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22年生坪田白果为试验材料,对白果中微量元素与土壤营养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为银杏精准施肥,提升白果品质提供依据。采用SPSS软件对银杏果园中土壤因子指标和白果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简单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白果中微量元素之间及白果中微量元素与土壤营养因子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简单相关分析筛选出7组各自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因子,分别是:白果中铜、锌、镁和土壤有效硼,白果中铜、土壤交换态镁、土壤速效钾、土壤有效硼,白果中锰、硼和土壤pH、土壤交换态钙,白果中锰、土壤速效钾、土壤交换态钙,白果中硼、土壤有效磷、土壤有效锌、土壤有效铜,白果中锰、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白果中硼、土壤pH、土壤有效铁、土壤交换态钙。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硼对银杏吸收铜、锌、镁等微量元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抑制银杏协同吸收锌镁;土壤交换态镁对银杏吸收铜,土壤有机质对银杏吸收微量元素锰,土壤有效磷对银杏吸收微量元素硼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土壤pH对银杏吸收微量元素硼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作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境条件、土壤环境条件、土壤营养因子交互作用、施肥方式方法、栽培技术、作物品种等,相关性分析可为多变量因子提供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系度量刻度,筛选出显著性指标,指导施肥生产实践。建议加强提升白果微量元素机理机制的研究,并开展银杏相关施肥试验;在银杏生产中,建议减少农家肥用量,叶前肥和催花促种肥适当增施石灰,提升土壤pH,在3—6月以叶面喷施方式增施硼肥,达到催花促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某养鸭场送检的7~17日龄疑似鸭瘟的病、死雏鸭进行了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动物回归实验。结果显示:送检鸭和试验鸭皆表现出典型的鸭瘟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经组织病原分离及病毒中和试验、PCR试验、免疫保护试验,鉴定得出所分离的病原为鸭瘟病毒。临床采用鸭瘟弱毒疫苗紧急接种,获得了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63.
成都地区鸡球虫种类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2000年9-11月对成都地区5个郊县或郊区9个鸡场的47只鸡进行了鸡球虫种类的初步调查,发现成都地区鸡球虫种类有世界公认的7个种中的6个种,即:柔嫩,毒害,和缓,早熟,巨型及布氏艾美氏球虫,调查结果为我成都地区鸡球虫的预防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对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接种4日龄雏鸭后的组织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雏鸭接毒12 h肝、肾呈现轻度细胞变性;48 h后组织变性程度减轻,汇管区周围细胞增生;144 h细胞核、浆染色加深,组织修复迹象明显;14 d结构正常。接毒12 h脾脏白髓、法氏囊滤泡中淋巴细胞减少,72 h脾、24 h法氏囊中淋巴细胞有所增多。心脏、肺、脑组织在接毒各期皆有轻度的充血、出血。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与标准毒导致的多组织变性、坏死相比,其变性轻而可逆;与疫苗HY所致的组织变化相似,但结构恢复时间早。结果表明: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接种4日龄雏鸭,虽可造成雏鸭肝、肾等实质器官轻微的组织病变,但损伤的组织结构可在短期内修复,并恢复至正常;脾脏、法氏囊中的淋巴细胞在接毒后,也由减少到增多。本研究为鸭肝炎鸡胚化弱毒株MY用作鸭肝炎疫苗株的安全性从病理组织学角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5.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IL-TV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成员.同源性分析表明,ILTVgp60蛋白与其他已知的α-疱疹病毒糖蛋白无同源性,为ILTV US区上的一段独特的基因,是ILTV特有的基因段.虽然感染禽能产生针对gp60的体液和细胞介导免疫的免疫应答,但gp60对病毒的生长和增殖很可能为非必要.一些学者认为,gp60可用作分子生物学诊断的基因位点和插入外源基因的位点,用于ILTV活载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66.
外膜蛋白是原核生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维持细菌正常形态结构及细菌在机体内的生存和繁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将对其结构、功能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基础研究、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提供有力的理论及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7.
水果副产物富含多种抗氧化活性成分,有极高的资源再利用价值.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得出猪肉氧化和多酚抗氧化的机制;对葡萄、石榴、柑橘、蔓越莓等水果副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提取方法及其在猪肉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水果副产物在猪肉保鲜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8.
以宜机收玉米品种郑单958(V1)、湘农玉27号(V2)为材料,于2019—2020年在湖南桃源县开展大田试验,在低、中、高3个密度(60 000、75 000、90 000株/hm2)与低、中、高3个施氮水平(150、225、300 kg/hm2)条件下,比较研究了高密高氮化控(T1)、高密中氮化控(T2)、高密低氮化控(T3)、中密高氮化控(T4)、中密中氮化控(T5)、中密低氮化控(T6)、低密高氮无化控模式即农民模式(CK) 7种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V1品种2年间T1、T2模式的产量均较高,两者差异不显著;V2品种2019年T2模式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020年T1和T2的产量较高;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与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增大而提高;玉米氮素吸收效率与氮肥效率随施氮量增大而降低,随种植密度增大而提高,中氮条件有利于氮收获指数的提高。综合来看,高密中氮化控模式(种植密度90 000株/hm2、施氮量225 kg/hm2、拔节初期化学调控)能在保证大幅增产的同时,获得较大的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可在洞庭湖区夏玉米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为了解分离自四川地区的鸽源沙门氏菌的致病性,本研究先将分离的4株沙门氏菌,腹腔注射SPF昆明鼠,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再依据小鼠攻毒试验结果,选取致病性较强的纽波特沙门氏菌菌株,通过灌胃方式接种信鸽来观察对信鸽的致病性.结果显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伯里沙门氏菌、基桑加尼沙门氏菌的LD50分别为3.37×10^6、2.49×10^7、5.46×10^7、3.58×107 CFU;感染鼠的肝脏、脾脏、肾脏及小肠有明显的炎性病变;纽波特沙门氏菌可造成感染鸽的肝脏、肺脏、肾脏和胰腺纤维素样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病变,回肠、空肠、盲肠的肠绒毛结构不完整、绒毛上皮脱落,绒毛及肌层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以上结果表明,4株分离的沙门氏菌对试验鼠有一定的致病性,纽波特沙门氏菌可造成信鸽气囊等组织器官损伤,继而影响其飞行能力.本研究为鸽源沙门氏菌尤其是纽波特沙门氏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70.
将鸭甲肝病毒鸡胚化弱毒MY株Vp1基因原核表达工程菌(pET32a+Vp1,BL21(DE3)PlysS)对基因Yp1进行大量表达和纯化,得到鸭甲肝弱毒MY株Vp1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制备亚单位疫苗,免疫雏鸭,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免疫后抗体生成水平进行监测,并通过动物攻毒试验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Vp1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后血清检测琼扩效价≥1∶64,细胞中和试验效价为1/45;雏鸭免疫后抗体生成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攻毒起到了保护作用.首次揭示了DHAV-1结构蛋白Vp1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雏鸭获得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