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多次口灌呋喃唑酮在草鱼体内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多次口灌呋喃唑酮(60 mg/kg,连续3 d,每天1次)在草鱼体内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消除与残留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用药后不同时间各组织中药物浓度,M ILLEMNIUM32工作站处理原始数据,MCPKP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表明:多次口灌呋喃唑酮在草鱼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速率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 2.3182μg.h/m l,Cmax 0.850μg/m l,Ka 0.5515 h-1,K 0.0936 h-1,T1/2ka1.2565h,T1/2k7.4308h,Tp 2.8732 h,药物在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消除时间分别为:72 h、15 d、20 d、20 d。  相似文献   
52.
黄颡鱼的规模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颡鱼〖Pelteobagrusfulvidraco(Rich)〗俗称黄鼓鱼、黄腊丁等,属鲶形目、鱼危科、黄颡鱼属。其广布于长江中下游江河湖泊中。黄颡鱼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可鲜活上市,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小型名、优鱼类,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为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水产工作者对黄颡鱼的生物学、人工繁养技术,大水面开发利用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进展〖1~7〗。笔者于2000~2001年在西洞庭祝丰办事处清水塘村鱼苗繁殖场对黄颡鱼进行了规模人工繁殖试验,催产亲鱼2批330组,共获1.5~2厘米的黄颡鱼约…  相似文献   
53.
鱼粉和豆饼的比例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平均体重 11 3g的 385尾黄颡鱼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 7组 ,用 3种不同鱼粉和豆饼比例的饲料 ,进行6 4d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 38 4 6 %具有显著的增重效果 (P <0 0 1) ,蛋白质利用率 12 6 6 % ,鱼粉和豆饼的比例为 1∶0 5。  相似文献   
54.
对文献报道的单因子试验数据进行挖掘,收集盐度、NH_4~+-N和NO_2~--N、pH、WSSV注射量等5个因子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发病后存活时间影响的独立试验数据,重新整理后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盐度、pH和WSSV注射量对凡纳滨对虾存活时间的影响极显著,NH_4~+-N和NO_2~--N的影响不明显,与文献报道的单因子试验结果一致。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H和WSSV注射量与凡纳滨对虾存活时间的相关性极显著,回归方程为"Y(存活时间)=827.6-57.5 X_1(pH)-0.045 X_2(WSSV注射量)",R=0.820,其他3个因子的影响与凡纳滨对虾存活时间的线性关系均不明显。利用单因子数据综合分析的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多因素试验结果一致,表明对文献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可行,为凡纳滨对虾疾病综合防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