叶数、胎盘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新生羔羊脐带TGF-β3、ANGPT-1、FLT-1、KDR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VEGFA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P<0.05)。而出生类型对胎盘重、子叶数、胎盘效率和新生羔羊脐带VEGFA、TGF-β3、FLT-1、KDR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但是三羔脐带ANGPT-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双羔(P<0.05)。由此可见,妊娠母羊饲粮添加叶酸对胎盘发育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显著提高了新生羔羊脐带VEGFA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有利于新生羔羊脐带血管生成。同时,新生羔羊三羔脐带ANGPT-1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双羔,有利于多羔脐带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4.
(一)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种公羊的饲料要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且要容易消化,适口性好。常用的粗饲料有青干草、昔蓿干草等,精料主要有玉米、高粱、豌豆、大麦、燕麦、豆饼等,多汁饲料主要有青贮饲料、甜菜、胡萝卜等。  相似文献   
65.
苦瓜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瓜虽然栽培历史悠久,但其育种及相关遗传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落后于葫芦科其他主要瓜类蔬菜,目前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产量、品质、熟性、主要果实性状及其他相关经济性状等的遗传研究;二是抗病性及其遗传基础研究;三是DNA分子标记在苦瓜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品种提纯、有性杂交、杂种优势和诱变育种等方法,通过对耐冷凉、抗病、丰产、早熟、强雌系等苦瓜品种进行选育,育成一批表现较好的苦瓜品种,如大肉一号、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玉5号、早优苦瓜、早绿苦瓜、农优1号、新科3号苦瓜、强雌品种"Q11-2"和"屿强-2"等。由于苦瓜的遗传育种研究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对苦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如主要性状的表现、杂种二代及以上性状的分离比例、主要性状的遗传力等;加强对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尤其是从苦瓜发源地引进种质资源;加强苦瓜分子育种的研究,如指纹图谱数据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等方面;建立苦瓜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和高效苦瓜遗传转化体系,采用分子育种手段进行种质资源创新或品种改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愈伤组织以获得抗病、耐冷凉育种材料,或利用花粉小孢子进行培养等。苦瓜发源地国家之间或与苦瓜栽培国家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部分苦瓜种质资源,为苦瓜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来源。  相似文献   
66.
为探究荒漠草原放牧与舍饲对滩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将39只3月龄滩羊公羔分为荒漠草原放牧组(GZ)、限时放牧4 h补饲组(TG)和舍饲组(SF)3组,测定滩羊的屠宰性能与肉品质指标。结果显示:SF组滩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和肉骨比显著优于TG组,TG组滩羊除肉骨比和净肉率外,显著优于GZ组(P<0.05);3种饲养模式滩羊的肉色、pH、剪切力、滴水损失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SF组的蒸煮损失显著低于GZ组与TG组(P<0.05);TG组与GZ组滩羊肌肉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C18?3n3,C20?5n3,C22?6n3,C18?2n6,C20?3n6,C20?4n6等含量显著高于SF组(P<0.05),且n-6/n-3脂肪酸比例显著低于SF组(P<0.05)。综上表明,荒漠草原放牧会提高滩羊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但会提高滩羊肌肉的蒸煮损失,降低滩羊的屠宰性能,而限时放牧补饲可以较大程度保留滩羊肌肉脂肪酸组成,同时提高滩羊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67.
中国养羊历史悠久,北方饲养家羊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南方养羊历史可能晚于北方.目前我国养羊业发展迅速,是世界养羊大国.绵山羊饲养量、出栏量、羊肉产量、绵山羊生皮、山羊绒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西北地区疆域辽阔,人口密度低,气候条件复杂,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而多样,是养羊业的主要基地.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正在进行较大调整,西北地区养羊业面临严峻考验,若不改变以往粗放型饲养模式,势必会影响整个地区经济和养羊业发展.本文对西北5省(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的养羊现状和近几年(2005-2010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剖析,并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8.
研究旨在构建绵羊血管内皮因子(VEGF)基因小干扰RNA(siRNA)载体并对其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进行探索。实验构建了以VEGF基因片段为靶位点的3个siRNA质粒载体,即PGC-1、PGC-2、PGC-3,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方法将干扰载体转入绵羊成纤维细胞中,利用ELISA测定3个干扰载体转染入成纤维细胞后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各组转染后细胞中VEGF的表达量分别为47.78、24.45、8.36、13.99 pg/mL,转染载体PGC-2的成纤维细胞中VEGF表达量最少。上述结果说明,在绵羊成纤维细胞中可发生RNA干扰现象,且干扰载体PGC-2的干扰效率最高,RNA干扰技术有效改变了VEGF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9.
油菜素内酯对苦瓜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油菜素内酯(BR)提高苦瓜抗冷性的最佳浓度,为解决苦瓜低温胁迫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CK1和CK2为清水对照(CK1为常温处理,CK2为低温胁迫处理),通过对不同浓度(10-4、10-3、10-2、10-1、10mg/L)BR处理后的苦瓜幼苗进行(8.0±0.5)℃72h低温胁迫,并测定植株生长指标及功能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细胞质相对电导率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结果】与CK2相比,不同浓度BR处理可以促进苦瓜幼苗在低温下生长,其鲜物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冷害指数降低,POD、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叶片中MDA的积累,同时可以明显降低细胞质相对电导率。【结论】喷施不同浓度BR可有效提高苦瓜幼苗的抗冷性,其中以10-2mg/L浓度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70.
作者旨在探讨添加不同水平甘草提取物(LE)对绵羊皮下脂肪沉积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健康、断奶后20~30 d、初始体重相近的宁夏滩羊公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LE;试验Ⅰ~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0、2000、3000、4000 mg/kg LE。试验期120 d,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并测定滩羊皮下脂肪重、血清脂质代谢相关指标及皮下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Ⅳ组的皮下脂肪重分别降低了20.16%、14.40%、18.11%、20.16%;添加3000 mg/kg LE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效果最明显,LE对总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LE显著降低皮下脂肪组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P<0.05),其中添加3000 mg/kg LE降低G6PDH活性的效果最佳,对脂肪酸合成酶(FAS)、苹果酸脱氢酶(MDH)、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和6-磷酸脱氢酶(6PGDH)活性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提示,LE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皮下脂肪重的趋势,其中添加3000 mg/kg LE的降脂作用最好,甘草提取物主要通过下调脂肪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活性来抑制绵羊皮下脂肪沉积,但甘草提取物调控滩羊皮下脂肪代谢关键酶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