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正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又称口腔鳞癌,是口腔癌的一种病理分型。OSCC起源于口腔角化细胞,是犬口腔肿瘤中第二多发的恶性肿瘤,仅次于黑色素瘤[1]。OSCC常发生于舌、牙龈、上颌窦等部位,早期常表现为表面粗糙的口腔黏膜白斑,随后发展为乳头状或溃疡状。尽管它的相对转移率只有20%,但生长迅速,常可侵入临近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且极易复发[2]。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设计了一个涉及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分子生物学等兽医学科专业的探索性实验——鸡马立克病毒meq基因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实验。实验内容包括通过全自动核酸提取仪、荧光定量PCR仪对鸡组织病料中马立克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在确定病毒核酸阳性的基础上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扩增特征毒力基因meq序列,通过与Genbank已报道的30多株参考毒株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该病例马立克病毒的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特点。该实验可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加深对兽医学相关内容的理解,激发对专业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将含有启动子及核糖体结合位点RBS的E.coliK12菌株源asd基因克隆入表达质粒载体pnirBMisL-fedF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MisL-fedF-asd,使该质粒中氨苄抗性基因失活的同时能表达fedF和asd基因。该重组质粒pMisL-fedF-asd转化E.coliDH5α宿主菌asd基因缺失株即DH5α△asd菌株后,表达F18E.coli黏附素的DH5α△asd重组菌能在不含DAP的LB平板生长,构成非抗性平衡致死系统。厌氧条件下诱导培养后,经玻板凝集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黏附试验表明,F18E.coli黏附素在DH5α△asd菌体表面得到了功能性展呈。经20次传代培养没有发现质粒丢失,F18E.coli黏附素在该系统中持续稳定表达。该染色体-质粒平衡致死系统的成功构建为研究F18E.coli黏附素亚单位疫苗在动物体内的免疫效果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14.
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兽医体系、适应重大社会需求的重要保障。结合我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培养过程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剖析了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当前我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体系改革的现状,从培养目标定位、优化培养过程、推进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兽医专业学位高质量、高水平、内涵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F18大肠杆菌黏附素受体结合域鉴定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DNA重组技术将F18ab和F18ac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亚单位内的第60~109位氨基酸残基区段(fedF1)和fedF全基因克隆入V型分泌系统MisL的载客结构域上,经DNA测序确证其正确阅读框后,含重组菌质粒pnirBMisL-fedF或pnirBMisL-fedF1经厌氧诱导后,与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体外黏附试验。结果表明:FUT1基因M307位点中GG型和AG型仔猪小肠上皮细胞均能黏附上述重组菌,而AA型个体小肠上皮细胞则不能黏附。上述重组菌均能与兔抗F18ab菌毛FedF亚单位单因子高免血清发生玻板凝集反应。而FedF突变体FedF(M)的重组质粒菌则失去上述凝集和黏附特性。证明F18大肠杆菌黏附素fedF基因及其基因片段fedF1在大肠杆菌表面得到了功能性表达,F18ab和F18ac黏附素FedF直接介导F18大肠杆菌与易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表面大分子受体黏附结合,fedF1为黏附素FedF的受体主要结合域,其His88、His99是FedF黏附素受体结合域的重要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猪源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与牛源BVDV在遗传特性上的差异,本试验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株猪源BVDV(SH-28)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段扩增了SH-28分离株的18条cDNA片段,分别克隆于pGEM-T质粒载体并进行测序,用CLUSTX(1.8)和Lasergene软件进行序列的剪切和拼接,最终获得SH-28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2 279个核苷酸(nt),开放阅读框(ORF)长11 685 nt,编码3 895个氨基酸(aa),5'-UTR和3’-UTR分别长385 nt和206 nt.全基因组进化树结果表明,虽然SH-28与HLJ-10同处于一个分支上,但其与XJ-04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92.3%),而与另外2株猪源BVDV-1(ZM-95、SD0806)的亲缘性较远(70.0%、70.1%).5’-UTR进化树结果显示,SH-28分离株属于BVDV-2a2基因亚型,而HLJ-10和J-04株属于BVDV-2a1.由此,我们推测SH-28很有可能是由牛源BVDV-2进化而来的,但不同于已发表的BVDV-2分离株.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江苏省高邮市某鸡场商品蛋鸡感染疾病情况,对患病商品蛋鸡病料进行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FAdV)、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核酸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鸡场患病商品蛋鸡为禽腺病毒(D种血清11型)和沙门菌混合感染;沙门菌分离株对利福平、恩诺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和多西环素耐药,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四环素、磷霉素、头孢噻肟、卡那霉素、新霉素、呋喃唑酮、氯霉素和大观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