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人参相关活性成分治疗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挖掘获取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预测和筛选人参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蛋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用油进口国,国内食用油供给一直存在较大缺口,提高食用油国内供给水平迫在眉睫。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不与粮争地,是我国保障油料供给的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能保障我国粮油安全,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樟树市油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油茶产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全市林业的主导产业。采用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的方法,分析樟树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存在的问题,提出6条针对油茶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近年来樟树市中药材生产的发展特点,对促进中药材生产的积极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提出应广泛吸引民问资本进入中药材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工农业、交通业的迅速发展,颈椎并颈髓损伤日益增多。颈髓损伤具有高危性,如无及时有效治疗,致残、致死率高。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颈髓损伤,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其手术方法多。但手术如何更直接、更彻底地切除硬脊膜前方的致压物,如何建立损伤椎体节段的稳定性,手术时机的选择等仍是探讨的焦点。我们采用急诊颈椎前路环锯椎体次全切除大块植骨融合加CSLP内固定术治疗各类颈椎颈髓损伤共28例,除2例出院后死亡,余26例经3~12月随访。我们认为:本术式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稳定可靠,损伤小,出血及并发症少,能及早终止脊髓损伤病理进程,脊髓功能恢复明显等优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和评估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和后路椎体间植骨在重建胸腰椎脊柱稳定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19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及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应用Steffee(44例)、RF(38例)、AF(82例)、RF-Ⅱ型(32例)进行复位固定并行后路椎体间植骨.结果:术后X线片复查,RF、AF和RF-Ⅱ型共152例均达到解剖复位;Steffee轴向复位差,水平复位满意.术后196例经6~24个月随访,按Wiltse分度法,各系统术后椎管容积有非常满意的恢复.按张光铂分类法,椎管侵占恢复至0~1度.按Franrel分级,胸腰椎骨折脱位病人,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有效率93.1%;腰椎滑脱症患者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4.5%.196例获随访病例术后骨折和植骨均获牢固愈合,无复位丢失,无术后感染,无内固定物断裂脱落等.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应用于脊柱骨折脱位具有三维空间内多重矫正力的灵活性和维持解剖复位的坚固性,恢复脊柱的生理解剖序列,为后路椎体间植骨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16.
王瑛  付捷  罗钢 《南方农机》2019,(9):5-5,14
本文通过对现有酒厂曲块粉碎设备分析,研制出集双级粉碎于一体,采用单齿辊旋转切削破碎和锤片式粉碎相结合的二次粉碎方法,再辅助以螺旋输送、料仓贮料、机械称量、装袋打包及脉冲除尘工艺的组合粉碎机组。该机组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生产率高,能耗少,曲粉质量符合酿酒工艺要求,粉尘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吴晓强  何晓莉  吕桦  陈烈  罗钢  陶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21-725,739
[目的]大豆茎秆的力学性能及其沿茎秆高度的变化与大豆抗倒伏能力密切相关,研究大豆茎秆力学性能及其随株高的变化规律可为大豆育种中抗倒伏性状的评价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材料力学的试验方法,使用V3.4-HTC微机控制液压万能材料力学试验机,分别对"川豆"系列3个不同品系大豆的干、湿2种茎秆进行了轴向压缩试验,测定并计算了各茎秆不同部位(距地高度位置)的最大承载力、截面几何性质,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结果]各品系干大豆茎秆的最大承载力、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湿大豆茎秆;沿茎秆高度方向,干、湿2种茎秆的最大承载力基本呈线性下降趋势,最大值在距地高度5 cm以下;而抗压强度基本不变;弹性模量变化较小,最大值在距地8~30 cm。供试的3个不同品系大豆茎秆的抗压强度沿茎秆高度的分布基本是合理的,三者相比,品系3(CD08508)的生物力学性能较差。[结论]大豆茎秆的含水率显著影响其力学性能,在大豆易倒伏期间,控制适当含水率是关键。在筛选大豆品种的抗倒伏性状时,除评价其茎秆的最大承载力外,还应评价其机械强度沿茎秆高度的分布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