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85篇
农学   72篇
基础科学   74篇
  30篇
综合类   538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591篇
园艺   130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61.
传统茶叶病害分类主要依赖人工方法,此类方法费工费时,同时茶叶病害样本较少使得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的模型训练不充分,病害分类准确率不够高。针对茶炭疽病、茶黑煤病、茶饼病和茶白星病4类病害,提出一种基于双节点-双边图神经网络的茶叶病害分类方法。首先通过两分支卷积神经网络提取RGB茶叶病害特征和灰度茶叶病害特征,两分支均采用ResNet12作为骨干网络,参数独立不共享,两类特征作为图神经网络的两个子节点,以获得不同域样本所包含的病害信息;其次构建相对度量边和相似性边两类边,从而强化节点对相邻节点所含病害特征的聚合能力。最后,经过双节点特征和双边特征更新模块,实现双节点和双边交替更新,提高边特征对节点距离度量的准确性,从而实现训练样本较少条件下对茶叶病害的准确分类。本文方法和小样本学习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获得更高的准确率,在miniImageNet和PlantVillage数据集上5way-1shot的准确率分别达到69.30%和88.42%,5way-5shot准确率分别为82.48%和93.04%。同时在茶叶数据集TeaD-5上5way-1shot和5way-5shot准确...  相似文献   
962.
循环经济,是追求最大经济效益,更少消耗资源,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2007年以来,平顺县春晖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被祥龙矿业有限公司买断经营后,通过解放思想,自主创新,资源整合,扩大规模,发挥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规模经济,朝着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发展,打造出“农作物原料——白酒和饲料——肥料——养殖”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963.
为明确减氮测控定量施肥技术结合地膜覆盖措施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旱地冬小麦减施氮肥及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3—2018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设置农户施肥种植模式、减氮测控施肥、减氮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和减氮测控施肥+平膜穴播4种处理,分析了在减氮覆膜条件下连续5年冬小麦产量构成情况、土壤水分和氮、磷、钾肥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减氮测控施肥较农户模式在减少氮肥施用量46.9%,平衡施用磷钾肥的情况下,冬小麦年均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和公顷穗数分别增加4.4%,4.0%和4.3%,氮肥收获指数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3%和120.3%,同时促进了冬小麦地上部分对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2)在减氮测控施肥基础上进行覆膜种植,地膜覆盖使水分利用效率和生育期耗水量分别增加13.8%~23.9%和7.1%~10.1%,氮肥收获指数提高1.7%~3.5%,偏生产力提高21.7%~41.4%,生理效率降低8.7%~16.8%,磷肥和钾肥的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2.4%~39.2%和19.3%~37.1%。地膜覆盖良好的水肥调节作用使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公顷穗数和千粒重较不覆膜分别增加21.0%,39.2%,18.2%,4.7%和23.5%,40.3%,27.6%,7.0%。因此,为了实现小麦增产和肥料增效,减氮测控定量施肥技术与地膜覆盖措施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可以在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4.
965.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类绿色色素,对植物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白菜(Brassica rapa)、甘蓝(Brassica oleracea)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滞绿基因(STAY-GREEN,SGR)家族成员进行分析发现,28个SGR基因大多数包含4个外显子,编码碱性蛋白。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分析显示,甘蓝型油菜SGR基因家族成员中不存在串联复制,SGR基因家族成员之间具有线性关系,高度同源,且在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此外,利用60K SNP对203份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自交系的叶绿素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检测到2个单体型区域Chr.A01:6,193,165~6,317,757 bp和Chr.C01:9,059,861~9,906,618 bp携带的Bna SGR1a-A01和Bna SGR1-C01与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同时,结合50份半冬性甘蓝型油菜重测序数据,对这2个单体型进行进区域关联分...  相似文献   
966.
外源多效唑、ABA、2,4-D和NAA对水稻秧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水稻机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其浓度,本研究以‘株两优189’和‘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多效唑、ABA、2,4-D和NAA对水稻幼苗叶龄、绿叶数、苗高、白根数、总根数、茎基宽、秧苗鲜重及干重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对水稻秧苗苗高抑制作用最为显著,ABA、2,4-D次之;NA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秧苗苗高;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的白根数,其中以ABA处理提高作用最显著,并且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基宽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呈现随浓度增加,秧苗茎基宽增加的趋势。综上来看,C2浓度多效唑浸种和C4浓度ABA浸种均能有效培育矮壮秧苗。本研究为培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水稻育秧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67.
利用质构仪研究不同比例的山药粉、食盐、水对挂面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山药粉和水的挂面弹性与咀嚼性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黏性和硬度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不同比例的食盐挂面弹性小范围波动,咀嚼性呈上升趋势,黏性和硬度呈先增后减趋势;添加山药粉可改善挂面的品质,表现为挂面吸水率先增后减,烹煮损失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综合分析得出,12%的山药粉为最佳添加量。  相似文献   
968.
试验以松嫩平原西部天然轻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设6个水平的施肥组合、2种豆禾牧草[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和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混播比例,研究施肥和补播互作对地上生物量、群落组成、牧草品质的影响,以期确定本地区天然退化草原得以修复的最佳施肥量和补播牧草适宜播种比例。结果表明:施肥和补播互作显著增加了牧草地上生物量和粗蛋白含量(P<0.05)。2种混播模式下,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的牧草地上生物量分别提高2.42%~68.51%和20.21%~60.88%。豆禾2∶2混播的地上生物量高于豆禾1∶2混播;豆禾2∶2混播+N150P0K180(N、P2O5、K2O用量分别为150、0、180 kg/hm2)处理的地上生物量为290.68 g/m2,较其他处理高37.75%~94.71%,差异显著(P<0.05),氮添加量高于150 ...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索适合松嫩平原中度退化草地的最佳修复模式,为松嫩平原退化草地的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设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羊草(Leymus chinensis)2种混播比例,结合不同N施用量,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牧草品质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施肥水平显著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P<0.01),施肥水平、混播比例及二者交互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牧草粗蛋白含量及产量(P<0.05)。土壤全氮、牧草粗蛋白含量与施氮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两种混播比例下,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与N施用量一致;N施用量300 kg/hm2的牧草粗蛋白含量高达20.2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结论】N施用量200~250 kg/hm2在试验当年秋季和第二年春季均获得最佳产量;豆禾1∶2混播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优于2∶2混播,其中N施用量150kg/hm2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970.
为明确不同种植环境番茄田中烟粉虱及其天敌的发生规律,于云南省元谋县番茄种植区选取露地和大棚番茄田,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系统调查,并使用时间生态位指数和灰色关联度指数分析烟粉虱及其优势天敌在时空上的跟随关系。结果表明: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在整个调查期内大棚番茄田中雌性烟粉虱占比均显著高于露地番茄田。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烟粉虱若虫在番茄植株中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烟粉虱成虫在植株上部叶片的种群密度均最高。两种番茄田中烟粉虱的优势天敌均包括烟盲蝽、六斑月瓢虫、丽蚜小蜂和海氏桨角蚜小蜂,其中露地番茄田中优势天敌还包括异色瓢虫,且露地番茄田中优势天敌的种群密度均高于大棚番茄田。露地番茄田中天敌与烟粉虱的个体数量益害比均大于大棚番茄田。在露地和大棚番茄田中,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最大,其值分别为0.96和0.99,六斑月瓢虫与烟粉虱的空间跟随关系最密切,其灰色关联度值分别为0.33和0.36。针对烟粉虱的聚集习性,在防治时可以重点防治烟粉虱聚集的植株中部和上部。露地番茄田中烟粉虱自然天敌资源丰富应加以保护,同时在大棚内烟粉虱发生早期释放优势天敌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